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大量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要求,突出了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读背指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读背教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文本,提高理解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读背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教改相悖。单一追求教改花样,在学生尚未熟读文本之前就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这只能让学生拼凑一些答案,甚至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僵局。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不大理解其内容,如接着再读,一遍会比一遍强。当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得很熟练,甚至能背诵下来时,对文本的认识就已经有质的变化。此时,再经过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的认识完全上升到理性阶段。读背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结合书后的注解去朗读背诵,在优等生能够熟背、差等生熟读时,再进行点拨讲解。长期坚持,教学效果的确良好。
(二)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足够的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朗读和背诵是进行语言积累十分有效的途径。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使学生的字、词、语、句库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如朗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时,文本中整齐的句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本中的美唯有通过读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认真反复朗读和背诵,把作者的笔触化为自己对文本的内容、思路和语言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读背教学,教学中应注重读背指导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朗读,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吐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落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
(一)朗读时的读音、吐字正确,是学好古文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范读时,注意以下四种情况作出提醒:一是通假异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二是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三是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词义的变化。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读 “si”。“陈胜王”中“王”读“wàng”。四是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二)朗读时的句读停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注意以下四点:①句首语气词和“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故/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②两个单音词之间稍作停顿,如“方/七百里”。③骈句,凡是四字句均两字一顿,相邻两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作稍长停顿,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五、七言诗和词曲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注意 《醉翁亭记》中以“也”结尾的句子的语气。如:“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三、 读背教学,教学中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一)朗读时,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领读,学生也可以领读;个别朗读,也可分组朗读或齐读。背诵时,可个别背诵,也可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应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微调。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于较难理解的如《活版》《山市》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二)学生读背,应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班级举行朗读、背诵比赛,安排学生合作把一些文本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吮吸营养,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蕴藏的美,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真正喜欢古文,想学古文,学好古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石湖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一、 读背教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文本,提高理解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读背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教改相悖。单一追求教改花样,在学生尚未熟读文本之前就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这只能让学生拼凑一些答案,甚至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僵局。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不大理解其内容,如接着再读,一遍会比一遍强。当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得很熟练,甚至能背诵下来时,对文本的认识就已经有质的变化。此时,再经过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的认识完全上升到理性阶段。读背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结合书后的注解去朗读背诵,在优等生能够熟背、差等生熟读时,再进行点拨讲解。长期坚持,教学效果的确良好。
(二)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足够的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朗读和背诵是进行语言积累十分有效的途径。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使学生的字、词、语、句库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如朗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时,文本中整齐的句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本中的美唯有通过读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认真反复朗读和背诵,把作者的笔触化为自己对文本的内容、思路和语言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读背教学,教学中应注重读背指导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朗读,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吐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落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
(一)朗读时的读音、吐字正确,是学好古文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范读时,注意以下四种情况作出提醒:一是通假异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二是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三是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词义的变化。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读 “si”。“陈胜王”中“王”读“wàng”。四是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二)朗读时的句读停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注意以下四点:①句首语气词和“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故/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②两个单音词之间稍作停顿,如“方/七百里”。③骈句,凡是四字句均两字一顿,相邻两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作稍长停顿,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五、七言诗和词曲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注意 《醉翁亭记》中以“也”结尾的句子的语气。如:“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三、 读背教学,教学中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一)朗读时,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领读,学生也可以领读;个别朗读,也可分组朗读或齐读。背诵时,可个别背诵,也可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应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微调。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于较难理解的如《活版》《山市》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二)学生读背,应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班级举行朗读、背诵比赛,安排学生合作把一些文本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吮吸营养,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蕴藏的美,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真正喜欢古文,想学古文,学好古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石湖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