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学结合为契机深化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工学结合为精品课程建设带来的新契机,并从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实施形式、课程教学、建设途径和技术手段五个方面论述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内涵。
  [关键词]工学结合 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罗成龙(1963- ),男,湖北襄樊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广东 深圳51805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3-0136-03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全面深刻地阐明了高职教育质量内涵。为落实16号文的精神,从2007年起,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7)》,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作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评审的重点转到专业课上,评审主管机构也由高教司理工处变为高职高专处。2008年,将以“说课”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纳入评审之中,进一步完善了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继2007年11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后,2008年16门课程入选,2009年又有8门课程入选,保持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工学结合提供了课程建设的新契机
  2007年,为配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教育部决定用5年时间建设1000门“工学结合”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一)工学结合提供了按照全新思路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新途径
  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初期经历了从借鉴国内本专科课程和加拿大CBE模式,构建以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为特征的课程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出现了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体系。困扰高职课程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仍未很好解决:一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本专科压缩”型课程特征仍很明显,导致基础课教学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现象”;二是没能构建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不深,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就业困难;三是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①;四是没能建立起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体系的“二元”特征比较明显。
  鉴于此,工学结合课程力图实现以下变革:第一,在能力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等课程理论上实现内在统一,并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程序,具体化为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质量评价等,从而达到课程理论与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二,通过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学习领域构建,将具体学习情景开发纳入其中,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第三,通过系统化的工作任务分析、有机的学习领域设置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解决传统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实现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这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核心。第四,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及其评价问题,将过程性、特质性、发展性评价作为考核评价的重心,克服传统的教学与评价割裂问题。由此可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是一场“颠覆性革命”。
  (二)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按照新标准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首先,要确定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这种目标要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其次,为实现职业培养目标要以何种方式组织和序化教学内容,如典型产品制作、技术路线、工艺(业务流程)、方案设计、案例、实务等;再次,教学实施方法手段的实现形式,如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中的“教学做合一”、顶岗实训实习等。正是对这些关键要素的成功解决才导向了高职课程真正的工学结合。
  (三)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提供了新重点
  新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将建设的重点放到了专业课程上,由于各地产业差异、各校专业优势与特色不同,各校因地制宜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化”,从而在课程改革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为各校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家精品课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模式
  工学结合课程本质上是开放的,过去那种封闭化、突击性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模式不再适宜,“校企合作”成为课程开发的新模式。由于教师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局限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到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和学习情景开发,都需要独特的技术和程序,离不开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一线高技能人员的全方位参与。传统的教师为唯一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转化为教师、企业人员和课程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的多主体新模式。
  二、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内涵
  (一)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及其模式
  工学结合课程化是课程建设的总原则,具体到一门课程选择什么样的设计模式?如何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课程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序化的依据是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及内在联系,而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所选择的知识是与完成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工作过程知识”,它的序化是根据工作过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能力进阶,每一个内容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二,专业性质。专业性质不同,工作过程的表现形式不同,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形式也不同。如技术应用类专业,以技术、产品或工艺流程为载体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强调“学习情景设计”,而管理服务类专业以问题、案例、实务、流程、任务等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第三,课程目标。如以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以“产品制作”的项目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而以维修维护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课程,则以“问题、故障”的设计与解决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基于上述考虑,深职院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模式。
  1.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该课程“模拟部分”以完成“50W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这个电子产品为目标,“数字逻辑部分”以制作数字频率计为目标,分别设计了4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即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完成这两个电子产品的制作,即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具备了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该课程2008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2.以项目为载体的 “模具CAD/CAM”课程。该课程是CAD/CAM专业的核心课程,2007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类课程,以模具制造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构建课程内容,由放大镜、塑料杯、手机前壳、塑料网格砖等4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际项目组成。学生完成4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即较全面地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模具型腔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相关软件的综合应用等知识和技能。
  3.以任务为载体的“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该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07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根据智能大厦、小区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管理等实际工作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即全面地获得智能大厦及小区局域网的设计和组网操作能力、综合布线的安装和测试能力、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安装和测试技能、常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等。
  4.以“故障、问题”为载体的“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及检修”课程。该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08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内容以汽车传动系统常见的8个故障为载体,设计了“汽车底盘漏油”“汽车挂挡困难”“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传统系统异响部位辨别和诊断”等8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以解决一个故障问题或完成一个工作方案为目标。学生完成该门课程8个学习情景的学习训练,即全面掌握了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的知识与技能。
  5.以“案例为主”的“实战营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形成了“根据实际营销过程设计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以实际营销策划强化训练”的课程设计思想。课程内容的安排根据实际营销工作的需要分为市场营销调研、市场分析、目标市场营销、产品策略、定价策略等七个单元,每单元都安排有五个左右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每个单元作业完成相应环节营销方案策划任务。整个课程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团队精神培养有机结合。
  6.以“实务为主”的“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该课程是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实务(实际业务流程)训练过程。通过这种“以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以真实任务为课程载体、以‘实战’为课程中心”的模式,实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模块化、任务化、实战化”。
  7.以“流程为主”的“实用会计原理”课程。该课程是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在课程开发中,首先对实际会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将会计工作过程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然后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践调查,选择出会计各主要岗位的典型业务,按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工作任务。最后从该工作任务出发,设计出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来选取、序化课程内容并组织课堂教学。
  (二)课程实施多样化
  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由如下几个方面决定:一是专业的性质。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不同,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课程以何种形式进行更有利于相应能力的培养,是不同专业课程实施形式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工科专业技术要求明确,职业能力比较确定,实践环节更易于组织,多以典型产品制作、工艺流程、技术服务等的实际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更便于以项目化进行组织。而应用性文科专业,以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服务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对宽泛,多以实务、案例、问题为主线设计课程。二是课程的性质。课程是属于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其实施形式有明显不同。基础课程目标指向于基础能力培养和对后续课程的支撑,课程组织和实施形式的选择要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对专业的支撑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因而更具多样性。专业课程以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针对性强,其实施形式虽因专业差异而有不同,但不可否认,体现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情境化应是专业课程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
  (三)课程教学的行动导向性
  “传统职业导向式课程关注的焦点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它的最终教学形态是孤立的一个个显性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②”而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或项目课程“选取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其教学形态是真正的行动教学③。”课程教学的行动导向要求“学习基本上应在具体的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并要求实现对他人行动的‘思维再现’”④。其教学设计应体现:第一,为行动而学习,“教学论的参考点是对从事有意义的情境”⑤;第二,行动构成学习的基本起点,通过行动或通过思考再现行动;第三,行动必须由学习者自己计划、实施、检查以及修正和评价;第四,行动应该促进对职业现实的整体把握,如在学习中考虑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社会等因素,体现对课程和教学的整体设计;第五,行动必须集成学习者的经验,并对其社会效果进行反思,应该融入学习者的社会化过程,促进其成长。
  (四)建设途径开放化
  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让市场的手伸进校园”,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表现在:(1)源头参与的开放化。传统上,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完全由专业教师独自完成,工学结合课程吸收课程专家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的系统分析,恰当确定行动领域并转换配置相应的学习领域,形成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2)过程参与开放化。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行业、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选择,考核评价,教学实施,教材编制,教学资源建设等全过程。(3)成果使用共享化。课程建设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既可以为学校教学所用,也可以为企业培训、社会技能人才培养所用,作为国家、省、教指委精品课程,还应该作为公共资源为全国、全省各类院校教学所用。
  (五)技术手段多样化
  技术手段多样化是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初期,精品课程建设以“虚拟、仿真+网络资源”的技术手段为主,对于不能实境再现的内容采用虚拟或仿真的手段予以实现。近几年,随着技术手段的丰富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了“实境再现+多媒体化+网络互动+网络资源”等多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借助视频、动画、仿真、网络互动等手段实现实境再现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课程与真实工作环境的贴近程度。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使精品课程更贴近教师教学过程,也更便于学生“非课堂”学习,精品课程不再只是教师展示课程的平台,而是真正成为实用的教学平台。
  
  [注释]
  ①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2.
  ②③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3,103.
  ④⑤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9,139.
其他文献
当前,党内监督制度越来越完善、氛围越来越浓厚、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力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但是在行业内部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仍然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工作弱化、虚化甚至是做样子、走过场等问题。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一旦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极易成为舆论的焦点,从而损害行业形象,甚至动摇体制根基。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和基层现状,以解决监督向基层有效延伸问题为切入点,以监督带动执行为落脚点,就
针对高职院校招生时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文章从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复式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进一步推广复式分层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和特点,分析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新模式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董世明(1957-),男,天津人,广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2[文
[摘要]职业教育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性,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职业教育与工业化之间既有间接关系又有直接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工业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须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力为本位,服务经济社会的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工业化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李梦卿(1969- ),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