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方法用来滚制锥体,锥体上直径约为上辊直径加3~5mm,容易滚制出小半径锥体。
工作中滚制锥体,大部分都是调整三辊滚板机上辊,使它与两平行下辊形成合适的夹角,滚制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锥体母线与上辊的平行度。且不说调整到合适的夹角不容易掌握,就滚制过程中,需要不停调整锥体母线,扇形钢板内边缘在滚制过程中还会沿着上辊向前移动,不便于滚制过程的控制。
本人在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模具,使得滚制锥体变得比较容易。首先,用DN300(δ≥10mm)无缝钢管去掉一部分,制作成内径比滚板机上辊外径稍大(约5mm)的圆筒;其次,在圆筒下方焊接一个用钢板(δ≥10mm)制作成的方形限位块(A×B×(C+D),经验数据约为:70×120×150),并在靠近滚板机内侧的限位块上焊接一个直径等于A的半圆钢管(δ≥10mm);最后,在限位块靠近滚板机挡板的一侧焊接一块钢板(A×(C+D+50),经验数据约为:70×200,δ≥10mm),如下页图示,模具制作完成。
滚制锥体时,钢板超出限位块上方的部分伸入上辊与钢板之间的间隙。图示与滚板机上下辊接触部分涂抹润滑油,半圆钢管外侧涂润滑油。锥体下料时,扇形钢板内径预留2~3mm摩擦损耗(母线外径不变,内径减小2~3mm)。滚制锥体过程中,锥体上口径钢板与半圆型钢板接触产生摩擦,锥体母线与上辊形成负夹角,摩擦阻力使得锥体下口(扇形外缘)加速滚进;当锥体下口加速前进,锥体母线超过上辊中心线,形成正夹角时,锥体上口(扇形内缘)离开半圆形钢管形成间隙,此时锥体上口加速前进,趋向与锥体母线与上辊形成负夹角,以摩擦力使得外缘加速前进,以保持母线与上辊平行。如此反复循环,使得滚制出的锥体,上口直径仅比滚板机上辊直径大约3~8mm。
此种方法使得滚制小半径锥体困难度大大降低,且模具制作簡单。不足之处是模具靠近挡板侧的钢板可能摩擦床体,可在床体侧预留螺栓连接的摩擦块,摩擦严重时可以更换;锥体下料如采用人工氧乙炔切割,内缘不光滑,会加速半圆钢管与锥体钢板之间的磨损。为改善摩擦,可以在图示位置涂以润滑油,既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又减少锥体上口材料的摩擦损耗。如果锥体钢板改用机械方法切割下料,则大大改善摩擦,滚制出的锥体上口径较小、锥度均匀、外形美观,且操作简便。
具体如下页图所示:
工作中滚制锥体,大部分都是调整三辊滚板机上辊,使它与两平行下辊形成合适的夹角,滚制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锥体母线与上辊的平行度。且不说调整到合适的夹角不容易掌握,就滚制过程中,需要不停调整锥体母线,扇形钢板内边缘在滚制过程中还会沿着上辊向前移动,不便于滚制过程的控制。
本人在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模具,使得滚制锥体变得比较容易。首先,用DN300(δ≥10mm)无缝钢管去掉一部分,制作成内径比滚板机上辊外径稍大(约5mm)的圆筒;其次,在圆筒下方焊接一个用钢板(δ≥10mm)制作成的方形限位块(A×B×(C+D),经验数据约为:70×120×150),并在靠近滚板机内侧的限位块上焊接一个直径等于A的半圆钢管(δ≥10mm);最后,在限位块靠近滚板机挡板的一侧焊接一块钢板(A×(C+D+50),经验数据约为:70×200,δ≥10mm),如下页图示,模具制作完成。
滚制锥体时,钢板超出限位块上方的部分伸入上辊与钢板之间的间隙。图示与滚板机上下辊接触部分涂抹润滑油,半圆钢管外侧涂润滑油。锥体下料时,扇形钢板内径预留2~3mm摩擦损耗(母线外径不变,内径减小2~3mm)。滚制锥体过程中,锥体上口径钢板与半圆型钢板接触产生摩擦,锥体母线与上辊形成负夹角,摩擦阻力使得锥体下口(扇形外缘)加速滚进;当锥体下口加速前进,锥体母线超过上辊中心线,形成正夹角时,锥体上口(扇形内缘)离开半圆形钢管形成间隙,此时锥体上口加速前进,趋向与锥体母线与上辊形成负夹角,以摩擦力使得外缘加速前进,以保持母线与上辊平行。如此反复循环,使得滚制出的锥体,上口直径仅比滚板机上辊直径大约3~8mm。
此种方法使得滚制小半径锥体困难度大大降低,且模具制作簡单。不足之处是模具靠近挡板侧的钢板可能摩擦床体,可在床体侧预留螺栓连接的摩擦块,摩擦严重时可以更换;锥体下料如采用人工氧乙炔切割,内缘不光滑,会加速半圆钢管与锥体钢板之间的磨损。为改善摩擦,可以在图示位置涂以润滑油,既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又减少锥体上口材料的摩擦损耗。如果锥体钢板改用机械方法切割下料,则大大改善摩擦,滚制出的锥体上口径较小、锥度均匀、外形美观,且操作简便。
具体如下页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