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电算化”课已成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材选择的不规范,教学条件的欠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与单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考核标准的单一;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全面等问题,因此提出完善课程体系,精选教材,提高教师水平等措施,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
[作者简介]黄士嘉(1975-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教育学院数学系,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江西 南昌 3300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7-0142-02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课是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级电算化证书也已成为会计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为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了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起步较晚,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完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当前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既要抓学生高素质的培养,又要抓高端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的改变,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无疑也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教学。
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为“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涉及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又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又应建立在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上。从当前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来看,会计业务操作已由早期的侧重核算转向核算管理并重的阶段,但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仍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掌握某种会计软件某些模块的操作方法上。(2)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现在企事业单位用得比较多的会计软件有用友、金碟等。但实际教学中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某一种会计软件的教授,而且涉及的模块也主要是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稍微复杂一点的业务模块,如应收应付和购销存等则没有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
2.教材选择的不规范,教学条件的欠缺。好教材好比一位好的领路人,事半功倍地带你去探索知识,有效地掌握知识,然而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强,实践性教材较少,且一学期一变,这样不利于教师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而且教材的选择与其他专业课教材的选择各自为营不利于知识的整合,甚至有些院校还用到本科类的教材,程序编写为主,实际操作为辅,没有系统的编程理念,专门的编程训练,学生畏难情绪可想而知,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弱化,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有好的教材,但没有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掌握好财务软件的操作也只是纸上谈兵。虽然不少院校配备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条件受限,不少机子配置低,软件仍沿用演示版,版本也未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常出现学生同时运行会计软件的死机、运行慢、甚至数据无故丢失等现象,而会计软件操作又是前后连贯的操作,学生不得不重头做起,学生烦躁情绪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与单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抓住学生的能动性,也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一些院校虽然在教材的选择上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关性,但在实施教学中通常是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出现了断层现象,更有甚者理论教学后的第二周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经常抱怨基本理论全忘光了,因而对实践操作也无从下手。实践项目单一化也制约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目前实践项目大多数是来自于工业制造企业,而其他行业(如商业流通企业)的实践项目还有待开发。实践项目的内容也相对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特别是综合性实践项目(如集团公司)欠缺。实践项目也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税收)相融合的实践内容基本没有。实践项目的仿真性较差,实践多以校内实训为主,缺乏顶岗实习,学生缺乏行业的感性认识。
5.考核标准的单一。目前的考核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仍沿用以考评教的考核标准,另一种是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标准。这是人们比较公认的两种考核方式,目前很多院校仍然采用这两种考核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缺少多样性;另一方面这两种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不能测量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再次陷入应试考试的旋涡,觉得平时不学习,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就能通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
[作者简介]黄士嘉(1975-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教育学院数学系,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江西 南昌 3300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7-0142-02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课是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级电算化证书也已成为会计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为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了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起步较晚,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完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当前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既要抓学生高素质的培养,又要抓高端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的改变,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无疑也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教学。
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为“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涉及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又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又应建立在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上。从当前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来看,会计业务操作已由早期的侧重核算转向核算管理并重的阶段,但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仍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掌握某种会计软件某些模块的操作方法上。(2)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现在企事业单位用得比较多的会计软件有用友、金碟等。但实际教学中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某一种会计软件的教授,而且涉及的模块也主要是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稍微复杂一点的业务模块,如应收应付和购销存等则没有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
2.教材选择的不规范,教学条件的欠缺。好教材好比一位好的领路人,事半功倍地带你去探索知识,有效地掌握知识,然而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强,实践性教材较少,且一学期一变,这样不利于教师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而且教材的选择与其他专业课教材的选择各自为营不利于知识的整合,甚至有些院校还用到本科类的教材,程序编写为主,实际操作为辅,没有系统的编程理念,专门的编程训练,学生畏难情绪可想而知,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弱化,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有好的教材,但没有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掌握好财务软件的操作也只是纸上谈兵。虽然不少院校配备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条件受限,不少机子配置低,软件仍沿用演示版,版本也未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常出现学生同时运行会计软件的死机、运行慢、甚至数据无故丢失等现象,而会计软件操作又是前后连贯的操作,学生不得不重头做起,学生烦躁情绪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与单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抓住学生的能动性,也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一些院校虽然在教材的选择上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关性,但在实施教学中通常是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出现了断层现象,更有甚者理论教学后的第二周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经常抱怨基本理论全忘光了,因而对实践操作也无从下手。实践项目单一化也制约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目前实践项目大多数是来自于工业制造企业,而其他行业(如商业流通企业)的实践项目还有待开发。实践项目的内容也相对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特别是综合性实践项目(如集团公司)欠缺。实践项目也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税收)相融合的实践内容基本没有。实践项目的仿真性较差,实践多以校内实训为主,缺乏顶岗实习,学生缺乏行业的感性认识。
5.考核标准的单一。目前的考核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仍沿用以考评教的考核标准,另一种是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标准。这是人们比较公认的两种考核方式,目前很多院校仍然采用这两种考核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缺少多样性;另一方面这两种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不能测量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再次陷入应试考试的旋涡,觉得平时不学习,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就能通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