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骥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级职业高中里掀起“波澜”。2015年,他通过个人努力,考上了本地一所大学数码设计专业,是这所职高历史上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当时知道结果的时候有点懵,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心情。”如今,已经快大学毕业的他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感慨,“我是幸运的,但是我依然不建议上职高,这个过程真的太难了。”
的确,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仍属于“弱势群体”,经常被打上各类负面评价的标签,职校毕业生的出路也不被看好。而在新经济催生新职业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已不容忽视。
“我国每年高校招生人数达700多万人,职业教育人数仅300多万,2012年到2017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6年累计减少231.44万人。”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的一席话道出了当下职业教育的尴尬现状,“我国的中职学生只能通过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升入本省的本科高校,实在是无法和高考统招的学生相比。在这样出路窄、低预期下,自然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挑战和难题,如社会观念和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层次低、发展渠道窄,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为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里提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务院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案还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個骨干专业(群)。
“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表示。
“不得不说职业教育还是教育领域的一块‘洼地’。”陈娜是北京昌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她坦言职业教育在多数人心中依然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依然是社会的偏见。如果社会观念和思想意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那一套,政策上也没有有力度的改革支持和认可,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难的现象一时间难以解决。”她表示,只有提高职校生的毕业发展预期和社会认可度,才有可能改善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难的问题。
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这批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
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及《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要随着社会用才需求培育和考核新型职业人才,指出从今年起我国将重点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十大领域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规范化考核。
“大学里面学的很多东西,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派不上用场,尤其是像比较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杜大海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现在的工作是从事手机APP开发。“APP的开发和以前做网站并不一样,除了写程序代码上的差异,其实还有很多相关流程环节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过去学校没有教过。我们上学的时候其实除了书本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的职业培训。”他说。
“当下,我国应对新经济产生的新职业人才大量缺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出现了短板。职业教育必须要跟现在新经济产生的新产业紧密结合才可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设计,转变观念,培养更多为符合新经济业态发展、用新技术引领、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新时代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用新技术引领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一个突破口。同时要给职业人才一个良好的就业预期和身份地位。”刘宝民表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预计未来10年里我国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缺口大,时间紧迫,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是解决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最佳方式,但是在我国,产教难以顺畅融合恰恰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伟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一头热”的问题,需要建立体制机制,破除外部壁垒,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要破除内部壁垒,促进跨领域合作和专业融合。
“在新经济背景下,新技术蓬勃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和新使命,即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夏伟表示,职业教育需要解决学校、企业、社会等几个重点环节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一个产业人才的角度出发,做好培养资源整合,例如做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再培训和终身发展教育等,“我们需要完善现有的职业教育的机制和培养模式,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资源来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学习需求。”
的确,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仍属于“弱势群体”,经常被打上各类负面评价的标签,职校毕业生的出路也不被看好。而在新经济催生新职业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已不容忽视。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我国每年高校招生人数达700多万人,职业教育人数仅300多万,2012年到2017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6年累计减少231.44万人。”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的一席话道出了当下职业教育的尴尬现状,“我国的中职学生只能通过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升入本省的本科高校,实在是无法和高考统招的学生相比。在这样出路窄、低预期下,自然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挑战和难题,如社会观念和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层次低、发展渠道窄,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为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里提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务院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案还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個骨干专业(群)。
“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表示。
“不得不说职业教育还是教育领域的一块‘洼地’。”陈娜是北京昌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她坦言职业教育在多数人心中依然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依然是社会的偏见。如果社会观念和思想意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那一套,政策上也没有有力度的改革支持和认可,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难的现象一时间难以解决。”她表示,只有提高职校生的毕业发展预期和社会认可度,才有可能改善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难的问题。
与新职业“同步”
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这批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
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及《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要随着社会用才需求培育和考核新型职业人才,指出从今年起我国将重点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十大领域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规范化考核。
“大学里面学的很多东西,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派不上用场,尤其是像比较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杜大海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现在的工作是从事手机APP开发。“APP的开发和以前做网站并不一样,除了写程序代码上的差异,其实还有很多相关流程环节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过去学校没有教过。我们上学的时候其实除了书本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的职业培训。”他说。
“当下,我国应对新经济产生的新职业人才大量缺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出现了短板。职业教育必须要跟现在新经济产生的新产业紧密结合才可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设计,转变观念,培养更多为符合新经济业态发展、用新技术引领、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新时代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用新技术引领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一个突破口。同时要给职业人才一个良好的就业预期和身份地位。”刘宝民表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预计未来10年里我国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缺口大,时间紧迫,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是解决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最佳方式,但是在我国,产教难以顺畅融合恰恰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伟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一头热”的问题,需要建立体制机制,破除外部壁垒,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要破除内部壁垒,促进跨领域合作和专业融合。
“在新经济背景下,新技术蓬勃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和新使命,即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夏伟表示,职业教育需要解决学校、企业、社会等几个重点环节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一个产业人才的角度出发,做好培养资源整合,例如做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再培训和终身发展教育等,“我们需要完善现有的职业教育的机制和培养模式,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资源来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