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主要途径在课堂,因此要想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使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课堂;构建
1 什么是和谐课堂教学
和谐,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美学范畴中,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心理学范畴中,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
“和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谐课堂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又是教学的一种终极目标。和谐课堂具有井然有序,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关系融洽、心情愉悦等特征。和谐课堂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对于人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负担的减轻、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怎样构建和谐教学课堂
2.1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判断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师。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产生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3)耐性;(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性;(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颇有方法。
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评价自己是哪一类教师,并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会乐教,学生就会乐学,达到教学相长,实现和谐教学的愿景。
2.2 教学预设和自然生成要和谐统一
教学精巧预设需要教师备好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要知己知彼,方能创造教与学和谐的课堂氛围,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如果你所设计的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听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跳一跳都够不到的难度,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是高效率的,更达不到教与学的和谐。和谐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与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你讲的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能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在注重结果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潜能生吃得了,尊重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为所用。
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同时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谁也无法预知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就要求课堂的生成。课堂生成更需要教师有课堂机智和教学储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方法储备等。否则非常容易被学生挂在课堂上,因而也就达不到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
因此要把教学预设和自然生成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预设和生成恰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2.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有这样一个笑话:交通警察拦下了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说:“对不起,我是老师,我急着赶去学校上课呢!”交通警察听了很高兴,问:“你真的是老师?”那人很肯定地说:“是的,那么是不是就不要罚我了?”交通警察高兴地说:“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是的,你不必交罚款,不过你得把《交通法》抄一百遍。”这虽是一个调侃的笑话,但我想更多的是对这种低级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否定。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些不和谐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享受到成长的乐趣,体会到自尊、自信、自强。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教”,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下去,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一味关注“教”的做法,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要求我们由关注“教”走向关注“学”。 更重要的是学法的指导。“小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吆,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小儿郎高兴是上“学堂”不是上“讲堂”。而我们现在的孩子是上“讲堂”,上“教堂”。因此唱出来的是对学校的愤怒:“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何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学校一下被我炸飞了”。和谐的课堂要求我们该变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就体现出应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必要的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文字、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教师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现实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尤其在举行公开课时更为突出,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本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又比如板书不清,字太小,书写不规范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利益构建和谐的课堂。因此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 和谐课堂并非一团和气,需要课堂批评
教育神圣,教师神圣,课堂神圣。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情况:早晨到校迟到,一上课马上往厕所跑,课堂说话。看课外书、玩游戏、听音乐、睡觉、传递纸条、甚至打闹。面对这些不利于构建和谐课堂的情况,有的教师不敢管,不善管,怕伤和气,最后听之任之。这种貌似和谐的做法,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和谐课堂。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作为教师该怎么办?根据课堂的情况,教师在课堂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冷静面对学生的错误,艺术地来批评学生。课堂批评,要讲究原则、方法和艺术。
3.1 用表扬代替批评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如果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会更好。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几个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且后来还奖励了他四块糖果。陶先生把第一块糖果奖给王友时说:“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奖第二块糖果时说:“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奖第三块糖果时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奖第四块糖果时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如果陶先生当时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也许就没有后面王友愧疚的哭了。
3.2 批评要适时适度
在课堂中出现了矛盾,教师千万不能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应以柔克刚,大事压小,小事化了。不应该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只有调查清楚,以事实为依据,才会有说服力。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适度,更要宽容些。批评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在课后伺机再处理,当堂“冷处理”,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3 要学会幽默处理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指的就是其中包含了这些生动成份的批评艺术。一个有关批评的小故事,印象十分深刻:有学生带了一只野鸟到课堂,塞入讲台,突然蹦了出来,老师被吓一大跳。老师没有勃然大怒,幽默的说:某饭店养了一只鹦鹉,主人对其训练有素,客人左脚进店,它说“欢迎欢迎” ,客人右脚进店,它说:“请进请进” 。一天有客人双脚蹦进店内,鹦鹉说:“妈呀,吓我一大跳。”如此机智的话语,令人捧腹,又深受教育。又比如在考场上,有学生违纪。监考老师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又不伤害学生。他说:“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他来抄襲别人的答案。”这与教师大发雷霆所获得的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构建和谐课堂任重而道远,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让学校成为学生灵魂的栖息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和谐;课堂;构建
1 什么是和谐课堂教学
和谐,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美学范畴中,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心理学范畴中,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
“和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谐课堂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又是教学的一种终极目标。和谐课堂具有井然有序,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关系融洽、心情愉悦等特征。和谐课堂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对于人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负担的减轻、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怎样构建和谐教学课堂
2.1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判断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师。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产生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3)耐性;(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性;(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颇有方法。
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评价自己是哪一类教师,并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会乐教,学生就会乐学,达到教学相长,实现和谐教学的愿景。
2.2 教学预设和自然生成要和谐统一
教学精巧预设需要教师备好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要知己知彼,方能创造教与学和谐的课堂氛围,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如果你所设计的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听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跳一跳都够不到的难度,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是高效率的,更达不到教与学的和谐。和谐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与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你讲的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能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在注重结果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潜能生吃得了,尊重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为所用。
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同时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谁也无法预知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就要求课堂的生成。课堂生成更需要教师有课堂机智和教学储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方法储备等。否则非常容易被学生挂在课堂上,因而也就达不到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
因此要把教学预设和自然生成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预设和生成恰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2.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有这样一个笑话:交通警察拦下了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说:“对不起,我是老师,我急着赶去学校上课呢!”交通警察听了很高兴,问:“你真的是老师?”那人很肯定地说:“是的,那么是不是就不要罚我了?”交通警察高兴地说:“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是的,你不必交罚款,不过你得把《交通法》抄一百遍。”这虽是一个调侃的笑话,但我想更多的是对这种低级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否定。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些不和谐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享受到成长的乐趣,体会到自尊、自信、自强。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教”,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下去,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一味关注“教”的做法,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要求我们由关注“教”走向关注“学”。 更重要的是学法的指导。“小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吆,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小儿郎高兴是上“学堂”不是上“讲堂”。而我们现在的孩子是上“讲堂”,上“教堂”。因此唱出来的是对学校的愤怒:“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何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学校一下被我炸飞了”。和谐的课堂要求我们该变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就体现出应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必要的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文字、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教师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现实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尤其在举行公开课时更为突出,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本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又比如板书不清,字太小,书写不规范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利益构建和谐的课堂。因此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 和谐课堂并非一团和气,需要课堂批评
教育神圣,教师神圣,课堂神圣。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情况:早晨到校迟到,一上课马上往厕所跑,课堂说话。看课外书、玩游戏、听音乐、睡觉、传递纸条、甚至打闹。面对这些不利于构建和谐课堂的情况,有的教师不敢管,不善管,怕伤和气,最后听之任之。这种貌似和谐的做法,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和谐课堂。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作为教师该怎么办?根据课堂的情况,教师在课堂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冷静面对学生的错误,艺术地来批评学生。课堂批评,要讲究原则、方法和艺术。
3.1 用表扬代替批评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如果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会更好。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几个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且后来还奖励了他四块糖果。陶先生把第一块糖果奖给王友时说:“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奖第二块糖果时说:“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奖第三块糖果时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奖第四块糖果时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如果陶先生当时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也许就没有后面王友愧疚的哭了。
3.2 批评要适时适度
在课堂中出现了矛盾,教师千万不能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应以柔克刚,大事压小,小事化了。不应该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只有调查清楚,以事实为依据,才会有说服力。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适度,更要宽容些。批评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在课后伺机再处理,当堂“冷处理”,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3 要学会幽默处理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指的就是其中包含了这些生动成份的批评艺术。一个有关批评的小故事,印象十分深刻:有学生带了一只野鸟到课堂,塞入讲台,突然蹦了出来,老师被吓一大跳。老师没有勃然大怒,幽默的说:某饭店养了一只鹦鹉,主人对其训练有素,客人左脚进店,它说“欢迎欢迎” ,客人右脚进店,它说:“请进请进” 。一天有客人双脚蹦进店内,鹦鹉说:“妈呀,吓我一大跳。”如此机智的话语,令人捧腹,又深受教育。又比如在考场上,有学生违纪。监考老师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又不伤害学生。他说:“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他来抄襲别人的答案。”这与教师大发雷霆所获得的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构建和谐课堂任重而道远,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让学校成为学生灵魂的栖息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