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汉越中介语研究综述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相关论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展示了我国汉越中介语的研究现状,并评述了已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的问题。
  关键词:汉越中介语 实证研究 文献研究
  
  一、前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汉越中介语是中介语的一种具体形式,其研究有利于揭示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的规律。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方向,笔者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98年至2008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检索结果显示,直到2001年才开始发表与汉越中介语相关的论文,至今共有40篇,分为源于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和源于二手资料的文献研究。其中,实证研究论文36篇,占总量的90%;文献研究论文4篇,占10%。
  七年间汉越中介语研究的总成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量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呈相对稳定的比例,正处于以实证研究为主,文献研究为辅的格局。
  
  二、汉越中介语研究方法述评
  
  (一)文献研究述评
  本文把文献研究分为两种,即以二手资料支持的个人经验性研究和以思辨方法进行的理论及其教学应用性探讨的理论性研究。
  经验性研究为3篇,只涉及语音方面《越南学生汉语声韵母》(何黎金英,2004)和词汇语法方面《熟语》(满欣,2007)、《汉语离合词》(李燕洲,2006)的偏误分析研究。理论性研究只有1篇,其教学应用性十分突出。
  (二)实证研究述评
  从研究性质上看,论文大多属于定量研究,其次是定性研究,数量最少的是综合研究。
  在国内汉越中介语的实证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做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综述,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大部分论文都普遍运用了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手段决定了研究的性质,更充分体现了研究的质量和价值。大多数研究使用了多种研究工具(如问卷调查、语料库等),且使用了多样的统计方法(如复现矩阵分析、SPSS软件分析等)。然而,像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有可能揭示中介语发展规律的统计方法在论文中都没用上。这表明我国有关中介语的实证研究,在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以揭示语言习得背后的规律。
  纵观汉越中介语实证研究的结论,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研究的结果。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理论分析,用实践检验了中介语理论。其中有一部分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实证研究的严谨性。
  
  三、汉越中介语研究内容述评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笔者把汉越中介语研究分为5类,并逐一述评其成果与不足。
  
  (一)语音方面
  关于汉越中介语语音方面的研究,都集中在语音偏误分析上。从研究对象上看,一类是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音素偏误的研究,一类是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研究。在第一类研究中,一种是从发音角度来分析学习者语音偏误(何黎金英,2004)的,另一种则从语音知觉和发音知觉两方面来考察学习者的语音偏误(傅氏梅、张维佳,2004)。在声调偏误分析方面,主要包括声调的类型和四声习得的难易顺序。吴门吉、胡明光(2004)、杨娜(2005)都用听辨音的方法分析了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及其原因。赵思达、刘冬冰(2007)通过审听感知分析方法考察了越南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纠正偏误的教学对策。马琳琳(2005)运用计算机音图分析的方法,分析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值得注意的是,注重实验语音学研究是汉越中介语语音方面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之一。
  上述有关汉越中介语语音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研究的起点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所收论文都普遍采用了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进行研究,使论证具有较稳固的理论基础。特别在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方面,运用偏误分析理论达成了不少共识性的结论,尽管说明的角度和表述的方式不尽相同。
  充分借助语音学理论的指导。从组织、安排教学来看,只有依靠语音学理论知识才能对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进行比较,准确地分析汉越语音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
  語音测试及研究兼具科学性与多样性。多数论文的实证研究都依据科学的实验步骤进行研究,如样本采集、实验分析、统计归纳、难点描述、成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等。而且大多数的研究使用了多种研究工具。
  诚然,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别研究来讲,汉越中介语语音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研究面”不够广的问题,比如,目前还无人对有关语音感教学、语调教学、语音意识发展等问题做相关的调研。
  
  (二)词汇方面
  一类是从词汇教学模式的角度研究越南学生汉语词汇习得情况(杨刚,2005)。尽管作者指出了歌词教学模式的局限与不足,但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一类是关于汉语词汇的偏误分析。一篇涉及汉语构词意识的发展。董茜(2006)着眼词语构造的偏误,分析越南留学生生成词语时的偏误规律及其原因。而袁丽敏(2007)探讨了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习得汉语词汇偏误的类型,逐一分析了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董茜的研究为汉语构词意识发展问题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这一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为系统地观察学习者汉语词汇习得的发展过程。而袁丽敏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肯定了语素教学法仍占据重要的位置。
  
  (三)语法方面
  一类是关于汉语词法的偏误分析,包括离合词(吴氏流海,2007;李燕洲,2006)、量词(曾怡华,2007)、时间副词(徐利新,2006)、指示代词(黄洪华,2007);熟语(满欣,2007)。这些偏误分析研究都详细描写了偏误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为对越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吴氏流海(2007)基于量化统计得到的22类离合词的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这项针对某一国别的研究,使研究与教学更具针对性。
  一类是关于汉语句法的偏误分析,包括句子成分,有补语(杨春雍,2005)、状语(唐燕飞,2007);完句成分(徐利新,2007);句式,有被动句(黎海情,2005)、比较句(肖小平,2004),复句(唐永宝,2004)的偏误分析。这类文章都针对母语背景为越南语的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成果有两方面:一是采用不同方法对学习者的语法偏误类型作出描写,以便发现一些规律;二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者语法偏误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目前这方面研究大都从目的语规则泛化、学生母语的影响、汉语教材的误导、教师教学的偏差几个方面来分析学习者语法偏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偏误产生的原因。此外,郭莉(2003)还认为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学习环境等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与偏误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在解释偏误产生的心理机制方面做出了一点尝试,但这种偏误成因的分析未免造成一种程序化的固定模式,不利于进一步发现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内在机制。
  一类是关于语法的习得研究,包括语法项目和习得项目顺序两方面,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黎海情(2005)通过考察发现了一些越南留学生对汉语被动句语用功能的习得规律,认识到语用功能的习得和语法结构的习得同样重要。刘娟(2006)对越南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语料进行了偏误分析。肖小平(2004)采用语料收集和问卷测试的形式,分析越南留学生的比较句偏误,考察了越南留学生比较句习得顺序。把偏误研究与习得研究结合起来,是对外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亮点,汉越中介语研究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切入点。
  
  (四)篇章方面
  近十年来,汉越篇章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不同的语料和分析角度、分析方法,将汉越篇章研究分为:一类是关于复现手段的使用。孙西瑾(2005)从复现手段的静态描写、数据统计和复现矩阵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出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使用复现手段的特点。一类是关于语篇的指称类型偏误。王瑶(2004)对越南留学生语篇中的指称类型和指称偏误做了简要的分析,认为留学生汉语语篇中的指称类型总体上呈简化的趋势。还有一类是关于口语句群偏误。陈萍(2007)通过对越南留学生的口头作文语料的收集,对其口语句群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调查。以上三类都是关于语篇偏误中衔接方面的研究,属于形式上的问题,而连贯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点,当然也是今后相关研究的新视点。
  
  (五)学习策略方面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越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调查和实验研究。研究者们对越南留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了调查和描写,如施翠芳(2003)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139名越南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特征;陆卫萍、彭茹(2007)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使用的汉字学习策略情况。有关学者还论述了学习策略与成绩的关系,如吕峡、林可(2007)。总的来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只有零星的研究成果,还构不成系统。当然,对越汉语教学的学习策略研究也不例外。
  
  四、结语
  
  近十年来汉越中介语研究可谓成果颇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我们今后继续努力。
  (一)在研究理论不断丰富的大背景下,汉越中介语研究及时从中吸取了有益“营养”,逐步完善自己。本文所收录的文章都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的,都普遍运用语言学习理论,即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在偏误成因分析方面,这些理论虽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应该下更大的功夫从其它的理论视角,如实验语音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入手。
  (二)一些研究领域仍未涉及。如汉字偏误分析研究;篇章研究方面的连贯问题;复句偏误研究等。研究理论上的匮乏势必会影响教学实践的进展,所以应该从广度、深度上加强研究内容的拓宽和延伸工作。
  (三)现在的研究大多以共时的、静态的研究为主,对越南留学生做历时的、动态的探索较少,更别谈做个案跟踪调查了。在我们统计的这些文章中,只有极少数研究区分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学习阶段。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出现的偏误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偏误类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针对这些不同的偏误形式,要想挖掘偏误的形成过程,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动态历时研究。
  (四)尽管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问题的提出都是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还有待提高。
  中介语研究在国内起步晚,汉越中介语研究的起步更晚,整体落后于国际水平,但作为新兴研究领域,有活力,发展快。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并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推动了中介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今后在国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汉越中介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必将日趋成熟,为国内对越汉语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萍.越南留学生口语句群偏误分析及HSK(高等)口试的教学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07,(3).
  [2]董茜.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偏误合成词的情况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3]Ellis,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4]傅氏梅,张维佳.论越南学生对汉语声母的听觉与发音偏误[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5]郭莉.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6]黄洪华.中高級阶段越南留学生指示代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研究,2007,(9).
  [7]何黎金英.越南学生汉语声韵母偏误分析[A].周小兵,朱其志.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黎海情.从语用功能看越南留学生汉语被动句的习得[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9]刘娟.越南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习得状况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10]陆卫萍,彭茹.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考察[J].东南亚纵横,2007,(7).
  [11]吕峡,林可.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与HSK成绩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7,(3).
  [12]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成因初探[J].语言教学研究,2006,(5).
  [13]马琳琳.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14]满欣.越南留学生熟语习得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研究,2007,(2).
  [15]施翠芳.对139名越南留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3,(6).
  [16]孙西瑾.越南留学生词汇衔接中复现手段的考察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17]唐永宝.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复句偏误考察[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18]唐燕飞.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状语的偏误分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19]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20]吴氏流海.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21]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22]徐利新.越南留学生学习时间副词“已经”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外文版),2006,(4).
  [23]徐利新.越南学生汉语完句成分偏误分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24]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25]杨春雍.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26]杨刚.歌词教学模式在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27]袁丽敏.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28]杨娜.越南人学汉语常见语音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9]赵思达,刘冬冰.关于越南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调研[J].语言教学研究,2007,(10).
  [30]曾怡华.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研究,2007,(5).
  (白克宁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
其他文献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全民消防常识普及纲要》印发给你
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中应用比较广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近几年来,人们将外固定器也应用在手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3年,在手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器者
11月1日,重庆市总工会副巡视员杨建华、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谭耀青一行在对南川区院工会活动室、检察文化室、图书室等场地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听取了区总工会副主席耿立建
我院2003—2005年间,将利多卡因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及氯胺酮合剂用于孕6~10周早孕妇女的人工流产及梦幻式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已在女性不孕中居首位,我院对2003-2006年中的61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在超声下行输卵管通液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7%~63%。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研究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性质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我院1994—2004年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57例。现将随访1~5年50眼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牯”在江西石城方言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牯”可用于动物名词后表示雄性意义,也可用在一些名词和形容词后作名词性后缀,还能作为中缀加在特殊三音节形容词中构成四音节形
临床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其基本原理:包被抗原或抗体后,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使酶标抗体结合到载体上,使结合的酶标抗体和游离的酶标抗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见的副作用,它可能导致患者拒绝化疗而影响疗效,所以有效地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70年代DDP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