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启贵身着简单休闲服,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昆明之间快速游走,日程紧凑。这是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启贵目前的状态。信佛的他戒掉了烟酒,茹素,吃饭有盘青菜就行。这个在松茸界呼风唤雨的人,统治了浸制松茸的半壁江山,在日本、韩国他被誉为“松茸大王”,他为欧美提供的美味牛肝菌和羊肚菌以高品质著称,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1998年,刘启贵创建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攀星集团”),此时年届不惑的刘启贵在松茸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攀星集团当年年产值不足500万,十多年后,攀星集团成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大旗已插上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年产值近2亿元。
野蛮生长
在刘启贵身上,爱冒险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显露无疑,他像一个猎人不停地寻找新鲜而味道不同的猎物。贩卖香蕉、倒卖电视机、从事运输、建筑行业,都让他尝到了做生意的乐趣。
1980年代后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启贵得知日本人喜爱松茸,尽管当时对松茸一无所知,他却凭着商业嗅觉和冒险的本能贸然进山收购松茸,因不知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一天,三天后送到日本客商手里,半数松茸已坏掉。这是松茸给他的一次深刻教训。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松茸行业的商人,刘启贵20年间的经历如一出大开大阖的戏剧。偶然聊起昔日岁月,过往的经历迄今令他情绪激荡、热血沸腾。
刘启贵从农民手中收购松茸后,用货车、拖拉机、马帮甚至人力,昼夜兼程运到成都。经过分捡和包装,转送日本、韩国和欧美。中国的松茸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东北亦有少量,生于海拔1500-3000米深山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的千年落叶里。因此决定了松茸的收购、运输面临着地形复杂、天气多变等恶劣自然条件,遇上泥石流、道路塌方等都是家常便饭。用“命悬一线”来形容他早期的松茸收购或许并不过分。
二郎山隧道塌方,刘启贵翻越在巴掌宽的山路上,断水断粮三天三夜,饥饿至生命极限,直到第四天在一个道班得到一点奶渣和酥油茶,他仍然记得自己靠在火堆边慢慢咀嚼奶渣,咽下“人生最宝贵的一顿饭”。
险遇泥石流,为了保护公文包里的公章、文件,他的弟弟差点被泥石流冲下身侧的大渡河,一块飞石亦从他头顶擦过。
如此出生入死,是因为松茸的确能造就财富和神话。日本是最崇尚松茸的国家,自产的松茸很少,大部分需要从中国、韩国等地进口,从而使松茸身价倍增,国际市场的最高售价曾达到5万美元/吨。
1990年代,刘启贵最早包下两架黑鹰直升机,直接把新鲜的松茸从山里送往日本。出手阔绰令同行艳羡。
刘启贵曾经在成都锦江宾馆包下两间房,整个房间床上、地上都是用麻袋装的钞票,“钱赚到不想赚”,刘得意地说,最疯狂的时期,一周赚几百万是平常事,那时他对钱毫无感觉。
松茸造就神话让人疯狂颠痴,同样也有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深渊。在这个行业里,由于判断错误而从千万级富豪跌到一贫如洗大有人在。“松茸真的是能让人发狂。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天内让你跳楼。”二十多年浸淫松茸行业,见惯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刘启贵阅尽生死沉浮。
走上新起点
完成野蛮生长,刘启贵走到新的起点。刘启贵一直记得,一家国际采购商瞩意攀星集团的松茸,到攀星工厂考察时,因为生产车间有一条过道而不符合采购商的标准,只能放弃。攀星集团因而错失新的市场空间。
国内松茸行业一直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薄弱、深加工能力差、包装落后等问题;出口的松茸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加之缺乏龙头企业,生产和市场脱节;缺乏统一标准,市场参差不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内松茸的出口竞争力。
2002年,刘启贵去日本考察松茸行业,震惊于日本松茸业的产业化、专业化,思想受到大洗礼。刘启贵开始改造攀星集团,建设“一流的正规军”:引进日本、德国一流生产线和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建成先进的现代化加工厂,年生产加工能力(各类野生食用菌、野生山菜)700吨。刘启贵的目标是将攀星集团旗下的成都宏昌食品公司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上千吨级野生绿色食品加工厂,一切遵从国际化标准,严格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卫生、生产标准化。
2009年,攀星集团在云南省南华县启动“野生菌王国”项目,建设野生菌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深加工配套园区和以野生菌为主题的文化、娱乐、美食、旅游配套设施,将南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都”。2010年实现野生食用菌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如今,攀星集团旗下宏昌食品公司拥有四川省最大的冻库,拥有中国最大的上千吨级野生绿色食品加工厂,松茸销量在全国第一。在日本、韩国被称为“松茸大王”,美味牛肝菌和羊肚菌在欧洲市场以高品质著称,拥有稳定客户。
刘启贵还有更大的野心。把松茸打造成高端消费品,带动国内整个野生食用菌产业升级一直是他的宏大梦想。过去仅关注如何融入国际市场,而忽略了中国市场,如今攀星集团开始布局国内高端市场。刘启贵说,“我们的松茸不仅让外国人享用,还要让中国人自己享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餐饮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攀星集团开始在野生菌领域从上游向下游大举拓展,确立自己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生产生鲜、速冻、冻干和深加工产品,开发松茸酒、松茸味精、松茸什锦小吃等系列产品,打造品牌。正因为看到了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对于整个产业链条的驱动,建设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就成为了刘启贵和攀星集团急需解决的难题。刘启贵正在求解。今年以来,宏昌食品公司已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品牌的推广和宣传上。其中有“攀星”、“雪之珍”等成熟品牌,也有“野生菌王国”等新品牌。
财气因人气而聚
松茸主产区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四川和西藏,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松茸,刘启贵坚定一条简单的原则:讲信义,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就是这条简单的原则,20年来让刘启贵和攀星集团在松茸产区建立了良好信誉,农民们放心地把松茸交给攀星集团。攀星集团的工作人员骄傲地说,“我们公司连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都能去收松茸,只要提攀星集团的名字。”
刘启贵看重信誉,这是他的信念。他做事执着追求完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了松茸上,注定了他要操劳。因为产品销往世界上食品安全标准最严苛的日本,他专注质量,注重细节。“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不会永远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则永远需要,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
也是这份信念,攀星集团里不乏追随他近20年的员工。外界对他的工作团队的评价是:忠诚、勤勉、低调。他对记者说:“我悟到了,一切都是空的。这些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完全可以不干了,可是跟我干了那么多年的这些人,他们还有家人。我现在是为我的员工和那些农民们打工。”记者注意到,刘启贵回到西昌的工厂,拍着厂房边一个年轻人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工厂周围远远地站着好些人,一位老员工向记者说到,他们其实就是想过来看一眼刘总。攀星集团并没有复杂的员工培训手册,只是诸如“财气因人气而聚,人气因人心聚而兴”如兄长般的谆谆教诲。
让灵魂跟上
刘启贵在松茸之外不断拓疆,涉猎房地产、采矿等行业。2006年,刘启贵出人意料地投入到精米、种子加工行业,就像20年前他冒然在松茸行业弄潮。有人说他“疯掉了”、“太笨”,他不予理会,做得津津有味。在他看来,变革本身比结局更重要。
有句话说: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做米业,让刘启贵的节奏放慢下来。松茸带来的是暴利和刺激,而做米业真的是回报很慢,
“考验耐力”。这位虔诚的佛教徒知道,呼吸吐纳的定力和收放进退的分寸才是修为所在。
一边是商人逐利,一边又是内心平和的佛教徒。现在,刘启贵开始要解答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本质的追问。大凉山是我国西南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起家于大凉山的刘启贵并没有忘记大凉山渴望脱贫的声音。宏昌食品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出口创汇达500万美元以上,连续三年居全国同行前列,野生菌收购、加工季节解决凉山就业,人均增收6000多元。但松茸之外,刘启贵希望有更多的作为回馈大凉山。
大凉山安宁河流域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充足,远离城市污染,空气质量优良,是发展生态优质特色农业的天堂,尤其以优质特色稻米闻名。但苦于交通条件、经济落后等原因,优质稻米无法变成财富,农民无法脱贫。刘启贵怀抱大愿,把大米卖出像松茸一样的高价,让高端人群享受到绿色、自然天成的优质大米,让大凉山的民众得到土地的回报。
刘启贵大概就是个这么“混搭的人”,顺理成章地将敏感直觉与深思熟虑混搭在一起,将灵魂与商业混搭在一起,也将自己的梦想与天赋,从不同的领域出发,“混搭”在了一起。抛开那些商业战绩和财富数字,刘启贵的内功心法,或在表面喧嚣之外。一首名为《戏如人生》的歌唱道:“自己操纵着未来,只要结局没有越演越坏……”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而刘启贵和攀星集团已在路上。
1998年,刘启贵创建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攀星集团”),此时年届不惑的刘启贵在松茸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攀星集团当年年产值不足500万,十多年后,攀星集团成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大旗已插上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年产值近2亿元。
野蛮生长
在刘启贵身上,爱冒险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显露无疑,他像一个猎人不停地寻找新鲜而味道不同的猎物。贩卖香蕉、倒卖电视机、从事运输、建筑行业,都让他尝到了做生意的乐趣。
1980年代后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启贵得知日本人喜爱松茸,尽管当时对松茸一无所知,他却凭着商业嗅觉和冒险的本能贸然进山收购松茸,因不知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一天,三天后送到日本客商手里,半数松茸已坏掉。这是松茸给他的一次深刻教训。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松茸行业的商人,刘启贵20年间的经历如一出大开大阖的戏剧。偶然聊起昔日岁月,过往的经历迄今令他情绪激荡、热血沸腾。
刘启贵从农民手中收购松茸后,用货车、拖拉机、马帮甚至人力,昼夜兼程运到成都。经过分捡和包装,转送日本、韩国和欧美。中国的松茸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东北亦有少量,生于海拔1500-3000米深山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的千年落叶里。因此决定了松茸的收购、运输面临着地形复杂、天气多变等恶劣自然条件,遇上泥石流、道路塌方等都是家常便饭。用“命悬一线”来形容他早期的松茸收购或许并不过分。
二郎山隧道塌方,刘启贵翻越在巴掌宽的山路上,断水断粮三天三夜,饥饿至生命极限,直到第四天在一个道班得到一点奶渣和酥油茶,他仍然记得自己靠在火堆边慢慢咀嚼奶渣,咽下“人生最宝贵的一顿饭”。
险遇泥石流,为了保护公文包里的公章、文件,他的弟弟差点被泥石流冲下身侧的大渡河,一块飞石亦从他头顶擦过。
如此出生入死,是因为松茸的确能造就财富和神话。日本是最崇尚松茸的国家,自产的松茸很少,大部分需要从中国、韩国等地进口,从而使松茸身价倍增,国际市场的最高售价曾达到5万美元/吨。
1990年代,刘启贵最早包下两架黑鹰直升机,直接把新鲜的松茸从山里送往日本。出手阔绰令同行艳羡。
刘启贵曾经在成都锦江宾馆包下两间房,整个房间床上、地上都是用麻袋装的钞票,“钱赚到不想赚”,刘得意地说,最疯狂的时期,一周赚几百万是平常事,那时他对钱毫无感觉。
松茸造就神话让人疯狂颠痴,同样也有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深渊。在这个行业里,由于判断错误而从千万级富豪跌到一贫如洗大有人在。“松茸真的是能让人发狂。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天内让你跳楼。”二十多年浸淫松茸行业,见惯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刘启贵阅尽生死沉浮。
走上新起点
完成野蛮生长,刘启贵走到新的起点。刘启贵一直记得,一家国际采购商瞩意攀星集团的松茸,到攀星工厂考察时,因为生产车间有一条过道而不符合采购商的标准,只能放弃。攀星集团因而错失新的市场空间。
国内松茸行业一直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薄弱、深加工能力差、包装落后等问题;出口的松茸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加之缺乏龙头企业,生产和市场脱节;缺乏统一标准,市场参差不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内松茸的出口竞争力。
2002年,刘启贵去日本考察松茸行业,震惊于日本松茸业的产业化、专业化,思想受到大洗礼。刘启贵开始改造攀星集团,建设“一流的正规军”:引进日本、德国一流生产线和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建成先进的现代化加工厂,年生产加工能力(各类野生食用菌、野生山菜)700吨。刘启贵的目标是将攀星集团旗下的成都宏昌食品公司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上千吨级野生绿色食品加工厂,一切遵从国际化标准,严格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卫生、生产标准化。
2009年,攀星集团在云南省南华县启动“野生菌王国”项目,建设野生菌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深加工配套园区和以野生菌为主题的文化、娱乐、美食、旅游配套设施,将南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都”。2010年实现野生食用菌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如今,攀星集团旗下宏昌食品公司拥有四川省最大的冻库,拥有中国最大的上千吨级野生绿色食品加工厂,松茸销量在全国第一。在日本、韩国被称为“松茸大王”,美味牛肝菌和羊肚菌在欧洲市场以高品质著称,拥有稳定客户。
刘启贵还有更大的野心。把松茸打造成高端消费品,带动国内整个野生食用菌产业升级一直是他的宏大梦想。过去仅关注如何融入国际市场,而忽略了中国市场,如今攀星集团开始布局国内高端市场。刘启贵说,“我们的松茸不仅让外国人享用,还要让中国人自己享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餐饮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攀星集团开始在野生菌领域从上游向下游大举拓展,确立自己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生产生鲜、速冻、冻干和深加工产品,开发松茸酒、松茸味精、松茸什锦小吃等系列产品,打造品牌。正因为看到了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对于整个产业链条的驱动,建设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就成为了刘启贵和攀星集团急需解决的难题。刘启贵正在求解。今年以来,宏昌食品公司已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品牌的推广和宣传上。其中有“攀星”、“雪之珍”等成熟品牌,也有“野生菌王国”等新品牌。
财气因人气而聚
松茸主产区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四川和西藏,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松茸,刘启贵坚定一条简单的原则:讲信义,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就是这条简单的原则,20年来让刘启贵和攀星集团在松茸产区建立了良好信誉,农民们放心地把松茸交给攀星集团。攀星集团的工作人员骄傲地说,“我们公司连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都能去收松茸,只要提攀星集团的名字。”
刘启贵看重信誉,这是他的信念。他做事执着追求完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了松茸上,注定了他要操劳。因为产品销往世界上食品安全标准最严苛的日本,他专注质量,注重细节。“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不会永远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则永远需要,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
也是这份信念,攀星集团里不乏追随他近20年的员工。外界对他的工作团队的评价是:忠诚、勤勉、低调。他对记者说:“我悟到了,一切都是空的。这些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完全可以不干了,可是跟我干了那么多年的这些人,他们还有家人。我现在是为我的员工和那些农民们打工。”记者注意到,刘启贵回到西昌的工厂,拍着厂房边一个年轻人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工厂周围远远地站着好些人,一位老员工向记者说到,他们其实就是想过来看一眼刘总。攀星集团并没有复杂的员工培训手册,只是诸如“财气因人气而聚,人气因人心聚而兴”如兄长般的谆谆教诲。
让灵魂跟上
刘启贵在松茸之外不断拓疆,涉猎房地产、采矿等行业。2006年,刘启贵出人意料地投入到精米、种子加工行业,就像20年前他冒然在松茸行业弄潮。有人说他“疯掉了”、“太笨”,他不予理会,做得津津有味。在他看来,变革本身比结局更重要。
有句话说: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做米业,让刘启贵的节奏放慢下来。松茸带来的是暴利和刺激,而做米业真的是回报很慢,
“考验耐力”。这位虔诚的佛教徒知道,呼吸吐纳的定力和收放进退的分寸才是修为所在。
一边是商人逐利,一边又是内心平和的佛教徒。现在,刘启贵开始要解答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本质的追问。大凉山是我国西南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起家于大凉山的刘启贵并没有忘记大凉山渴望脱贫的声音。宏昌食品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出口创汇达500万美元以上,连续三年居全国同行前列,野生菌收购、加工季节解决凉山就业,人均增收6000多元。但松茸之外,刘启贵希望有更多的作为回馈大凉山。
大凉山安宁河流域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充足,远离城市污染,空气质量优良,是发展生态优质特色农业的天堂,尤其以优质特色稻米闻名。但苦于交通条件、经济落后等原因,优质稻米无法变成财富,农民无法脱贫。刘启贵怀抱大愿,把大米卖出像松茸一样的高价,让高端人群享受到绿色、自然天成的优质大米,让大凉山的民众得到土地的回报。
刘启贵大概就是个这么“混搭的人”,顺理成章地将敏感直觉与深思熟虑混搭在一起,将灵魂与商业混搭在一起,也将自己的梦想与天赋,从不同的领域出发,“混搭”在了一起。抛开那些商业战绩和财富数字,刘启贵的内功心法,或在表面喧嚣之外。一首名为《戏如人生》的歌唱道:“自己操纵着未来,只要结局没有越演越坏……”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而刘启贵和攀星集团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