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人的心里,老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但有这么一个地方,一个村子1600多人养了300多只老虎。这便是“中国养虎第一村”——安徽省埇桥区蒿沟乡高滩村。我们平时看的老虎表演,还有动物园里的老虎,或都来自这里。
大院高墙、铁门紧闭,村里见到陌生人很警惕
提起安徽省埇桥区,总带着些神秘色彩。这里被称为“中国马戏之乡”,鼎盛时期有300多个马戏团,从业人员上万人,登记在册的老虎就有数千只。
元宵节那天,记者去“老虎村”进行采访。以前来过这里的人跟记者说,如果碰上晴天,村民们会把装动物的笼子放在家门口晒太阳,街上虎啸熊吟,颇为壮观。而一旦有陌生人光临,村民们都很警惕,会上下打量一番陌生人。
“你们这里谁家有马戏团吗?”来访记者问一个大伯。
“没有,没听说。”大伯警惕地看了记者一眼,走开了。
问了好几个人,都是一样的说辞,记者开始怀疑自己去错了地方。
但一些细节让人觉得异样。埇桥区位于淮北平原,在成片的麦田环绕下,高滩村的房子一排排整齐得很,但家家户户大院子、高围墙,成了标配。
围墙的高度,成年人很难爬上去,院子也都安装了铁门,大门紧闭。而且,这里民房的楼层高度要比一般人家高出一大截。一些院子门口,有成堆的疑似动物粪便。
在村里走了一圈,记者看见一个奶奶在门口晒着太阳,她的眼睛一直望着村口的位置。老奶奶80岁,儿子也60岁了。她说,这两天,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说过演出结束要回家了。一年中,也就是春节生意好,其余时间,儿子儿媳基本上都在家,靠打工赚的钱,养家里的动物们。老奶奶说,基本上一年的收入只够养养动物。“现在演出少,动物们的体格也差了很多。”
中午12点左右,记者在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一个笼子。笼子里关着一只小黑熊,正抓着铁笼子像荡秋千。小黑熊蛮逗的,表演欲极强,旁若无人,来来回回地玩个不停,显然是经过训练的。
女主人在旁边洗菜,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蹲在旁边,对小黑熊的举动并不在意。“你们家是马戏团的吗?”女主人冷淡地否定了,随后进了房子。
这时,记者看到一个大姐在院子外削冬瓜,又过去试着问哪里有马戏团。“有,我昨天刚去看过,他们家院子里养了好几只老虎,但他们不让看,说老虎很凶,会咬人。”大姐说。
3天6场收费20万,春节期最忙也最赚钱
顺着大姐指示的方向走,记者来到一个大院子前。院子外面墙角堆着几个铁笼和铁环,像是马戏团的道具。一位大姐出来倒垃圾,见记者询问,先是说“没有”,然后又谨慎地问了一句,“你们是干什么的?”
记者谎称是温州过来的,动物园快开业了,想请马戏团去表演,增加人气。过了一两分钟,里面出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他说自己姓李,是马戏团的负责人。
记者开始和李哥谈“合作”。李哥说,一个马戏班子的配置是2只老虎、2只狮子、2只熊,再加猴子、山羊等小动物,驯养、表演人员4人。“如果是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短期承包,15天6万元;如果动物园、景点等想长期合作,价格减半,每个月6万元,这样一年算下来72万元。”动物园等合作方需要包吃住,动物的喂养则由马戏团负责。
对于记者提出购买老虎长期观赏的想法,李哥拒绝了。他只同意记者站在门口看院内的动物,不许拍照。里面一大排笼子,有老虎有狮子,两只狮子关在一起,正在打闹。这样一个农家院子,容纳了几十只动物的生活、训练。
记者这才知道,为何家家户户都要建大院子、高围墙。村民们说,多年来高滩村没有发生过大型猛兽出逃的事故,而外人想窥探院子里的秘密也不容易。
高滩村的马戏世家以李姓最为资深,在圈内,50多岁的老李算是老前辈。元宵节的前一天,他刚从北京回来。北京一个体育馆开业,请他的马戏团去演了3天6场,收费20万元。一般的马戏团可不敢要这个价。
“春节这段时间马戏团最忙,也是最赚钱的时候,很少有人在家。”刚回到家的老李,过两天又要出去了。
老李的驯兽团旗下有4个马戏班子,正在河南、广东、四川等地演出。因为入行早的缘故,到了老李这一辈,家族的马戏事业越做越大。2006年,埇桥区被授予“中国马戏之乡”,随后成立了马戏协会,老李的哥哥便是会员。
马戏团和动物园以物易物,变相买卖
老李打开院门,让记者看他家院子里的老虎。这是3只刚成年的老虎,每只重300多斤,都3岁多,其中2只是一胞所生。
面对虐待质疑,老李说:“这些动物都几万几十万的,我们哪里舍得虐待,心疼还来不及。”老李算了一笔账:一只老虎一天要吃十几斤肉,牛肉、羊肉吃不起,他一般喂白条鸡,六七块钱一斤。这样一天下来,3只老虎的伙食费就要200元左右。
“老虎是我们从小养大的,有感情,一家人还靠它赚钱生活呢!”老李说,老虎一生病,他就急着给它吃药、打吊针,有时担心得觉都睡不着。但他也承认,训练的时候打是有的,“教自家的孩子也要打。”他还说,在公开表演的时候,绝对不会打动物。“老虎要从小开始训练,长大了就不敢驯了。”老李说,前一批老虎退役后,交换给了一家动物园。“动物园里用来观赏的老虎,如果不是自己繁殖的,可能是马戏团退役下来的老弱病残。”
老李还透露,马戏团和动物园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承包”和“互通有无”来概括。老李的马戏团曾经在重庆的一家公立动物园里表演了十几年。2010年,国家叫停了公立动物园的动物表演,他才撤了出来。不过,私立动物园的动物表演照常。
虽然国家对动物表演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但仍有一些“钻空子”的灰色地帶存在:马戏团承包动物园的动物表演,除了要有驯养证和演出证,更重要的是取得当地林业部门颁发的运输证,所以必须和当地林业部门搞好关系。
老虎这样的国家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买卖的,马戏团和动物园之间只能以物易物,互通有无。比如,用狮子换老虎,再补些差价。“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买卖。”老李说。
马戏世家李老板生意做遍全国,年入百万
50歲老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动物表演,如今常年在浙江一家动物园表演,驯兽师团队有十几个人。
老孙是驯兽师们的领班,负责日常饲养和表演。他最早跑“流动地”,也就是俗称的大篷车,到了一个地方,搭起一个棚子,演出卖门票,两三天后换个地方,一路跑过去,通常得有三四辆大车。他们驯养的动物都是从小带到大,如果是一头刚出生的棕熊,要上节目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之后再出新节目,又需要几个月的训练。
早年,这样的马戏团在中国农村很受欢迎,尤其在农闲的时候,稻子收割完了,没什么太多的娱乐项目,在稻田里搭起一个棚子,就可以进行动物表演,方圆几里都会闻讯赶来,两块钱一张门票。但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越发丰富,这类马戏团逐渐就被淘汰了。
于是,老孙就不跑“流动地”了,开始跟着表演团,到固定的景区、动物园常驻演出,吃住表演都在里头,这样,收入、生活都会稳定很多。目前老孙跟的表演团的李老板,也是安徽埇桥人,祖上三代都是做马戏团的。李老板的这个表演团擅长狮虎表演,在浙江这块表演、生活已经七八年。平日里,领班带着人负责表演,李老板自己会出去洽谈生意。
表演团和当地景区属于年度签约的合作模式,一年表演费收入大概100万元,平时一天两场,节假日频次会增加。另外,也会租借动物给动物园、景区,比如李老板就租给当地景区10多只老虎。
大院高墙、铁门紧闭,村里见到陌生人很警惕
提起安徽省埇桥区,总带着些神秘色彩。这里被称为“中国马戏之乡”,鼎盛时期有300多个马戏团,从业人员上万人,登记在册的老虎就有数千只。
元宵节那天,记者去“老虎村”进行采访。以前来过这里的人跟记者说,如果碰上晴天,村民们会把装动物的笼子放在家门口晒太阳,街上虎啸熊吟,颇为壮观。而一旦有陌生人光临,村民们都很警惕,会上下打量一番陌生人。
“你们这里谁家有马戏团吗?”来访记者问一个大伯。
“没有,没听说。”大伯警惕地看了记者一眼,走开了。
问了好几个人,都是一样的说辞,记者开始怀疑自己去错了地方。
但一些细节让人觉得异样。埇桥区位于淮北平原,在成片的麦田环绕下,高滩村的房子一排排整齐得很,但家家户户大院子、高围墙,成了标配。
围墙的高度,成年人很难爬上去,院子也都安装了铁门,大门紧闭。而且,这里民房的楼层高度要比一般人家高出一大截。一些院子门口,有成堆的疑似动物粪便。
在村里走了一圈,记者看见一个奶奶在门口晒着太阳,她的眼睛一直望着村口的位置。老奶奶80岁,儿子也60岁了。她说,这两天,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说过演出结束要回家了。一年中,也就是春节生意好,其余时间,儿子儿媳基本上都在家,靠打工赚的钱,养家里的动物们。老奶奶说,基本上一年的收入只够养养动物。“现在演出少,动物们的体格也差了很多。”
中午12点左右,记者在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一个笼子。笼子里关着一只小黑熊,正抓着铁笼子像荡秋千。小黑熊蛮逗的,表演欲极强,旁若无人,来来回回地玩个不停,显然是经过训练的。
女主人在旁边洗菜,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蹲在旁边,对小黑熊的举动并不在意。“你们家是马戏团的吗?”女主人冷淡地否定了,随后进了房子。
这时,记者看到一个大姐在院子外削冬瓜,又过去试着问哪里有马戏团。“有,我昨天刚去看过,他们家院子里养了好几只老虎,但他们不让看,说老虎很凶,会咬人。”大姐说。
3天6场收费20万,春节期最忙也最赚钱
顺着大姐指示的方向走,记者来到一个大院子前。院子外面墙角堆着几个铁笼和铁环,像是马戏团的道具。一位大姐出来倒垃圾,见记者询问,先是说“没有”,然后又谨慎地问了一句,“你们是干什么的?”
记者谎称是温州过来的,动物园快开业了,想请马戏团去表演,增加人气。过了一两分钟,里面出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他说自己姓李,是马戏团的负责人。
记者开始和李哥谈“合作”。李哥说,一个马戏班子的配置是2只老虎、2只狮子、2只熊,再加猴子、山羊等小动物,驯养、表演人员4人。“如果是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短期承包,15天6万元;如果动物园、景点等想长期合作,价格减半,每个月6万元,这样一年算下来72万元。”动物园等合作方需要包吃住,动物的喂养则由马戏团负责。
对于记者提出购买老虎长期观赏的想法,李哥拒绝了。他只同意记者站在门口看院内的动物,不许拍照。里面一大排笼子,有老虎有狮子,两只狮子关在一起,正在打闹。这样一个农家院子,容纳了几十只动物的生活、训练。
记者这才知道,为何家家户户都要建大院子、高围墙。村民们说,多年来高滩村没有发生过大型猛兽出逃的事故,而外人想窥探院子里的秘密也不容易。
高滩村的马戏世家以李姓最为资深,在圈内,50多岁的老李算是老前辈。元宵节的前一天,他刚从北京回来。北京一个体育馆开业,请他的马戏团去演了3天6场,收费20万元。一般的马戏团可不敢要这个价。
“春节这段时间马戏团最忙,也是最赚钱的时候,很少有人在家。”刚回到家的老李,过两天又要出去了。
老李的驯兽团旗下有4个马戏班子,正在河南、广东、四川等地演出。因为入行早的缘故,到了老李这一辈,家族的马戏事业越做越大。2006年,埇桥区被授予“中国马戏之乡”,随后成立了马戏协会,老李的哥哥便是会员。
马戏团和动物园以物易物,变相买卖
老李打开院门,让记者看他家院子里的老虎。这是3只刚成年的老虎,每只重300多斤,都3岁多,其中2只是一胞所生。
面对虐待质疑,老李说:“这些动物都几万几十万的,我们哪里舍得虐待,心疼还来不及。”老李算了一笔账:一只老虎一天要吃十几斤肉,牛肉、羊肉吃不起,他一般喂白条鸡,六七块钱一斤。这样一天下来,3只老虎的伙食费就要200元左右。
“老虎是我们从小养大的,有感情,一家人还靠它赚钱生活呢!”老李说,老虎一生病,他就急着给它吃药、打吊针,有时担心得觉都睡不着。但他也承认,训练的时候打是有的,“教自家的孩子也要打。”他还说,在公开表演的时候,绝对不会打动物。“老虎要从小开始训练,长大了就不敢驯了。”老李说,前一批老虎退役后,交换给了一家动物园。“动物园里用来观赏的老虎,如果不是自己繁殖的,可能是马戏团退役下来的老弱病残。”
老李还透露,马戏团和动物园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承包”和“互通有无”来概括。老李的马戏团曾经在重庆的一家公立动物园里表演了十几年。2010年,国家叫停了公立动物园的动物表演,他才撤了出来。不过,私立动物园的动物表演照常。
虽然国家对动物表演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但仍有一些“钻空子”的灰色地帶存在:马戏团承包动物园的动物表演,除了要有驯养证和演出证,更重要的是取得当地林业部门颁发的运输证,所以必须和当地林业部门搞好关系。
老虎这样的国家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买卖的,马戏团和动物园之间只能以物易物,互通有无。比如,用狮子换老虎,再补些差价。“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买卖。”老李说。
马戏世家李老板生意做遍全国,年入百万
50歲老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动物表演,如今常年在浙江一家动物园表演,驯兽师团队有十几个人。
老孙是驯兽师们的领班,负责日常饲养和表演。他最早跑“流动地”,也就是俗称的大篷车,到了一个地方,搭起一个棚子,演出卖门票,两三天后换个地方,一路跑过去,通常得有三四辆大车。他们驯养的动物都是从小带到大,如果是一头刚出生的棕熊,要上节目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之后再出新节目,又需要几个月的训练。
早年,这样的马戏团在中国农村很受欢迎,尤其在农闲的时候,稻子收割完了,没什么太多的娱乐项目,在稻田里搭起一个棚子,就可以进行动物表演,方圆几里都会闻讯赶来,两块钱一张门票。但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越发丰富,这类马戏团逐渐就被淘汰了。
于是,老孙就不跑“流动地”了,开始跟着表演团,到固定的景区、动物园常驻演出,吃住表演都在里头,这样,收入、生活都会稳定很多。目前老孙跟的表演团的李老板,也是安徽埇桥人,祖上三代都是做马戏团的。李老板的这个表演团擅长狮虎表演,在浙江这块表演、生活已经七八年。平日里,领班带着人负责表演,李老板自己会出去洽谈生意。
表演团和当地景区属于年度签约的合作模式,一年表演费收入大概100万元,平时一天两场,节假日频次会增加。另外,也会租借动物给动物园、景区,比如李老板就租给当地景区10多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