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语”与“灵语”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人转是民间欲望的言说。民间欲望不是紧锁眉头的苦思苦索,而是“灵语”式的嬉笑中的真理,“色语”般的生命的笑乐。
  人是由“肉身”和“精神”构成的,演艺与人紧紧相连。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一半是肉身的低俗,一半是精神的高雅。与如此人性相应的当下二人转,也在“色语”和“灵语”双重维度上营造着令观众惬意的演艺空间。
  演艺的生命在于人性关怀。往昔舞台上曾出现过远离人性、远离生命的“高台教化”的伪艺术。它为禁锢人的精神而教条化、非人化,以至于观众亦远离这冷冰冰、假惺惺的“载道”之艺。而二人转作为东北黑土地的草根艺术,本与教化、虚伪无缘。它自由诉说着人们的“七情六欲”,拥有了厚实的观众基础。当然,观众也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满足了这一层次的观众,却未必能满足那一层次的观众。有的观众喜欢那言说物质—肉体的“色语”,有的观众却喜欢那言说精神—心灵的“灵语”。
  不同观众的不同需要,不同艺人的不同追求,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档期的不同演出,使二人转演艺空间呈现出多种色彩。面对如此丰富的二人转演艺天地,我们切不可用有色眼镜将各种色彩视为清一色。
  当下二人转之所以红红火火,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满足观众的娱乐欲望,是植根于平民百姓生命需要的演艺活动。我们要透过当下二人转这不能不被关注的大众文化现象,探寻它与人性的关系,揭示它满足观众笑的方式——“色语”和“灵语”,进而指出“色语”的道德底线和它仅有的娱乐功能,强调“灵语”的艺术魅力以及它的审美价值。
  一、什么是“当下二人转”
  当代美学认为,艺术的本质论就是艺术的存在论。艺术的“后美学”理论致力于历史地考察艺术,即它不是非历史地追问艺术是什么,而是历史地研究艺术曾经和正在变成什么。我们也以这种美学方法,考察东北二人转正在变成什么,理解其存在样态,阐释其文化意义,并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曾经是东北一隅、农民一群的乡土艺术——二人转,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演出风靡大江南北,《东北二人转“转”红京城》、《东北二人转周四起扎根北京》、《“金茂之夜”东北二人转昨晚首演 全场笑得花枝乱颤》、《“东北二人转”转到长沙城 首次登台掌声火爆》、《“东北二人转”在南京火了》、《东北二人转逗乐深圳人》等等,一篇又一篇新闻报道接连出现,二人转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天津、长沙、南京、深圳、青岛、包头、成都等地,前来观看二人转的不再仅仅是东北农民老乡,而是天南地北的各阶层民众。
  伴随着观众的变异,作为“你”(观众)的艺术的二人转也自然在发生变异,当下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已相距甚远。
  有人说,东北二人转的味道已经变了。
  有人说,东北二人转不再是“唱”,而是以“说”为主。
  有人说,现在的二人转演出,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不演戏。
  有人说,当下二人转就是“二人搞笑组合”。与其叫二人转,毋宁叫“二人笑”。
  甚至更有人激烈地断言,传统二人转已经死了。
  诚然,传统二人转随着其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的逝去,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当下被我们称作二人转的表演,一改往昔二人转的模样,不是传统二人转的硬性延续,而是今日艺人们在新的生存空间里所进行的大胆演艺尝试。面对往昔二人转传统,追求不同、梦想不同的艺人们,需要不同,选择不同,汲取的二人转养分亦不同,从而营造出不同风格的文化娱乐作品。赵本山等著名艺人的作品中蕴含着那难以抹去的二人转乡土风味,和平大戏院、刘老根大舞台、东北风艺术团等著名表演团体的日日经营,都将二人转空间开拓得愈来愈宽阔。当然在今日二人转演出市场中亦不乏一些无能的艺人为金钱而丧失人性尊严,表演粗口二人转。
  面对这既“造福”又“惹祸”的二人转,人们不知如何评价,尤其是对二人转文化不甚了了的一些人,更从自己的视域武断地给二人转戴上“粗俗”、“低级”、“黄色”、“没文化”种种帽子,似乎二人转的市场火爆就是满足了人们的低级趣味。
  其实,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东北二人转,宛若演艺之大海,那里积蓄着浓浓郁郁、厚厚重重的东北民间艺术资源。它在今人手中变成怎样的演艺形态,呈现怎样的文化价值,全凭开拓者依据自己的演艺理想去选择与创造。
  纵观当下二人转演出,呈现出大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大众文化的娱乐表演,被称作“小丑的夜晚”的小剧场二人转,日日演出,夜夜热闹,呈现出令观众开心的搞笑风格。这种演出就是被我们称作“色语”的二人转;另一种是同样在小剧场演出,但不是即兴模仿,一笑了之,而是有原创的文本,嬉笑中蕴含着现世的真理,比如《傻男人也潇洒》等。这种作品就不仅仅是娱乐,不仅仅是搞笑,不仅仅是“色语”,而是别样方式的灵魂诉说,是迸发在民间大众中的“灵语”,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民间艺术。
  二、“色语”荡起笑乐
  古人云:“饮食男女,性也。”我们这里所谓的“色语”之色,并无“好色之徒”的邪恶贬抑之意,而是指与“精神叙事”相对的“肉身叙事”。中国当代文化学者朱大可曾指出:“从肉身的自我叙写(抒情、陈述、展示、陈列)和自我修理(养生、美颜、整容、变性),到对肉身的严厉惩罚(自虐、囚禁和酷刑),所有这些都成为肉身叙事的基本母题。它们从正题和反题两个方面,热烈打造着21世纪的国民信念。”人的肉身是离不开物质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色语”,即指关注人的物质—肉身方面的演艺。
  应该说,“色语”是“无深度”的,而是否有“深度”当就精神而言,若从全面的人的视角看问题,就不应以“精神”消解“肉身”。人的生命包括肉身与精神两部分,没有精神的肉身或没有肉身的精神,都是不可思议的生命“残缺”。人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肉身?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进步,人的解放。
  在小剧场演出的当下二人转,物质—肉身已不成为表现的禁区,而且演员还向物质—肉身的极限挑战。一男一女两个演员总会就对方形象抓口调侃,不无智慧,有趣逗乐。这只有在无拘无束的二人转观演空间中才能感受到,因为被礼仪束缚的文明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此言语行为的。
  在二人转演艺中独有的“绝活”,譬如倒立吹唢呐,用鼻子吹唢呐,一人演奏多种乐器,“倒立”状态唱流行歌曲、满场飞跑,等等,都使观众产生对人之肉体生命的震惊,由此而带来的快乐是不可名状的。笔者曾经观看了位于长春市民康路“东北风剧场”的演出,二人转演员在一次次展示绝活的同时,还幽默地说:“这只是皮毛。”令全场观众为之叫好。
  言说“肉身叙事”的“色语”,其价值不能与“精神叙事”同日而语。它没有思想的深邃,灵魂的拷问,心灵的矛盾;它消泯不了生死困惑,人间纷争,环境恶化;它承载不了演艺之外的认识功能、道德功能、审美功能。可以说,二人转的“色语”只有娱乐功能。它担负不起精英阶层的哲性诗学审美观,只是要满足平民百姓寻求娱乐的人性欲望。
  当下二人转的这种选择是符合今日文化氛围的。当代文化呈现出感觉、身体至上的倾向,这与理念型的传统文化不同。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最高价值源泉不是直接来源于人的感性存在,不是以感性的指向为归宿,相反,它超越人的感性存在,以某个人格化的神或抽象的理念作为世界的最高主宰和生活意义的根据。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源于生命的人的感性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感觉型文化被视为不正当、邪恶、渎神,应加以矫正和限制。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理念型文化不再一统天下,感觉型文化的影响日渐壮大,时至今日,这股对传统理念型文化带有极大叛逆性的思潮弥漫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刘小枫曾指出:现在“隐藏在一切艺术享受和感性创造背后的基本力量是快感官能。感性个体靠这种力量实现真正的自我,获得人生最高的、唯一的幸福。传统神义论对生命意义以及幸福和善意问题的解答已被宣告无效,享受感性快感的程度,成为对人生的终极辩护”。(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当下二人转正是在文化发生这种根本转折之下,适应着感觉型文化而有所改变的。
  可以说,当下二人转作为城市大众娱乐文化,并非场场演出中各个节目皆是具有传统艺术属性的演艺,二人转小剧场只是今日文化时空下人们享受休闲时光的轻松处所,是一个娱乐的好地方。走进二人转剧场,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都没有了身份的差异,大家共同沉浸在笑乐中,颇有狂欢的意味。
  毋庸讳言,当下二人转的红火,与其票房收入的商业利润密不可分。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竞争的背景下,在电视将人锁在自家的时代里,在中国人并不都“有闲”、“有钱”的生存境况下,人们肯走进二人转剧场,实在是与当下二人转明智的文化市场定位密切相关。当下二人转就是人们“找乐”的去处,要带给你每晚三小时的开心时光。被称作“小丑的夜晚”的二人转小剧场,是带给人们欢笑的地方,那里写有这样的话语:“笑破了嘴巴没钱赔,乐破了肚皮没药医。”“幽默笑话,滑稽小品。”“狂歌劲舞,笑语连篇。”“开心一笑,解除烦恼。”“生活离不开地方戏,快乐少不了二人转。”二人转的观演空间,就是人们的嬉笑天地。
  二人转的生命就植根在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更要紧的是不隔心”。如果说传统二人转的外在模式在今日已逝去,但二人转的内在精神却存活在二人转小剧场——这平民百姓的“第二世界”,这去除了名缰利锁的“笑的乐园”。
  三、“色语”的道德底线和审美过滤
  需要指出的是,“色语”不是黄色的二人转“脏口”,脏口二人转是超越了道德底线的表演,只聚焦于生命的“下半身”,男女说口内容离不开“脐下三寸”,十分低俗。如果二人转小剧场以此为乐,将这些低俗的表演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那将赢得了经济利益而失却了人格尊严,以至于大多数观众不愿走进这欠缺文明的剧场,最终毁了二人转。
  然而,当下二人转文化市场中出现一种倾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一些所谓的“二人转”艺人,看准了“二人转”的广泛影响,在大做“二人转”的赚钱生意。一些地方剧团到各地演出,为了搞笑,为了吸引人,为了能赚钱,在丑逗旦捧的搭配中,女性越来越年轻,穿着越来越暴露,调情越来越粗俗,歌词也越来越“黄”。这样的二人转低级直白,给人感觉不是在演唱,而是满嘴脏字,转着圈骂人。诸如《十八摸》、《泼妇骂街》、《鬼子进村》等一批恶俗不堪的剧目占据着小剧场舞台。在有些地方的二人转演出中,以方言的误解形式,说一些有关身体下部的词汇和正常人难以启齿的话语,下流可恶,一钱不值。
  这样的二人转表演超出了文明人本该具有的道德底线,演员仅仅围绕“黄色”表演,拙劣无耻,令人作呕。如果说这样能吸引观众,那也是极少数的下流之人,而在以“黄色”吸引这些观众的同时,却招致了大部分观众的唾弃。面对如此丧失人性的非人表演,正常人是难以安坐的。
  物质—肉体生活的形象,譬如吃喝、排泄、交媾、分娩,是人类“低下的日常生活”。在人类正常道德规范下,于公共场合中交流这类内容是有尺度的。如果把它们作为二人转舞台言说的“色语”,是需要审美过滤的。令许多观众喜爱的二人转说口,或具有隐含的超越字面本身的象征意义,或具有对往昔生活回忆的文化意味,或具有勾起审美鉴赏经验的符号作用。笔者曾在“东北风剧场”观看二人转,其演员在台上将日常生活中的广告“高钙片”,诙谐嘲讽地变为“高钙屁”,虽然它运用了“屁”字,但意义却不在字面本身,而流露了人们对虚假广告的反感、蔑视。在“东北风剧场”,二人转艺人于台上时时喊着“豆腐”、“干豆腐”的叫卖声,别无深意,但东北人接受起来比较舒服,因为它唤起我们对生活中不离豆腐、干豆腐的那段日子的回忆。
  而若不加审美过滤地呈现,就粗俗不堪。譬如,卫生巾,作为广告,有它的实用价值,而把卫生巾作为笑话的内容,在二人转舞台上重现,就令人恶心,极其无聊,丧失起码的人性尊严。有些剧场的二人转演出竟有如此内容,效果不佳,败坏二人转。因而,当下二人转在感官享乐的同时,切不可跨越道德底线。
  四、灵语:嬉笑中的人生况味
  今日人们寻求笑,而笑中可有大学问。
  “色语”的笑是轻松的、欢快的、乐观的,洋溢着生命的喜剧情调;而“灵语”的笑,则是沉重的、无奈的、达观的,流淌着生命的艰辛苦涩,蕴含着生存的哲理,那是老醋老酒般的人生况味,民间的智慧闪现其间。
  一位二人转观众说:“二人转意虽粗俗,却最贴切!”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二人转与民众心贴心的演艺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始终追求演艺与民众“不隔”,具体显现在二人转演员与观众的平等交流,真实地诉说生存之苦。在二人转演艺中处处弥漫着“实话实说”的精神,可以说,这是观众亲近二人转的根本原因。走进二人转剧场,人们在笑的同时,还体悟到生存艰辛、人生况味。如果说艺术是释放人心中郁结的去所,那么二人转可以满足你的情感宣泄。在二人转小剧场,“台上人”与“台下人”是平等对话的,演员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超越观众,而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与观众一样的谋生状态,为养家糊口、为赚钱而献艺,多卖力气,以求观众满意。二人转艺人的“台缘”就在这人与人的平等中产生了。
  “说口”是二人转艺人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一些倾诉人生况味的“灵语”就在其间。在“东北风剧场”,笔者亲耳聆听了一位二人转艺人的说口,在朴素无琢的“大实话”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晚上闭上眼睛,明天早上睁开,就是一天;今天晚上闭上眼睛,明天早上不睁开,就是一辈子。”这“灵语”引发观众感叹人生的无常,从而更应确立自己的人生选择,无怨无悔,度过一生。还有的二人转艺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权力再大,是短暂的;金钱再多,是给儿孙的。”这颇有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的意味。还有这样的说口:“人就是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这“实惠嗑”中虽然隐含着人不可与命争的顺从意识,但它就像符号,唤起观众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二人转不仅向内“琢磨”自己的人生,还向外发现红尘世界中的现象,真实大胆地言说,具有敏锐的批判意识。这是源于民间的自然自由之美学精神,是赋予艺术生命的灵魂。二人转小帽《少与多》唱道:“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大老板不老少,可受穷的老百姓也挺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打假货,可越打假假货却越多。”这说出了老百姓心底的话,令观众开心。现在某些学府中的极少数知识分子出现道德沦丧的恶行,于是二人转艺人们就说口:“教授,禽兽”。还有被大家熟知的赵本山小品《牛大叔提干》,表现了领导干部不做实事、大吃大喝、饭桌工作、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官场中人“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先用盅,后用杯,用完小碗对瓶吹”,餐桌上王八席的线穿蛋,化作一句沉甸甸的“扯蛋”,含蕴深远,极具艺术的批判力量。
  民间的笑,是百姓的心态显现。二人转走进百姓心中,才能写出带给他们精神愉悦的“灵语”。
  当下二人转中表现精神—心灵的“灵语”,还体现在人物形象中。
  二人转中经常出现傻子形象,如《傻男人也潇洒》、《傻柱子接媳妇》等等。民间艺术中傻子这一形象,别有意味。它可以使人用另外的眼光,用没有被“正常的”,即众所公认的观念和评价所遮蔽的眼光来看世界。
  在《傻男人也潇洒》的演出中,观众面对傻男人的形象,感触颇多,“台上人”引发了“台下人”自己生命体验中种种情感经历的回忆,那受人欺的沮丧,那被父爱的温暖,生活的滋味荡漾在剧场空间之中。剧中男演员诙谐地述说了“傻男人”在大街上与警察的故事,没开车就违章了,“傻男人”倒霉,憋气,叹道:“我这辈子,生得伟大,活得憋屈。我自杀。”这眼泪与笑混合在一起的“黑色幽默”般的蕴意,耐人寻味。
  《傻柱子接媳妇》虽然是传统二人转,但今日舞台演出依然生命力不减,可见它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这出二人转写傻柱子与二大爷合伙种地,第一年种地瓜,傻柱子看那花开得可好看了,就要上面的,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年种高粱,傻柱子汲取第一年的教训,要下面的,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第三年种苞米,傻柱子汲取前两年的教训,上面、下面全要,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傻柱子白忙三年,徒劳一场,将三年的故事向媳妇倾诉,幽默有趣。剧中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傻子的形象,他老实憨厚,傻得可爱。并非高雅才与人性相连,粗俗中依然散发着被文明遮蔽的人性本真。
  如果有所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那么这产生于二人转中的“灵语”,这嬉笑中的人生况味,就别具艺术魅力,因此征服了各阶层观众。
  纵然当下二人转在文化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空间,而且走出东北,经营火爆,可对它却也存有非议与置疑,当下二人转似乎是尴尬地走在褒贬并存的双车道上。褒有自己的理由,贬亦不乏其原因。而褒贬既来自当下二人转本身,又与言说主体的演艺观念(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前理解”)相关。
  当下二人转从传统走来,但又超越了传统,在这一自然自由的民间演艺形态中,蕴含着方方面面的创造,有些方面已超越了凝固僵死的艺术视域,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鲜活的艺术品格,这体现在言说心灵—精神的“灵语”中;而有些方面则只为满足当代人的娱乐欲望,根本不去叩艺术之门,这体现在言说物质—肉身的“色语”中。而无论“色语”或“灵语”,都令观众感觉到二人转艺人想象力的异常自由和轻灵,而且这种自由使人感觉到是一种快活的、几近嬉笑的随心所欲。二人转艺人的真诚和重视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在二人转剧场,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会释放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会找回在日常“角色”生涯中失去的真我。当然,若是跨越道德底线的脏口二人转,以上一切美好的感觉则荡然无存。正是由于二人转本身有“绿色”、“黄色”之分,所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如果说“高台教化”之艺与传统理念型文化相符,那么当下二人转就与当代感觉型文化相关,而这一文化观念在中国还未变成意识滞后的研究者的“前理解”。一些人总愿以理念型文化的标准衡量感觉型文化的现象,当下二人转自然不符合理念型文化的尺度,于是就有人贬抑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下二人转汲取着它本身固有的民间艺术精神。二人转艺人们本能地站在民间立场,反对正统地看待和解释生活的那种方式。俄国著名学者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说:“与严肃的、阴郁的东西对立的是戏谑的、欢乐的东西;与意外的、古怪的东西对立的是普通的、日常的东西;与抽象—高雅的东西对立的是具象—低俗的东西。”当下二人转显然属于后者,而它又有超越后者的地方,那就是在它的嬉笑空间中不时闪现着源于生活本身的生命感悟,在“色语”的笑乐中蕴含着“灵语”的精神启迪。
  [作者简介]王红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日益飙升的房价,很多城市蜗居一族都选择租房的方式暂时缓解住房压力。商品房租赁过程中隐藏着诸多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房屋租赁期间出租人转让房屋时,承租人援引买卖不破租赁原则进行对抗作为切入点,展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29条规定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承租人只有对该制度有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该制度,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关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职能转型期,需要改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制度方面来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公关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进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72—1.5    我国公共部门正处于从适应计划经济的管制型向适应市场经济
期刊
【摘要】分期缴付出资制度是新《公司法》在资本制度上开始逐渐趋于缓和的一个重要体现。该制度为公司提供了资本灵活运作的自治空间,然而因股东怠于出资、滥用公司形式、股权转让等行为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亦凸显出来。因此,在适用该制度的过程中,应当设计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信息披露机制、失权程序等一系列相关配套的规则,并通过建立公司资产信用的理念,构建分期缴付出资制度下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机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例,针对如何通过质疑来有效地激活数学课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质疑能力;数学课堂;和谐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44—1.5    一、课堂回眸    (一)片段一:练习中的“尴尬”  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连一连”的题目如图1,全班46名学生中仅有三人完全正确,我认
期刊
【摘要】甲午战争晚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数十年心血浇筑的舰队灰飞烟灭,割地赔款国势亦自此一蹶不振。落败的根本原因自然在于保守制度的积重难返,然而这却外化为海军战略层面的失当表现,通过对中日两国相关情况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以消极防御为代表的战略弊端是不容忽视且更为直接的。  【关键词】晚清中国;甲午战争;海军;防御战略;海权论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
期刊
曾执导过《独立日》、《哥斯拉》、《后天》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新片《2012》一经登陆国内各大影院,随即掀起了灾难片狂潮。《2012》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拿下首周末票房冠军,足以证明罗兰艾默里奇凭借《后天》的成功积攒起来的超高人气。随着影片票房的一路狂升,评论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双方随即展开口水大战。观众中有人甚至患上了世界末日综合症,担心电影中的世界末日
期刊
[摘 要]《纯真年代》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结构技巧最为完美、最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一部小说。作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植根于深厚的现实主义土壤之中。她善于运用小说的叙事技巧,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节奏以及叙事手段,把事件、人物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化了主题,使《纯真年代》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  [关键词]主题 叙事 策略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近年来电影产业虽蓬勃发展,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导致电影作品艺术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将人物心理成功地影像化便是其中之一。这类作品多是“说”出来的电影,用台词讲故事、诉情感,却忽略了电影语言与技巧的运用,或是缺少经过反复推敲设计的有意义的台词,或是缺少刻画人物极具说服力的细节处理。  简单举例:《赤壁》可谓大制作,而其中多处雷人的台词却让观众并不买账。影片中有这样一场戏:
期刊
[摘 要]自称“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的亨利米勒用他那狂欢化的语言,在他的第一部自传式小说《北回归线》中,通过描述自己的狂欢化生活、死亡观及狂欢式世界憧憬来揭示他的狂欢式世界感受,即以交替与更新为核心的摆脱一切陈规、束缚和压迫的对自由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亨利米勒 《北回归线》 自由 狂欢化 狂欢式世界感受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家们或用西方艺术改造中国文化,或用传统文化同化现代主义,或用西方文化的观照方式表现中国的文化情感,这些切入点的差异,正揭示了民族审美心理在接受异质文化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但不论何种指向,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即如何创造出一种适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艺术文化形式。在早期的艺术家中,刘海粟无疑为中西绘画形式与艺术思维的“改造”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及巨大的贡献。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