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不能没有社会组织的担当和作用。社会组织投身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把握“五大思维”,要提出战略、对接战略和实现战略;要寻找历史记忆,把握历史经验,书写历史篇章;要考虑和处理好发展和监管、国内和国外、正面和负面之间辩证关系,通过跨界合作中的创新、困难问题解决中的创新和“双创”国际化来拓展创新思维、人道主义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是应坚守的底线思维。
[关键词]社会组织 “一带一路” 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掀起了21世纪世界发展进程的华彩篇章,《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和“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的发布和运营,彰显着在这场人类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历程中社会组织的担当、责任和不容缺失。社会组织投身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倡导的“五大思维”才能不负所托、不辱使命、赢得民心、奠定地位,在参与未来全球治理的大格局中行稳致远。
一、战略思维
“一带一路”是一项重大的国际发展倡议,社会组织作为近代以来全球民间结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各式的责任使命和价值诉求,并不断面临着时代新要求和社会多种期待。一些卓有远见的社会组织不乏以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全球以及区域和国家地区发展,提出自身的战略计划,但在围绕“一带一路”的具体对接和参与中却有较大的缺失和响应。社会组织在发展的大势下应该提出战略、对接战略以及实现战略。
提出战略,就是社会组织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具有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能够提出未来的组织发展大计。要从参与国家及国家间战略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谋发展、想未来,思考自身定位和在国家及区域间发展中的作用。放眼“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放眼社会组织的未来趋势,结合自身使命责任,挖掘资源,分析机遇,提出适应形势的切身发展战略。观大势、谋大事、布大局,把握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对接战略,就是社会组织要知己知彼,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心态去迎接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国际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以及地方和部门也分别提出各种规划计划,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有着诸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文件,怎样从中找到切合点,大处布局,小处着手,有效结合是实现战略对接的关键。
实现战略是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再到深耕细作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对社会组织来说是一个克服种种困难阻碍、创造条件、解决难题的过程,是一个追求和实现政府、企业和民众满意度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和提升自身影响力并奠定自身价值地位的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而言,从自身出发,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专业运作能力来服务“一带一路”,是其实现战略的重要机遇。
二、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时代结合。社会组织的历史思维,一方面来自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背景;另一方面来自古丝绸之路以来的数千年来的波澜壮阔和绵延不息。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应该寻找历史的记忆,把握历史的经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寻找历史的记忆,唤醒曾经的历史共鸣。数千年来,虽然饱受战争和对抗的割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没有停止民间的交往,骆驼和船只组成的商队发挥了古代商会团体的功能,医术和医生的流动与救助彰显了公益慈善个人和组织的力量,宗教、商品和文化的传播体现了历代民间渴望交流的不息精神,社会组织在历史的找寻中能够不断唤醒“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根基。
把握历史的经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19世纪中后期国际红十字会等一系列组织成立以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实践,国际社会组织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救助帮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有着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在行动并且深耕多年。中国也有一些社会组织“走出去”运作多年,有成功也有失败。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必须要重视已往组织的发展经验甚至是教训,向历史学习。
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是要谱写有社会组织参与的新历史。从氏族部落到朝代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人类历史在变迁浪潮中不断兴起新的主体。社会组织可以是国家、地区以及区域的,也可以是国际的。通过募集资源,调动人力,运作项目,服务政府、企业和民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社会组织建民生工程,做民生服务,得民心相通,正是书写人类经济社会进程的新历史。
三、辩证思维
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具备辩证思维,就是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把握好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顺势规律。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工作主次,透过现象抓本质。在实践发展层面上,需要考虑和处理好发展和监管、国内和国外、正面和负面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思考。
服務“一带一路”,社会组织面临的是国际化问题,这其中发展和监督管理成为一个首要问题。不发展,面临着生死存亡,发展了出现一大堆问题,也可能面临生死存亡。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严格把握好法规政策以及理事会制度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特别是近年来要通过党建来加强监督管理。从社会组织自身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壮大自身规模,加速影响力进程是发展要务,但是不同国家地区法律政策差异以及缺失导致监督和管理必然存在风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同样适用为应对之策。
服务“一带一路”,社会组织面临着的是国内和国外的种种压力和期盼。在公众乃至出资个人或团体不理解,甚至是质疑的前提下,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活动是要面临各种批评和阻力的。不鼓励社会组织“一窝蜂”式和脱离实际,盲目扩张式地参与“一带一路”,但也要支持社会组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心布局,适合自身的种种计划。要解决用好国内和国外不同资源的问题,处理好公众的怀疑心理,把握好国内外项目不同运作特点规律等,这样才是立足国内、放眼国外,形成国内国外相互支撑、遥相呼应的发展布局。 服务“一带一路”,社会组织不仅面临着鲜花和掌声,更有可能遇到刺耳的批评声。从一些政府主体来看,有认为社会组织是“必要、添彩和服务论”的,但也有认为社会组织是“惹事、无用和麻烦制造论”的,甚至在某些国家地区被认为是“煽动民众和颠覆政权”的。从一些企业来看,有认为社会组织是“可以合作信任”的、“提供专业服务”的,但也有认为是“要钱的和让企业负担的”,是不愿意接触的。社会组织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必须有广博的胸怀去面对种种质疑,以自身的价值使命和现实服务来证明价值,用成绩来打消各种负面传言的危害。
四、创新思维
发展需要创新,解决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创新,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就更需要创新。一方面需要在理论方面,通过不断综合和深入研究来指导社会组织创新;另一方面,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发展中创新性思考、解决问题和落实服务。社会组织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跨界合作中的创新、困难问题解决中的创新和“双创”国际化来进一步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社会组织代表着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具备丰富的创新思维基础,只有进行创新实践,才能不断强大。首先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在理解政府和企业思维的前提下,提升社会组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是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专业组织做专业事情项目来拓展组织的创新思维。再者,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在“一带一路”纵深演化的背景下将形成全新格局中的创新思维。
困难和问题的求解探索过程是社会组织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在一个个遥远甚至是陌生的国家和地区里开展活动,发展项目,派驻人员甚至是发展成为分支机构,面临的是一穷二白和艰难困苦的局面和现实。怎样通过自身的价值使命和理想信念来感染和影响政府、企业以及志愿者的支持,怎样克服交通、文化、政策及人员的障碍来实现项目活动的计划进行,更加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体系,中国的一些社会组织已经在非常艰难的社会地理环境下开辟出自己的天地,赢得了当地的信任,这就是解决困难中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
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形成创新思维的另一根基是“双创”理念的国际化。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已迅速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风潮。联合国大会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创新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动力,已获得广泛国际共识,除了创办企业外,创办和发展社会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社会组织的再创新也是“双创”理念的再延伸和光大。“一带一路”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双创”空间,要把握好这样的背景以及政策,不断丰富社会组织的创新思维。
五、底线思维
社会组织是充满社会理想和追求的组织群体,有着“理想比天高,现实比海低”的鞭策。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不仅要服务国家和地区,服务参与行业企业,还要服务当地社会和民众。要有矢志高飞和雄图伟略的决心,也要有保本目标和最低期盼的思量。面对纷繁错杂的国际政治军事局势、国家地区发展背景、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差异等局面,出现各种风险的可能无时不在,必须有树立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奠立底线思维。从社会组织使命来看,人道主义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是应坚守的底线思维内容。
社会组织具备的社会价值观 “公约数”中,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内容。无论从公益慈善组织的海外救济救灾、医疗卫生、扶贫资助等活动项目来看,还是从商会协会的制定标准、调解纠纷、主持公道来审,甚至是从社会智库和科技组织的广泛交流、疾呼呐喊、声明建议中来找,都会发现人道主义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追求。无论世界沧桑变迁,秉持一颗“善良、和平、帮助”的人道精神,社会组织总会不忘自己的初心,不怀疑自己的存在,不后悔自己的努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最大的共识之一,无论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还是各国自身以及区域发展计划都强调着这一理念。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无论是开展公益慈善提供爱心帮助活动,还是商贸、政策、文化、智力交流促进活动,都是本身对所在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活动。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组织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就没有社会使命的践行。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的大潮中,不能丢掉自身最为本质的核心价值观。尽管很多社会组织没有口头上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和行为中也体现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这方面需要进行发掘和宣传。对于中国的社会组织而言,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这些是社会组织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行稳致远的保障。此外,遵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宗教习俗也是社会组织要把握的底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关键词]社会组织 “一带一路” 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掀起了21世纪世界发展进程的华彩篇章,《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和“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的发布和运营,彰显着在这场人类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历程中社会组织的担当、责任和不容缺失。社会组织投身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倡导的“五大思维”才能不负所托、不辱使命、赢得民心、奠定地位,在参与未来全球治理的大格局中行稳致远。
一、战略思维
“一带一路”是一项重大的国际发展倡议,社会组织作为近代以来全球民间结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各式的责任使命和价值诉求,并不断面临着时代新要求和社会多种期待。一些卓有远见的社会组织不乏以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全球以及区域和国家地区发展,提出自身的战略计划,但在围绕“一带一路”的具体对接和参与中却有较大的缺失和响应。社会组织在发展的大势下应该提出战略、对接战略以及实现战略。
提出战略,就是社会组织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具有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能够提出未来的组织发展大计。要从参与国家及国家间战略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谋发展、想未来,思考自身定位和在国家及区域间发展中的作用。放眼“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放眼社会组织的未来趋势,结合自身使命责任,挖掘资源,分析机遇,提出适应形势的切身发展战略。观大势、谋大事、布大局,把握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对接战略,就是社会组织要知己知彼,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心态去迎接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国际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以及地方和部门也分别提出各种规划计划,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有着诸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文件,怎样从中找到切合点,大处布局,小处着手,有效结合是实现战略对接的关键。
实现战略是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再到深耕细作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对社会组织来说是一个克服种种困难阻碍、创造条件、解决难题的过程,是一个追求和实现政府、企业和民众满意度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和提升自身影响力并奠定自身价值地位的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而言,从自身出发,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专业运作能力来服务“一带一路”,是其实现战略的重要机遇。
二、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时代结合。社会组织的历史思维,一方面来自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背景;另一方面来自古丝绸之路以来的数千年来的波澜壮阔和绵延不息。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应该寻找历史的记忆,把握历史的经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寻找历史的记忆,唤醒曾经的历史共鸣。数千年来,虽然饱受战争和对抗的割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没有停止民间的交往,骆驼和船只组成的商队发挥了古代商会团体的功能,医术和医生的流动与救助彰显了公益慈善个人和组织的力量,宗教、商品和文化的传播体现了历代民间渴望交流的不息精神,社会组织在历史的找寻中能够不断唤醒“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根基。
把握历史的经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19世纪中后期国际红十字会等一系列组织成立以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实践,国际社会组织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救助帮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有着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在行动并且深耕多年。中国也有一些社会组织“走出去”运作多年,有成功也有失败。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必须要重视已往组织的发展经验甚至是教训,向历史学习。
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是要谱写有社会组织参与的新历史。从氏族部落到朝代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人类历史在变迁浪潮中不断兴起新的主体。社会组织可以是国家、地区以及区域的,也可以是国际的。通过募集资源,调动人力,运作项目,服务政府、企业和民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社会组织建民生工程,做民生服务,得民心相通,正是书写人类经济社会进程的新历史。
三、辩证思维
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具备辩证思维,就是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把握好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顺势规律。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工作主次,透过现象抓本质。在实践发展层面上,需要考虑和处理好发展和监管、国内和国外、正面和负面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思考。
服務“一带一路”,社会组织面临的是国际化问题,这其中发展和监督管理成为一个首要问题。不发展,面临着生死存亡,发展了出现一大堆问题,也可能面临生死存亡。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严格把握好法规政策以及理事会制度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特别是近年来要通过党建来加强监督管理。从社会组织自身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壮大自身规模,加速影响力进程是发展要务,但是不同国家地区法律政策差异以及缺失导致监督和管理必然存在风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同样适用为应对之策。
服务“一带一路”,社会组织面临着的是国内和国外的种种压力和期盼。在公众乃至出资个人或团体不理解,甚至是质疑的前提下,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活动是要面临各种批评和阻力的。不鼓励社会组织“一窝蜂”式和脱离实际,盲目扩张式地参与“一带一路”,但也要支持社会组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心布局,适合自身的种种计划。要解决用好国内和国外不同资源的问题,处理好公众的怀疑心理,把握好国内外项目不同运作特点规律等,这样才是立足国内、放眼国外,形成国内国外相互支撑、遥相呼应的发展布局。 服务“一带一路”,社会组织不仅面临着鲜花和掌声,更有可能遇到刺耳的批评声。从一些政府主体来看,有认为社会组织是“必要、添彩和服务论”的,但也有认为社会组织是“惹事、无用和麻烦制造论”的,甚至在某些国家地区被认为是“煽动民众和颠覆政权”的。从一些企业来看,有认为社会组织是“可以合作信任”的、“提供专业服务”的,但也有认为是“要钱的和让企业负担的”,是不愿意接触的。社会组织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必须有广博的胸怀去面对种种质疑,以自身的价值使命和现实服务来证明价值,用成绩来打消各种负面传言的危害。
四、创新思维
发展需要创新,解决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创新,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就更需要创新。一方面需要在理论方面,通过不断综合和深入研究来指导社会组织创新;另一方面,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发展中创新性思考、解决问题和落实服务。社会组织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跨界合作中的创新、困难问题解决中的创新和“双创”国际化来进一步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社会组织代表着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具备丰富的创新思维基础,只有进行创新实践,才能不断强大。首先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在理解政府和企业思维的前提下,提升社会组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是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专业组织做专业事情项目来拓展组织的创新思维。再者,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在“一带一路”纵深演化的背景下将形成全新格局中的创新思维。
困难和问题的求解探索过程是社会组织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在一个个遥远甚至是陌生的国家和地区里开展活动,发展项目,派驻人员甚至是发展成为分支机构,面临的是一穷二白和艰难困苦的局面和现实。怎样通过自身的价值使命和理想信念来感染和影响政府、企业以及志愿者的支持,怎样克服交通、文化、政策及人员的障碍来实现项目活动的计划进行,更加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体系,中国的一些社会组织已经在非常艰难的社会地理环境下开辟出自己的天地,赢得了当地的信任,这就是解决困难中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
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形成创新思维的另一根基是“双创”理念的国际化。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已迅速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风潮。联合国大会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创新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动力,已获得广泛国际共识,除了创办企业外,创办和发展社会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社会组织的再创新也是“双创”理念的再延伸和光大。“一带一路”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双创”空间,要把握好这样的背景以及政策,不断丰富社会组织的创新思维。
五、底线思维
社会组织是充满社会理想和追求的组织群体,有着“理想比天高,现实比海低”的鞭策。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不仅要服务国家和地区,服务参与行业企业,还要服务当地社会和民众。要有矢志高飞和雄图伟略的决心,也要有保本目标和最低期盼的思量。面对纷繁错杂的国际政治军事局势、国家地区发展背景、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差异等局面,出现各种风险的可能无时不在,必须有树立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奠立底线思维。从社会组织使命来看,人道主义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是应坚守的底线思维内容。
社会组织具备的社会价值观 “公约数”中,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内容。无论从公益慈善组织的海外救济救灾、医疗卫生、扶贫资助等活动项目来看,还是从商会协会的制定标准、调解纠纷、主持公道来审,甚至是从社会智库和科技组织的广泛交流、疾呼呐喊、声明建议中来找,都会发现人道主义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追求。无论世界沧桑变迁,秉持一颗“善良、和平、帮助”的人道精神,社会组织总会不忘自己的初心,不怀疑自己的存在,不后悔自己的努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最大的共识之一,无论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还是各国自身以及区域发展计划都强调着这一理念。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无论是开展公益慈善提供爱心帮助活动,还是商贸、政策、文化、智力交流促进活动,都是本身对所在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活动。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组织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就没有社会使命的践行。社会组织服务“一带一路”的大潮中,不能丢掉自身最为本质的核心价值观。尽管很多社会组织没有口头上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和行为中也体现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这方面需要进行发掘和宣传。对于中国的社会组织而言,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这些是社会组织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行稳致远的保障。此外,遵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宗教习俗也是社会组织要把握的底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