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建筑作为教学功能类的建筑,是教学学习空间的延伸。它的功能特性有别于教学建筑的完全开放、需要大量教室空间的特点,而是规模较固定,并且普遍一个校区只有一个高校综合图书馆设施。故本章节对深圳各大学校园内图书馆设计的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深圳地区;图书馆;建筑设计
1、空间体验营造
通过对深圳的大学校园图书馆空间形态的比较,可以发现,深圳的大学校园图书馆大多采用抬升首层空间,将建筑入口从一层通过坡道、台阶或者是提升梯到二层进入,使得图书馆的进入路径更加丰富。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北馆,将主入口空间抬升到2层平台,首层的自习空间只有进入室内才可抵达,增强了室内流线体验的趣味性。
2、建筑形态特性
在深圳当代大学校园中最早期的图书馆即深圳大学北图书馆,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作为特区的窗口大学的中心建筑,将校园规划的空间布局中心从传统官僚主义的行政办公楼转化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图书馆上,这在全国的校园规划历史上都属创新之举。而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外立面形态运用当时的极致功能主义——匀质的竖向线条提升建筑的体量感,与周边横向线条密布的教学楼、行政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树立了校园中心群体的核心形象。
随后建设的大学城图书馆作为三校以及大学城合用的图书馆,同样采用了体量提升的方式,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大沙河之上,建筑形态同样采用同时代领先的曲面化设计,形态舒展,与地形结合紧密。但是在空间塑造上依然同深圳大学北馆一样,作为校园中心区域的建筑,不仅在首层入口空间得到抬高,并且在体量上也有意形成视觉的中心点。
深大图书馆南馆的空间形象上与北馆相呼应,但是作为当时的创新实践,创造了大量具有南方特色的连廊、桥、屋顶花园、底层架空、室外水院、庭院天井等公共活动空间,并运用上了刚刚流行的U型玻璃作为表皮材料。可是在数年的使用中,发现如此丰富有趣的建筑空间形态并不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屋顶花园破败不堪,室外水院更是已被混凝土填充,这样适应南方气候的现代化设计并未被好好利用。
另一方面是建筑形态体量的简洁与现代化,采用方形、完整流畅的弧线为主的形体,单纯的体量组合与简洁的材料表达,不断做减法,仅仅是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手段即营造出了多种独特的建筑氛围。
3、图书馆类建筑新时期流线及空间组织的探索
在对图书馆的内院形态和人流组织上,南科大图书馆创建了一个比较有实践意义的范本。南科大的图书馆在四面各个方向均有开向校园空间的孔洞,各层均有南北、东西两条连廊,通向行政楼以及未来有可能新建的校园建筑。在空间上,也不同于深圳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核心空间是书库及阅览室,南科大的图书馆是供师生、市民通行的全開放空间。校园的图书馆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封闭属性,而应该成为校园活力的体现,更应该力图挖掘图书馆与当代社会特征紧密关联的公共性。特别是现当代的图书馆具备了更多的演讲、学术讨论、公共活动、绿化庭院等空间时,更应该强调将图书馆空间打开,使更多的师生进入使用其空间。
而另一个开放图书馆的例子,就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仅服务于大学城的各校区学生,更是作为社会公共图书馆开放给市民。在整层的首层空间都是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建筑前巨大的下沉广场、穿过大沙河的廊桥、学苑大道上部的图书馆空间都是作为居民通行、休憩、活动、学习的场所,自由进入。这同时反映了深圳高校校园是一个吸纳社会各种文化氛围的场所,包容和开放的特点贯穿校园的角角落落;这也是我们探讨未来的开放式校院图书馆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4、建筑材料运用
从素混凝土结合碳灰色玻璃,到巨型钢结构,再到素混凝土结合U型玻璃的材质运用,最后在新的时期采用玻璃纤维强化水泥预制块等新型材料,高等校园图书馆类建筑的材料运用在每个时期都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元素。
与图书馆建筑的形态处理一样,校园图书馆的材料运用既没有过多杂糅的手法,也没有过多的元素,而是普遍选用经济实用、适应南方气候的浅色、轻盈的材料来单纯表达建筑的空间感。
5、结语: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而在校园建设上,基本上是全新的规划与设计。而包容的城市文化使得许多无法在内地校园实现的现代主义规划理论以及建筑设计策略在深圳的高等校园得到实施,也形成了高等校园面貌的多样化。
在校园建筑的处理上,多种开放式庭院的运用、公共空间的营造、形态体量的现代化处理、立面现代材料的合理运用、与生态化结合的策略都形成了深圳地区特有的值得其他校园学习的设计手段。
参考文献:
[1]孙澄、梅洪元、林光美著,走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与文教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高凡著,变迁中的大学图书馆建筑[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崇杰、薛一冰、何文晶著,绿色大学校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张宏伟、张雪花著,绿色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5]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著,深圳大学城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图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深圳地区;图书馆;建筑设计
1、空间体验营造
通过对深圳的大学校园图书馆空间形态的比较,可以发现,深圳的大学校园图书馆大多采用抬升首层空间,将建筑入口从一层通过坡道、台阶或者是提升梯到二层进入,使得图书馆的进入路径更加丰富。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北馆,将主入口空间抬升到2层平台,首层的自习空间只有进入室内才可抵达,增强了室内流线体验的趣味性。
2、建筑形态特性
在深圳当代大学校园中最早期的图书馆即深圳大学北图书馆,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作为特区的窗口大学的中心建筑,将校园规划的空间布局中心从传统官僚主义的行政办公楼转化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图书馆上,这在全国的校园规划历史上都属创新之举。而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外立面形态运用当时的极致功能主义——匀质的竖向线条提升建筑的体量感,与周边横向线条密布的教学楼、行政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树立了校园中心群体的核心形象。
随后建设的大学城图书馆作为三校以及大学城合用的图书馆,同样采用了体量提升的方式,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大沙河之上,建筑形态同样采用同时代领先的曲面化设计,形态舒展,与地形结合紧密。但是在空间塑造上依然同深圳大学北馆一样,作为校园中心区域的建筑,不仅在首层入口空间得到抬高,并且在体量上也有意形成视觉的中心点。
深大图书馆南馆的空间形象上与北馆相呼应,但是作为当时的创新实践,创造了大量具有南方特色的连廊、桥、屋顶花园、底层架空、室外水院、庭院天井等公共活动空间,并运用上了刚刚流行的U型玻璃作为表皮材料。可是在数年的使用中,发现如此丰富有趣的建筑空间形态并不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屋顶花园破败不堪,室外水院更是已被混凝土填充,这样适应南方气候的现代化设计并未被好好利用。
另一方面是建筑形态体量的简洁与现代化,采用方形、完整流畅的弧线为主的形体,单纯的体量组合与简洁的材料表达,不断做减法,仅仅是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手段即营造出了多种独特的建筑氛围。
3、图书馆类建筑新时期流线及空间组织的探索
在对图书馆的内院形态和人流组织上,南科大图书馆创建了一个比较有实践意义的范本。南科大的图书馆在四面各个方向均有开向校园空间的孔洞,各层均有南北、东西两条连廊,通向行政楼以及未来有可能新建的校园建筑。在空间上,也不同于深圳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核心空间是书库及阅览室,南科大的图书馆是供师生、市民通行的全開放空间。校园的图书馆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封闭属性,而应该成为校园活力的体现,更应该力图挖掘图书馆与当代社会特征紧密关联的公共性。特别是现当代的图书馆具备了更多的演讲、学术讨论、公共活动、绿化庭院等空间时,更应该强调将图书馆空间打开,使更多的师生进入使用其空间。
而另一个开放图书馆的例子,就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仅服务于大学城的各校区学生,更是作为社会公共图书馆开放给市民。在整层的首层空间都是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建筑前巨大的下沉广场、穿过大沙河的廊桥、学苑大道上部的图书馆空间都是作为居民通行、休憩、活动、学习的场所,自由进入。这同时反映了深圳高校校园是一个吸纳社会各种文化氛围的场所,包容和开放的特点贯穿校园的角角落落;这也是我们探讨未来的开放式校院图书馆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4、建筑材料运用
从素混凝土结合碳灰色玻璃,到巨型钢结构,再到素混凝土结合U型玻璃的材质运用,最后在新的时期采用玻璃纤维强化水泥预制块等新型材料,高等校园图书馆类建筑的材料运用在每个时期都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元素。
与图书馆建筑的形态处理一样,校园图书馆的材料运用既没有过多杂糅的手法,也没有过多的元素,而是普遍选用经济实用、适应南方气候的浅色、轻盈的材料来单纯表达建筑的空间感。
5、结语: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而在校园建设上,基本上是全新的规划与设计。而包容的城市文化使得许多无法在内地校园实现的现代主义规划理论以及建筑设计策略在深圳的高等校园得到实施,也形成了高等校园面貌的多样化。
在校园建筑的处理上,多种开放式庭院的运用、公共空间的营造、形态体量的现代化处理、立面现代材料的合理运用、与生态化结合的策略都形成了深圳地区特有的值得其他校园学习的设计手段。
参考文献:
[1]孙澄、梅洪元、林光美著,走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与文教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高凡著,变迁中的大学图书馆建筑[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崇杰、薛一冰、何文晶著,绿色大学校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张宏伟、张雪花著,绿色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5]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著,深圳大学城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图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