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贵州工业已初步形成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我省存在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不适应、不协调的现象。为此,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本文做几点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工业强省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根本,加强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制度保障,从而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给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布局和协调推进做好引领,着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布局是贵州工业强省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当前,贵州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成为贵州加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贵州实际,把9个市州纳入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健康发展。贵阳先行先试,2012年12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统筹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统筹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环保达标”的现代工业园区,是把握好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关键。要高标准编制全省工业园区中长期规划,明确园区总体布局,发展目标,确定工业园区板块设置、产业导向、功能区块,使园区发挥集聚产业、节约资源的有效作用。比如,清镇市实施“东区城市化、西区工业化、全市生态化”的“三化同步”战略,促进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统筹发展与保护协调推进。项目投资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去年以来,贵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实质性成效。可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工业园区入住企业严格把关,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开发、建设、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走永续发展绿色之路,既见经济效益,又出生态效益。
二、绿色生产,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们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贵州落实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就是要赶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需要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态、高效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发展核能、风能、氢能、太阳能、水能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提升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劳动红利也渐渐消失。因此,减少资源耗费,切实转变过去的初加工为深加工,发展高新产业,迫在眉睫。
(二)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野生物种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工业发展速度太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三)发展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污染小,而且经济贡献率也很大。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GDP中所在比重高达60%至70%。贵州应在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产品设计、公关咨询、营销策划和创意产业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国民经济活力。
三、制度建设,立法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为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实效性。
(一)政策支持。近年来,我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采取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在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的政策措施还远远不够。应研究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保障措施,通过政策调控和引导,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和加强监督,我们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强制度落实。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工业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问责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制度化。
(三)法律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对淘汰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是利用法律政策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主动保护环境。三是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清镇市为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专门成立环保法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14(01).
[2]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2-12-25(11).
[3]李国平.加强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3-01-23(11).
作者简介:安 宏,中共清镇市委党校。
罗文健,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工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工业强省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根本,加强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制度保障,从而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给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布局和协调推进做好引领,着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布局是贵州工业强省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当前,贵州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成为贵州加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贵州实际,把9个市州纳入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健康发展。贵阳先行先试,2012年12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统筹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统筹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环保达标”的现代工业园区,是把握好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关键。要高标准编制全省工业园区中长期规划,明确园区总体布局,发展目标,确定工业园区板块设置、产业导向、功能区块,使园区发挥集聚产业、节约资源的有效作用。比如,清镇市实施“东区城市化、西区工业化、全市生态化”的“三化同步”战略,促进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统筹发展与保护协调推进。项目投资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去年以来,贵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实质性成效。可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工业园区入住企业严格把关,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开发、建设、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走永续发展绿色之路,既见经济效益,又出生态效益。
二、绿色生产,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们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贵州落实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就是要赶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需要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态、高效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发展核能、风能、氢能、太阳能、水能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提升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劳动红利也渐渐消失。因此,减少资源耗费,切实转变过去的初加工为深加工,发展高新产业,迫在眉睫。
(二)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野生物种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工业发展速度太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三)发展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污染小,而且经济贡献率也很大。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GDP中所在比重高达60%至70%。贵州应在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产品设计、公关咨询、营销策划和创意产业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国民经济活力。
三、制度建设,立法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为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实效性。
(一)政策支持。近年来,我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采取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在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的政策措施还远远不够。应研究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保障措施,通过政策调控和引导,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和加强监督,我们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强制度落实。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工业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问责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制度化。
(三)法律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对淘汰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是利用法律政策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主动保护环境。三是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清镇市为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专门成立环保法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14(01).
[2]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2-12-25(11).
[3]李国平.加强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3-01-23(11).
作者简介:安 宏,中共清镇市委党校。
罗文健,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