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朴素美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设计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没有经过设计的产品绝无生存空间。不同的设计师有各自的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有大批的追随者。在多元化的设计时代,有些朴素的理念应该传承下去。
  关键词: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美
  
  前言
  18世纪下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掀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需求交织在一起,使产品设计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矛盾与变革的混乱中。经历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设计思想上的变革,设计理论上的探讨和发展,工业产品设计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从此,现代产品设计步入正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的产品,它们不光方便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更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那么,这些产品因何而美?
  一形式服从功能
  1.1 "原始的功能主义"
  原始造物实践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始祖,它们之间既有质的差异,又有惊人的相似。原始人在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用顽强的拼搏精神生存和发展。原始人"为人造物"的"设计思想",可以称为"原始功能主义"。这一"设计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的人机工程学"
  原始人用砾石(卵石)制作砍砸器。砾石的大小选用适合手握为宜,一端保留圆滑的原型作手握的柄,另一端打击为利于砍砸的刃口,并且尽量使刃口对称。这种自觉的适应人的设计可以看作"原始的人机工程学"的萌芽。
  形式服从功能
  对称和规则几何体的大量使用就是其表现。对称形体明显便于使用,发挥最大功效。例如:石簇只有对称才能准确投射。而规则几何体是最易于掌握的加工方法。磨制平面最易于行,因而必然产生直棱线;以骨管或竹管钻孔,圆孔最容易。
  原始人在没有装饰意识介入的情况下,形式必然服从功能。
  1.2 现代功能主义
  20世纪初曾出现过功能主义的思潮,它与"原始的功能主义"相似却不同。功能主义一词,早在18世纪既已出现,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设计史上的巨大变化而萌芽。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与特征,功能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历史地位。其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简约主义,极简主义等,并产生了许多功能形式完美统一的优良设计。然而,功能主义的口号"有用即美"把使用价值向审美价值有条件地转化简单的等同起来,视功能美为技术美的全部,客观上排斥了形式美(即装饰)。这种走向极端的功能主义被谴责为"理性的沙漠",人们呼唤"人性的复苏",后现代注意蓬勃发展。
  1.3 功能主义的继续发展
  当今,功能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则以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为两种不同类型。理性,务实,思辨的日耳曼民族将功能主义在其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德国的设计合理,均衡,精料,无装饰,注重品质和技术,造型直接反映产品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特征(图一)。他们奉行"清除生活中的无序和混乱"的设计哲学。而北欧四国的设计师们在功能主义精神中又加入了人文情调和自然材料的使用,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软性"功能主义(图二)。
  "原始的功能主义",现代功能主义和当今的"功能主义"绝非等同。它们正如列宁所说,"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在这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那朴素的设计原则--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原则追求的是美(包括装饰)与有用(即功能)合理的"结合点",而非走向极端。
  二功能美
  技术美是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一种美,它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生成,在20世纪初开始成为学者书桌山的研究课题。公认的技术美学鼻祖是法国著名美学家P.苏里奥,他在《艺术的启发》里首先着眼于工业机械美的存在,认为这种美基于事物的有用性。日本的《美学百科辞典》认为:"本来,技术产品的制作是以使用功利性为目的的,但是如果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结构严谨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就可以完成一种独特的美。"可见,即使排除形式美,技术产品的实用目的,仍然可能有条件地转化为内容美,一般称为功能美。例如:
  完美转化的美--技术产品在合乎目的的时候,才可能完善,如相应的合理结构,材料加工等,虽然不以美的规律为约束,但可能因为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为合理的美。比如一块手表的机芯,会因为精巧的加工和完美的结构而使我们感到美。又比如说汽车发动机,完全按照合理的功能要求安排的零件结构,却让人感到美。
  力动转化的美--在动态产品中,这种美的转化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代高效高速产品(例如子弹头列车),呈现出"功能力的直观形式",刺激感官产生美。静态产品,也可以有力动感(即第四维空间)。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由螺旋形连续坡道构成,就产生了便利有效的交通流线和律动美。
  人的本质力量转化的美--马克思曾说:"人对人造物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其中"全面的方式"就包括人的本质力量物化后的精神产物,首先是"人的创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美"。这种美也可以包括上述的两种美,但是在面的人类创造成果的宏观现实时,就成为更崇高的美感。比如长城的雄伟,金字塔的神秘。
  总之,技术美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体。内容美与形式美是难分难舍的一对矛盾。但是功能美是有第一性,决定性的意义,是本原美。
  结束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设计出来的环境中,设计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今天,作为工业产品设计师,应该感到他们的责任--他们道义上的责任--用设计的力量推动社会与政治的进步。诚如设计评论家里克.波诺尔所说的:"设计师不可避免地表达他们时代的价值。"但是每位设计师都有责任把设计真实而质朴的一面--功能美--展示给大家,用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美]布鲁斯.汉纳 著,孟悦 张妍 译,《如何成为产品设计大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
  [2][德]阿多诺 著,王柯平 译,《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3]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4]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5]李敏敏 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李扬,男,1983年12月出生,重庆人。现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其他文献
第一次见到卡岑斯坦,是在北大西门的向阳屯东北菜馆里。当时他一边看台上的二人转,一边用手抓炕上黑乎乎的东北大瓜子吃。令人吃惊的是他吃瓜子不吐瓜子皮儿,据他自己说是有助于消化。但我估计他消化功能可能并不好,因为他虽然至少有1.85米高,但整个人却瘦得可以,走起路来像块迎风而行的大门板。要是猛地在路上见到他,你还以为是个德克萨斯的石油工人迎面走来,绝对想不到会是一个马上要当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的老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