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总盯着高富帅,而是去找有思想的“屌丝”
“咱们不聊腾讯了,光盯着高富帅有什么意思,要找那些有思想的‘屌丝’。”
尽管因为1999年投资腾讯一战成名,但青松基金创始人刘晓松并不喜欢强化这个标签。的确,他的话题性远不止于“腾讯天使投资人”。
和特斯拉的马一龙一样,刘晓松也是博士辍学,是清华大学少见的主动退学者。
1993年,刘晓松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营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当年丁磊在创办网易前还在这里做过兼职。
得益于创业经历,刘晓松在1996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嗅到了互联网浪潮的第一波气息。经过丁磊的引荐,他认识了马化腾,后来也投资了腾讯。
2000年,他开启了第二次创业,成立华动飞天(A8音乐前身)。后来,一篇媒体报道让刘晓松发现了手机铃声的市场,也让A8正式向数字音乐转型。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A8音乐在孵化了多米、映客等知名企业后,自己也转型布局泛文娱生态,更名为A8新媒体集团。不断踏中风口,也让刘晓松对创业和投资有了极强的感知力和确定性。
2012年,刘晓松创立青松基金,终于把“天使投资”这门手艺商业化了。
目前,青松基金旗下共管理4支人民币基金,规模约20亿人民币,主要关注教育培训、文娱社交、大消费和创新科技及应用四大领域。
截止到2018年末,青松已经投资了14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飞速增长的独角兽,比如邀请名校生做教师的掌门1对1,绑定海外讲师全程教学的DaDa英语,国内首个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飞步科技,以及最近刚获D轮融资的婚礼纪。
青松的投资阶段偏早期,主要是从天使轮到B轮,因此刘晓松极度重视行业研究,至少要比市场早9个月看到趋势。甚至有一些风口产业刚刚脱离科研阶段,在还没有被媒体发现时,青松就已经介入了。
那也就意味着不能盯着高富帅,而是去找有思想的“屌丝”。
刘晓松对创业者有自己的判断系统:记者创业,加分;夫妻档创业,减分,两口子有一个特别强势的,少减一点;有能力聚拢大牛合伙人的,加分……
这套系统的背后,始终围绕着创业者对行业的洞察力。刘晓松认为,“创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事情,创业者要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光靠一堆技术就想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没有感知能力,你连打都不知道往哪儿打。”
而当下,即使在资本寒冬,刘晓松认为,创业者仍有机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创业者仍然可以选择那些大企业没有做好的小赛道,专注地做出差异化,等有了足够积累,就有希望和大企业正面竞争。”
以下是格隆汇对刘晓松的访谈实录。
关于投资:像经营企业一样做基金
格隆汇:您曾把一家企业(A8新媒体)经营到上市,也曾投资了许多家企业最终上市了,您更喜欢哪一种成就感?
刘晓松:其实这两个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做企业挑战是挺大的,因为企业只有一条命,输了就是满盘皆输。基金相对而言,命多一些,只要做到大概率不输就行。但你把时间轴拉长,基金也是一样,一期没做好,后面就可能募不到资了。
所以基金业不能太浮躁了,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培养体系,没有投资逻辑,没有纪律,做基金是做不长的,本质上,还是要像经营企业一样运营基金。
格隆汇:天使投资因为项目比较早期,投资人要匹配的资源也多,花的精力也多。为什么您會在一开始进入投资行业,就选择做天使投资人?
刘晓松:投天使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如果在样本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有确定性的感觉,那就可以做天使投资人。但你没有感觉的时候,千万别碰,这个活是比较难的。
过去很多人跟我说,你投得这么好,以后有好项目我也跟一点。问题是我们投的这些项目的时候,我是个个都
觉得好,也不知道哪一个将来能跑出来,但我敢肯定,当中有10%的项目能赚一百倍。这种感觉要下很多苦功夫,现在有的天使就只投四五个项目,肯定是会打水漂的。
格隆汇:2018年,青松基金在教育领域的年平均增值达到了500%。那些给您带来最高回报的项目,是否也给您带来了最大的成就感?
刘晓松:我们没有那么强调投资回报的满足,真正的满足是企业遇到了事儿,我们帮他出主意,解决了问题。
我们会在主要的投资城市开展青松私董会,进行一对一的战略指导,类似于战略顾问的服务。青松的管理团队都在企业干了好多年,我们踩过的坑是很多创业者没踩过的,小范围的交流可以帮他们及时避坑,每个人在table上扒皮抽筋,我们能给出的建议,对企业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前段时间在北京的私董会上,有个创业者跟我说,他要启动一件他不太擅长的事,被我阻止了。后来他就觉得如果当时做了这件事,那公司肯定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就比回报多少更让人满足。
格隆汇:有的创投机构会直接拉群,让大企业带小企业解决问题。
刘晓松:这和拉群还不一样,在会前我们要研究企业,做出大致的判断,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和企业聊。如果不做这些功课,你直接去问“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呀”,人家也不太可能会说。放在群里就更不会说了,有一些敏感信息,甚至我们也要在会后一对一地谈。
青松基金被投项目(部分)
关于天使:用行研来解决一切问题
格隆汇:投错和错过相比,您会更在意哪一个?
刘晓松:有时候我也会检讨,我们投的成功率其实有些“偏高”了。比如教育行业是百发百中,年回报率达到500%,说明看得太紧了,不太像一个投资机构会做的事。如果再放松一点,说不定可以投出更多优秀的企业。
不怕投错,老想着投错,就干不了投资了。但是自己关注的细分领域,如果有错过,那就不可容忍了。 格隆汇:您在许多场合都强调,青松坚持“万小时行研”方法论,从而才能做到稳准狠投资,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规则吗?
刘晓松:首要一点,不懂不投,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逻辑,能帮我们避免掉很多杂音。有时候也会冒出一些机会,你就算不懂也可能捡个便宜,可是一旦做了机会主义的事儿,就会破坏纪律,那种钱我们不挣。
第二点,我们特别强调行研,用行研来解决一切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行研是我们成长的根基,一是开辟新的赛道,要在对原有赛道的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研带来了这种资源和基础;二是行研约束了一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投资行为,让你不至于跑偏。
格隆汇:青松的很多投资都是天使轮的,很多细分行业都还处在极早期的阶段,有时候创始人带着一个点子就来找投资了。这些该怎么去调研?
刘晓松:光一个点子就投资的是种子轮。天使轮之前,公司可能是一张白纸,但行业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行业的背后是需求,没有需求的东西是做不起来的。
所以对行业的研究,也包括对需求的研究。如果把需求研究透了,创始人又很强,即便行业是全新的,也一样可以投。掌门1对1就是创始人从视频赛道切到教育,啪啪三国是端游出身的创始人,杀过去干手游。
越早期的项目越需要行研,一张白纸的公司对行研要求会更高,因为没有什么可看的基础数据。
关于看人:寻找有思想的“屌丝”
格隆汇:一个优秀的创始团队进入一个平庸的赛道,和一个平庸的创始团队进入一个好的赛道,您会选择哪一个?
刘晓松:人和赛道都重要,赛道错了会很惨。如果一个人选了平庸的赛道,那这人也不怎么强。
格隆汇:听说碰到记者出身的创始人,您会加分,那有没有减分的情况?
刘晓松:有。夫妻档减分,如果夫妻俩有一个特强势的,这个分可以少减一点儿。但也不绝对,有的项目减了分之后,分数还是很高,那就还是会投。不同领域也不一样,比如创新科技领域的投资,学历越高、title越长,也会给加分。
格隆汇:您当年投资腾讯的时候,也是这样去做研究的吗?
刘晓松:96年我就接触互联网,差不多是广东省上网最早的一批人。那时候和化腾、丁磊,我们做的、聊的都是互联网这些事,所以对互联网产业肯定是最敏感的。分析腾讯的人那么多,咱们就不聊腾讯了,做创投盯着这些“高富帅”是没什么意思的,要找就找那些有思想的“屌丝”。
格隆汇:怎么去识别有思想的“屌丝”?
刘晓松:首先,你得看清楚行业。一定要清楚未来9个月会发生的事情,才可能找到未来的明星,否则等所有人都看见明星,你已经投不进去了。
这些有思想的“屌丝”,他要对发展策略很清晰,对当下行业的格局都很清楚,有应变的能力。从团队能力来看,有的人很能找人,找特别牛的人来加入,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本事。
关于创业:小池子里称王
格隆汇:2018年,青松智慧基金成立,主要投资的领域是创新科技及应用。您怎么看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什么时候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刘晓松:现在就在爆发增长的时点上。在中国做人工智能有两大好处,一是政策上有很多支持,二是消费者对新东西的接受度很高。
我们投资过一个智能量体裁衣的项目,叫码尚(MatchU),2分钟就能在线为你度量尺寸,几天就能把做好的衣服寄過来了。人工智能在服装行业、交通行业、制造行业这种特别难啃的“骨头”上,都已经开始爆发了,所以真的不用怀疑了。
格隆汇:AI 会让哪些细分行业最受益?
刘晓松:用户量越大的产品,越会受益,DAU(日活)在300万以上的,离不开算法。以前我们叫算法,现在的提法就是人工智能,都是一回事。所以最受益的就是腾讯、阿里、今日头条这些企业。
未来医疗一定会是受益很大的行业。现在患者的病例数据都还没有整合,未来人一出生,整个生命周期的体温、脉搏等体征数据都会一直受到检测,这些数据辅助疾病诊断,一下就可能延长人类寿命很多年。
格隆汇:如果从初入行的创业企业来看,哪些AI 领域还有入场机会?
刘晓松:我不会只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从来都是看有什么痛点,行业研究和需求研究都要做。
我经常问创业者,你为什么要搞这件事?一般都会有个故事,一定是自己的某些体验启动他去做的。创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事情,创业者要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光靠一堆技术就想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没有感知能力,你连打都不知道往哪儿打。
就算是2B产业也是这样的逻辑,2B最终还是要2C。比如大家都觉得5G很有潜力,那5G消费者有没有那么大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没有那么强劲的话,应用就会延后。
格隆汇:很多赛道只有市场前三名甚至是前两名才能活下来,最后像黑洞一样把竞争者的用户都吸过来,现在创业企业该怎么突破巨头的包围?
刘晓松: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任何一个需求都可以无止境地被满足。在单一细分领域里,大公司要追求各方协调,很难做得比专注的公司好。
那反过来讲,只要定位好自己,在一个点上做到最好,就能成为好公司,小池子里称王。所以创业者选赛道别选太宽,专注于一个足够细分的点,就可能不输给大公司,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就可以切出一块市场出来。
所有创业企业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腾讯最早做QQ,起初只是通信里的很小一块,做大了之后,基本上把整个通信行业都洗牌了。
格隆汇:AI 教育领域的赛道里面,您会特别关注某些细分吗?
刘晓松:基本上都会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改造教育,不只是内容上,也有手段上的变革,比如怎么样去kill枯燥,方法就比以往多了很多,机会、空间都还很大。 格隆汇:青松在K12英语辅导赛道上,为什么选择投资了DaDa英语?
刘晓松:因为DaDa的完课率是最高的,它是一个老师全程教一个孩子,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只是学语言,还能学到很多性格、文化上的东西,如果总是换授课老师,孩子对老师没什么感情,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不换老师,可调度空间就少了,成本也会变高,但它的教学效果是长期的、持续的。
格隆汇:和这些利用海外资源的K-12培训企业相比,您怎么看以名校资源为卖点的企业,比如掌门1对1、世纪明德?
刘晓松:我们既然已经看好了这个赛道,有好的创业者肯定都会投。我们不会去区分海外资源还是名校资源,本质上它只是供应端上的一点区别而已,模式是一样的模式。
只要高考不取消,K-12培训就是一个强刚需。目前,整个行业主要的痛点是获客成本比较高。
关于寒冬:创业投资就是投资未来
格隆汇:2018年很多人对市场都很悲观,企业融资难、机构募资难,您怎么看投资行业现在所处的时点?
刘晓松:我觉得还是在冬天吧。很多基金募资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募资难就会导致投资减少,就会阻碍创新创业。没有创新创业,经济活力就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社会的未来,这是很可怕的。
现在可以看到政策也在调整中,政府也在引导更多的钱进入创新创业领域,深圳市政府2018年发起设立天使母基金,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深圳的两个缴税大户,华为和腾讯都是从零做起的,所以天使母基金投资那些刚刚起创的公司,就是要培养下一代的华为和腾讯。这件事只要坚持一直做,年轻人就会重燃创业热情,更多未来的“马化腾”、“任正非”们就会来到深圳。
财政部、发改委下发文件要求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去增加创业投资的资本公积,还有科创板的相关政策,其实都在鼓励创业企业的发展。但我担忧的是,这些钱、科创板还是会倾向于投资大的、稳健的公司,而不是扶持那些真正有活力、有未來的公司。
银行也很头疼,他们被要求把钱给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里那些大的,很多都是江河日下的产业;好的都上市了,不缺钱;而那些小的蓬勃发展的,又都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多数连房产都没有,拿不出任何抵押物,给钱也给不出去。
格隆汇:怎样能有效缓解这种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刘晓松:其中一个办法是允许银行做创投基金的LP,把钱和选择权都给到基金,让专业的基金去做投资。很多基金在创投行业做了这么多年,成绩是很明显的。把这些钱放进专业的基金,全部都会进入实体经济,进入那些面向未来的企业。
“咱们不聊腾讯了,光盯着高富帅有什么意思,要找那些有思想的‘屌丝’。”
尽管因为1999年投资腾讯一战成名,但青松基金创始人刘晓松并不喜欢强化这个标签。的确,他的话题性远不止于“腾讯天使投资人”。
和特斯拉的马一龙一样,刘晓松也是博士辍学,是清华大学少见的主动退学者。
1993年,刘晓松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营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当年丁磊在创办网易前还在这里做过兼职。
得益于创业经历,刘晓松在1996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嗅到了互联网浪潮的第一波气息。经过丁磊的引荐,他认识了马化腾,后来也投资了腾讯。
2000年,他开启了第二次创业,成立华动飞天(A8音乐前身)。后来,一篇媒体报道让刘晓松发现了手机铃声的市场,也让A8正式向数字音乐转型。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A8音乐在孵化了多米、映客等知名企业后,自己也转型布局泛文娱生态,更名为A8新媒体集团。不断踏中风口,也让刘晓松对创业和投资有了极强的感知力和确定性。
2012年,刘晓松创立青松基金,终于把“天使投资”这门手艺商业化了。
目前,青松基金旗下共管理4支人民币基金,规模约20亿人民币,主要关注教育培训、文娱社交、大消费和创新科技及应用四大领域。
截止到2018年末,青松已经投资了14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飞速增长的独角兽,比如邀请名校生做教师的掌门1对1,绑定海外讲师全程教学的DaDa英语,国内首个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飞步科技,以及最近刚获D轮融资的婚礼纪。
青松的投资阶段偏早期,主要是从天使轮到B轮,因此刘晓松极度重视行业研究,至少要比市场早9个月看到趋势。甚至有一些风口产业刚刚脱离科研阶段,在还没有被媒体发现时,青松就已经介入了。
那也就意味着不能盯着高富帅,而是去找有思想的“屌丝”。
刘晓松对创业者有自己的判断系统:记者创业,加分;夫妻档创业,减分,两口子有一个特别强势的,少减一点;有能力聚拢大牛合伙人的,加分……
这套系统的背后,始终围绕着创业者对行业的洞察力。刘晓松认为,“创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事情,创业者要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光靠一堆技术就想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没有感知能力,你连打都不知道往哪儿打。”
而当下,即使在资本寒冬,刘晓松认为,创业者仍有机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创业者仍然可以选择那些大企业没有做好的小赛道,专注地做出差异化,等有了足够积累,就有希望和大企业正面竞争。”
以下是格隆汇对刘晓松的访谈实录。
关于投资:像经营企业一样做基金
格隆汇:您曾把一家企业(A8新媒体)经营到上市,也曾投资了许多家企业最终上市了,您更喜欢哪一种成就感?
刘晓松:其实这两个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做企业挑战是挺大的,因为企业只有一条命,输了就是满盘皆输。基金相对而言,命多一些,只要做到大概率不输就行。但你把时间轴拉长,基金也是一样,一期没做好,后面就可能募不到资了。
所以基金业不能太浮躁了,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培养体系,没有投资逻辑,没有纪律,做基金是做不长的,本质上,还是要像经营企业一样运营基金。
格隆汇:天使投资因为项目比较早期,投资人要匹配的资源也多,花的精力也多。为什么您會在一开始进入投资行业,就选择做天使投资人?
刘晓松:投天使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如果在样本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有确定性的感觉,那就可以做天使投资人。但你没有感觉的时候,千万别碰,这个活是比较难的。
过去很多人跟我说,你投得这么好,以后有好项目我也跟一点。问题是我们投的这些项目的时候,我是个个都
觉得好,也不知道哪一个将来能跑出来,但我敢肯定,当中有10%的项目能赚一百倍。这种感觉要下很多苦功夫,现在有的天使就只投四五个项目,肯定是会打水漂的。
格隆汇:2018年,青松基金在教育领域的年平均增值达到了500%。那些给您带来最高回报的项目,是否也给您带来了最大的成就感?
刘晓松:我们没有那么强调投资回报的满足,真正的满足是企业遇到了事儿,我们帮他出主意,解决了问题。
我们会在主要的投资城市开展青松私董会,进行一对一的战略指导,类似于战略顾问的服务。青松的管理团队都在企业干了好多年,我们踩过的坑是很多创业者没踩过的,小范围的交流可以帮他们及时避坑,每个人在table上扒皮抽筋,我们能给出的建议,对企业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前段时间在北京的私董会上,有个创业者跟我说,他要启动一件他不太擅长的事,被我阻止了。后来他就觉得如果当时做了这件事,那公司肯定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就比回报多少更让人满足。
格隆汇:有的创投机构会直接拉群,让大企业带小企业解决问题。
刘晓松:这和拉群还不一样,在会前我们要研究企业,做出大致的判断,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和企业聊。如果不做这些功课,你直接去问“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呀”,人家也不太可能会说。放在群里就更不会说了,有一些敏感信息,甚至我们也要在会后一对一地谈。
青松基金被投项目(部分)
关于天使:用行研来解决一切问题
格隆汇:投错和错过相比,您会更在意哪一个?
刘晓松:有时候我也会检讨,我们投的成功率其实有些“偏高”了。比如教育行业是百发百中,年回报率达到500%,说明看得太紧了,不太像一个投资机构会做的事。如果再放松一点,说不定可以投出更多优秀的企业。
不怕投错,老想着投错,就干不了投资了。但是自己关注的细分领域,如果有错过,那就不可容忍了。 格隆汇:您在许多场合都强调,青松坚持“万小时行研”方法论,从而才能做到稳准狠投资,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规则吗?
刘晓松:首要一点,不懂不投,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逻辑,能帮我们避免掉很多杂音。有时候也会冒出一些机会,你就算不懂也可能捡个便宜,可是一旦做了机会主义的事儿,就会破坏纪律,那种钱我们不挣。
第二点,我们特别强调行研,用行研来解决一切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行研是我们成长的根基,一是开辟新的赛道,要在对原有赛道的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研带来了这种资源和基础;二是行研约束了一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投资行为,让你不至于跑偏。
格隆汇:青松的很多投资都是天使轮的,很多细分行业都还处在极早期的阶段,有时候创始人带着一个点子就来找投资了。这些该怎么去调研?
刘晓松:光一个点子就投资的是种子轮。天使轮之前,公司可能是一张白纸,但行业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行业的背后是需求,没有需求的东西是做不起来的。
所以对行业的研究,也包括对需求的研究。如果把需求研究透了,创始人又很强,即便行业是全新的,也一样可以投。掌门1对1就是创始人从视频赛道切到教育,啪啪三国是端游出身的创始人,杀过去干手游。
越早期的项目越需要行研,一张白纸的公司对行研要求会更高,因为没有什么可看的基础数据。
关于看人:寻找有思想的“屌丝”
格隆汇:一个优秀的创始团队进入一个平庸的赛道,和一个平庸的创始团队进入一个好的赛道,您会选择哪一个?
刘晓松:人和赛道都重要,赛道错了会很惨。如果一个人选了平庸的赛道,那这人也不怎么强。
格隆汇:听说碰到记者出身的创始人,您会加分,那有没有减分的情况?
刘晓松:有。夫妻档减分,如果夫妻俩有一个特强势的,这个分可以少减一点儿。但也不绝对,有的项目减了分之后,分数还是很高,那就还是会投。不同领域也不一样,比如创新科技领域的投资,学历越高、title越长,也会给加分。
格隆汇:您当年投资腾讯的时候,也是这样去做研究的吗?
刘晓松:96年我就接触互联网,差不多是广东省上网最早的一批人。那时候和化腾、丁磊,我们做的、聊的都是互联网这些事,所以对互联网产业肯定是最敏感的。分析腾讯的人那么多,咱们就不聊腾讯了,做创投盯着这些“高富帅”是没什么意思的,要找就找那些有思想的“屌丝”。
格隆汇:怎么去识别有思想的“屌丝”?
刘晓松:首先,你得看清楚行业。一定要清楚未来9个月会发生的事情,才可能找到未来的明星,否则等所有人都看见明星,你已经投不进去了。
这些有思想的“屌丝”,他要对发展策略很清晰,对当下行业的格局都很清楚,有应变的能力。从团队能力来看,有的人很能找人,找特别牛的人来加入,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本事。
关于创业:小池子里称王
格隆汇:2018年,青松智慧基金成立,主要投资的领域是创新科技及应用。您怎么看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什么时候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刘晓松:现在就在爆发增长的时点上。在中国做人工智能有两大好处,一是政策上有很多支持,二是消费者对新东西的接受度很高。
我们投资过一个智能量体裁衣的项目,叫码尚(MatchU),2分钟就能在线为你度量尺寸,几天就能把做好的衣服寄過来了。人工智能在服装行业、交通行业、制造行业这种特别难啃的“骨头”上,都已经开始爆发了,所以真的不用怀疑了。
格隆汇:AI 会让哪些细分行业最受益?
刘晓松:用户量越大的产品,越会受益,DAU(日活)在300万以上的,离不开算法。以前我们叫算法,现在的提法就是人工智能,都是一回事。所以最受益的就是腾讯、阿里、今日头条这些企业。
未来医疗一定会是受益很大的行业。现在患者的病例数据都还没有整合,未来人一出生,整个生命周期的体温、脉搏等体征数据都会一直受到检测,这些数据辅助疾病诊断,一下就可能延长人类寿命很多年。
格隆汇:如果从初入行的创业企业来看,哪些AI 领域还有入场机会?
刘晓松:我不会只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从来都是看有什么痛点,行业研究和需求研究都要做。
我经常问创业者,你为什么要搞这件事?一般都会有个故事,一定是自己的某些体验启动他去做的。创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事情,创业者要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光靠一堆技术就想解决问题是不行的,没有感知能力,你连打都不知道往哪儿打。
就算是2B产业也是这样的逻辑,2B最终还是要2C。比如大家都觉得5G很有潜力,那5G消费者有没有那么大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没有那么强劲的话,应用就会延后。
格隆汇:很多赛道只有市场前三名甚至是前两名才能活下来,最后像黑洞一样把竞争者的用户都吸过来,现在创业企业该怎么突破巨头的包围?
刘晓松: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任何一个需求都可以无止境地被满足。在单一细分领域里,大公司要追求各方协调,很难做得比专注的公司好。
那反过来讲,只要定位好自己,在一个点上做到最好,就能成为好公司,小池子里称王。所以创业者选赛道别选太宽,专注于一个足够细分的点,就可能不输给大公司,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就可以切出一块市场出来。
所有创业企业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腾讯最早做QQ,起初只是通信里的很小一块,做大了之后,基本上把整个通信行业都洗牌了。
格隆汇:AI 教育领域的赛道里面,您会特别关注某些细分吗?
刘晓松:基本上都会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改造教育,不只是内容上,也有手段上的变革,比如怎么样去kill枯燥,方法就比以往多了很多,机会、空间都还很大。 格隆汇:青松在K12英语辅导赛道上,为什么选择投资了DaDa英语?
刘晓松:因为DaDa的完课率是最高的,它是一个老师全程教一个孩子,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只是学语言,还能学到很多性格、文化上的东西,如果总是换授课老师,孩子对老师没什么感情,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不换老师,可调度空间就少了,成本也会变高,但它的教学效果是长期的、持续的。
格隆汇:和这些利用海外资源的K-12培训企业相比,您怎么看以名校资源为卖点的企业,比如掌门1对1、世纪明德?
刘晓松:我们既然已经看好了这个赛道,有好的创业者肯定都会投。我们不会去区分海外资源还是名校资源,本质上它只是供应端上的一点区别而已,模式是一样的模式。
只要高考不取消,K-12培训就是一个强刚需。目前,整个行业主要的痛点是获客成本比较高。
关于寒冬:创业投资就是投资未来
格隆汇:2018年很多人对市场都很悲观,企业融资难、机构募资难,您怎么看投资行业现在所处的时点?
刘晓松:我觉得还是在冬天吧。很多基金募资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募资难就会导致投资减少,就会阻碍创新创业。没有创新创业,经济活力就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社会的未来,这是很可怕的。
现在可以看到政策也在调整中,政府也在引导更多的钱进入创新创业领域,深圳市政府2018年发起设立天使母基金,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深圳的两个缴税大户,华为和腾讯都是从零做起的,所以天使母基金投资那些刚刚起创的公司,就是要培养下一代的华为和腾讯。这件事只要坚持一直做,年轻人就会重燃创业热情,更多未来的“马化腾”、“任正非”们就会来到深圳。
财政部、发改委下发文件要求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去增加创业投资的资本公积,还有科创板的相关政策,其实都在鼓励创业企业的发展。但我担忧的是,这些钱、科创板还是会倾向于投资大的、稳健的公司,而不是扶持那些真正有活力、有未來的公司。
银行也很头疼,他们被要求把钱给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里那些大的,很多都是江河日下的产业;好的都上市了,不缺钱;而那些小的蓬勃发展的,又都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多数连房产都没有,拿不出任何抵押物,给钱也给不出去。
格隆汇:怎样能有效缓解这种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刘晓松:其中一个办法是允许银行做创投基金的LP,把钱和选择权都给到基金,让专业的基金去做投资。很多基金在创投行业做了这么多年,成绩是很明显的。把这些钱放进专业的基金,全部都会进入实体经济,进入那些面向未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