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的婚礼
张洁清与彭真最初相识是在1935年,那时彭真刚刚从国民党的监狱里释放出来,暂住在北平的大义社。当时,与彭真有工作联系的是张洁清的姑姑张秀岩。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姑姑常常让张洁清担任交通员,于是,张洁清开始与彭真有了初步的接触。1939年,张洁清被送到晋察冀党校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几年未见的彭真。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彭真与张洁清的爱情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越磨越浓。不久,张洁清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彭真到党校去看望她。看到被疾病折磨的张洁清,彭真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充满了彭真对张洁清的深情厚意,也是彭真对她一生的郑重承诺。正是这句质朴而实在的话,深深打动了张洁清的心。于是,病中的张洁清做了新娘,躺在担架上的她被抬进了洞房。
婚后,组织上安排张洁清到晋察冀中央局机关秘书处工作。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还要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帮助丈夫整理文件,抄写材料。
1940年冬天,敌人的又一次大“扫荡”开始了。此时的张洁清已身怀六甲,而彭真正好去了延安。晋察冀分局的同志把一些病人和女同志组织起来进行反“扫荡”,就要临产的张洁清也挺着大肚子出现在反“扫荡”的队伍里。
一天,部队到了盂县,张洁清突然觉得肚子阵痛起来。还没从分娩的痛苦和疲惫中缓过来,日军就来了。当地的老百姓和民兵不顾自己的家人还没有安排转移,抬起张洁清就上了山。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刚生完孩子的张洁清不顾大家的劝阻,将盖在身上的棉被扔掉了。几天后,张洁清落下了永远无法扔掉的腰腿疼。从此,严重的关节炎伴随了她一生。
虽有大家之风,却无豪门之色
张洁清带着战争给她的终生疼痛跟随着彭真,从延安、张家口、东北、晋察冀到北京。身为解放前的望族之后、参加革命后的领导夫人,张洁清虽有大家之风,却无豪门之色,始终保持着那种律己、平和、善意和适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彭真担任北京市市委书记。以张洁清的资历与能力,本可以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和职务,但考虑到北京刚解放,一切秩序还未正常,好多情况还很复杂,她选择做了北京市委机要秘书。后又成为彭真的专职政治秘书、彭真办公室副主任。196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但代表只当了一届,张洁清就更进一步退出了中国公开的政治生活。
在这点上,他们夫妻心有默契。1988年,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为推进中国干部年轻化进程,坚决地辞去了一切职务。成为“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其实,在更多的时间里,张洁清更是“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在丈夫工作顺利的时候,她静居身后,在丈夫受到挫折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在逆境中信念毫不动摇
张洁清给人的印象都是温柔贤惠、高贵典雅。但女人味十足的张洁清,却是坚韧而刚强的。且不说她几十年与病痛做斗争需要怎样的毅力,仅说“文革”中她对信念毫不动摇的意志,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如果说婚姻要经过风雨的考验,那么彭真和张洁清的婚姻则是经过了风暴的考验的。
1966年初,中央决定撤销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小组”。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北京爆发了,这个家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雨袭击。彭真被免去党内外所有职务,先是被批斗、被关押,年底又被送进了监狱。从此,这一对夫妻就中断了音信。
时隔不久,张洁清又被抓进秦城监狱,一关就是7年。当时她是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关起来的。后来据看守说,张洁清入狱不到一个月头发就全白了。但这个外表柔弱的女性,内心却十分坚强。1972年以前,她对家人的情况、外界的形势都一无所知。但她一如既往,像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一样,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信念,对彭真的信任,始终没有动摇过。
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想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将彭真定为反革命,但7年间无数次的审问都让对手落了空。他们让她揭发彭真的“反革命罪行”,她就从“魏先生”说起,从晋察冀党校说起,从建国以来彭真勤勤恳恳为党工作说起,直至最后,“四人帮”也没有从她这里捞到任何所需要的“口供”。
1972年,张洁清的女儿傅彦接到通知,允许孩子们去探监。在这之前,孩子们对父母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妈妈,因为妈妈一直体弱多病,他们怕她熬不过来。可当他们在监狱里见到妈妈时,不禁为她的坚强而惊叹。站在他们面前的母亲,头发虽然白了,但意志并没有消沉,脸上仍然带着平静、从容的微笑,只是眼睛里更多了几分坚定。
张洁清告诉孩子们,要相信他们的父亲,父亲没有罪,相信党一定会把事情查清楚。短暂的探监就要结束,当看到母亲往回走时,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母女才能相见,傅彦忍不住大哭起来。已经走到门口的张洁清听到女儿的哭泣声,停下脚步回过头,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女儿。透过泪光,傅彦读懂了妈妈眼睛里的话语:“女儿,不许哭,坚强些。”傅彦止住哭泣,擦干眼泪,她从妈妈的目光中得到了一种特别的力量。
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傅彦突然觉得此时她才明白,母亲瘦弱的身躯里,原来是这样的钢打铁铸的傲骨和信念!
投桃报李,恩爱一生
1975年,彭真、张洁清终于走出秦城监狱。1975年5月,彭真与夫人张洁清被流放到了陕西商洛,在秦岭的山尖尖上一座低矮的农舍里安了家。不久,他们的女儿和一个儿子也被流放到了陕西。不管怎样,总算出了监狱,夫妻团圆,又有两个孩子能经常见面,他们已十分满足。
由于战争年代造成的身体损伤,张洁清浑身的关节疼痛难忍,生活十分不便,彭真毅然担负起照顾妻子的责任,承揽了全部家务。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张洁清先于彭真解放,担任商洛地区副专员。于是,在家暂时赋闲的彭真,除了照顾妻子的生活,还主动帮助她起草讲话稿、看文件、摘文件,成了妻子的私人秘书、“贤内助”。
在他们看来,对方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当张洁清双腿疼痛难以行走时,彭真便是妻子的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到处走;当张洁清两手无力,提不起暖壶时,彭真就是妻子的手,为她端茶倒水送饭;当张洁清十指关节肿痛得拿不起笔时,彭真又是妻子手中的笔,替她抄写文件,起草讲话稿。看过《彭真画册》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张照片:彭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张洁清行走在绿色的草坪上,轮椅中的张洁清幸福而满足。它让人想起多年以前彭真的那句话:“让我来照顾你。”几十年来,张洁清就是在丈夫这种深切和细致的关爱与呵护中度过的,她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摘自《党史文汇》2006年第7期,王学亮/文)
张洁清与彭真最初相识是在1935年,那时彭真刚刚从国民党的监狱里释放出来,暂住在北平的大义社。当时,与彭真有工作联系的是张洁清的姑姑张秀岩。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姑姑常常让张洁清担任交通员,于是,张洁清开始与彭真有了初步的接触。1939年,张洁清被送到晋察冀党校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几年未见的彭真。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彭真与张洁清的爱情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越磨越浓。不久,张洁清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彭真到党校去看望她。看到被疾病折磨的张洁清,彭真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充满了彭真对张洁清的深情厚意,也是彭真对她一生的郑重承诺。正是这句质朴而实在的话,深深打动了张洁清的心。于是,病中的张洁清做了新娘,躺在担架上的她被抬进了洞房。
婚后,组织上安排张洁清到晋察冀中央局机关秘书处工作。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还要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帮助丈夫整理文件,抄写材料。
1940年冬天,敌人的又一次大“扫荡”开始了。此时的张洁清已身怀六甲,而彭真正好去了延安。晋察冀分局的同志把一些病人和女同志组织起来进行反“扫荡”,就要临产的张洁清也挺着大肚子出现在反“扫荡”的队伍里。
一天,部队到了盂县,张洁清突然觉得肚子阵痛起来。还没从分娩的痛苦和疲惫中缓过来,日军就来了。当地的老百姓和民兵不顾自己的家人还没有安排转移,抬起张洁清就上了山。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刚生完孩子的张洁清不顾大家的劝阻,将盖在身上的棉被扔掉了。几天后,张洁清落下了永远无法扔掉的腰腿疼。从此,严重的关节炎伴随了她一生。
虽有大家之风,却无豪门之色
张洁清带着战争给她的终生疼痛跟随着彭真,从延安、张家口、东北、晋察冀到北京。身为解放前的望族之后、参加革命后的领导夫人,张洁清虽有大家之风,却无豪门之色,始终保持着那种律己、平和、善意和适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彭真担任北京市市委书记。以张洁清的资历与能力,本可以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和职务,但考虑到北京刚解放,一切秩序还未正常,好多情况还很复杂,她选择做了北京市委机要秘书。后又成为彭真的专职政治秘书、彭真办公室副主任。196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但代表只当了一届,张洁清就更进一步退出了中国公开的政治生活。
在这点上,他们夫妻心有默契。1988年,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为推进中国干部年轻化进程,坚决地辞去了一切职务。成为“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其实,在更多的时间里,张洁清更是“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在丈夫工作顺利的时候,她静居身后,在丈夫受到挫折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在逆境中信念毫不动摇
张洁清给人的印象都是温柔贤惠、高贵典雅。但女人味十足的张洁清,却是坚韧而刚强的。且不说她几十年与病痛做斗争需要怎样的毅力,仅说“文革”中她对信念毫不动摇的意志,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如果说婚姻要经过风雨的考验,那么彭真和张洁清的婚姻则是经过了风暴的考验的。
1966年初,中央决定撤销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小组”。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北京爆发了,这个家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雨袭击。彭真被免去党内外所有职务,先是被批斗、被关押,年底又被送进了监狱。从此,这一对夫妻就中断了音信。
时隔不久,张洁清又被抓进秦城监狱,一关就是7年。当时她是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关起来的。后来据看守说,张洁清入狱不到一个月头发就全白了。但这个外表柔弱的女性,内心却十分坚强。1972年以前,她对家人的情况、外界的形势都一无所知。但她一如既往,像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一样,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信念,对彭真的信任,始终没有动摇过。
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想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将彭真定为反革命,但7年间无数次的审问都让对手落了空。他们让她揭发彭真的“反革命罪行”,她就从“魏先生”说起,从晋察冀党校说起,从建国以来彭真勤勤恳恳为党工作说起,直至最后,“四人帮”也没有从她这里捞到任何所需要的“口供”。
1972年,张洁清的女儿傅彦接到通知,允许孩子们去探监。在这之前,孩子们对父母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妈妈,因为妈妈一直体弱多病,他们怕她熬不过来。可当他们在监狱里见到妈妈时,不禁为她的坚强而惊叹。站在他们面前的母亲,头发虽然白了,但意志并没有消沉,脸上仍然带着平静、从容的微笑,只是眼睛里更多了几分坚定。
张洁清告诉孩子们,要相信他们的父亲,父亲没有罪,相信党一定会把事情查清楚。短暂的探监就要结束,当看到母亲往回走时,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母女才能相见,傅彦忍不住大哭起来。已经走到门口的张洁清听到女儿的哭泣声,停下脚步回过头,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女儿。透过泪光,傅彦读懂了妈妈眼睛里的话语:“女儿,不许哭,坚强些。”傅彦止住哭泣,擦干眼泪,她从妈妈的目光中得到了一种特别的力量。
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傅彦突然觉得此时她才明白,母亲瘦弱的身躯里,原来是这样的钢打铁铸的傲骨和信念!
投桃报李,恩爱一生
1975年,彭真、张洁清终于走出秦城监狱。1975年5月,彭真与夫人张洁清被流放到了陕西商洛,在秦岭的山尖尖上一座低矮的农舍里安了家。不久,他们的女儿和一个儿子也被流放到了陕西。不管怎样,总算出了监狱,夫妻团圆,又有两个孩子能经常见面,他们已十分满足。
由于战争年代造成的身体损伤,张洁清浑身的关节疼痛难忍,生活十分不便,彭真毅然担负起照顾妻子的责任,承揽了全部家务。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张洁清先于彭真解放,担任商洛地区副专员。于是,在家暂时赋闲的彭真,除了照顾妻子的生活,还主动帮助她起草讲话稿、看文件、摘文件,成了妻子的私人秘书、“贤内助”。
在他们看来,对方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当张洁清双腿疼痛难以行走时,彭真便是妻子的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到处走;当张洁清两手无力,提不起暖壶时,彭真就是妻子的手,为她端茶倒水送饭;当张洁清十指关节肿痛得拿不起笔时,彭真又是妻子手中的笔,替她抄写文件,起草讲话稿。看过《彭真画册》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张照片:彭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张洁清行走在绿色的草坪上,轮椅中的张洁清幸福而满足。它让人想起多年以前彭真的那句话:“让我来照顾你。”几十年来,张洁清就是在丈夫这种深切和细致的关爱与呵护中度过的,她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摘自《党史文汇》2006年第7期,王学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