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他们乐于探知、敢于尝试、富于想象、思维活跃,能够对外部刺激做出分辨与取舍,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主动的探索者。只要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儿童的探索和创造活动,主体性品质就可以保持并稳定下来,成为个体的人格特征。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育契机,时时处处实施,其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也有别于成人,简单地表述为:1有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愿意关注、参与家庭集体和周围的事务;2遵守必要的规则。3有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4愿意与人交往,有合作态度与行为。
一、 创设宽松的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前提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尊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幼儿会感到幸福、自信,就能学会关爱和宽容。
1 相信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以前,我们总是评小红花,但是现在,我们变成了团结花、礼貌花,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只要哪个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有了进步,就可以得一朵相应的花,于是评花活动成了表扬会了,幼儿在被同伴接纳中感到快乐,同时也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建立自信心。
2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每天的晨间活动以往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我们试着让孩子自己商量决定,每天早上区域活动结束时,先收拾好材料的幼儿可以在等待中商量,今天玩什么?一下子走廊成了小小的辩论会的场所,最后商量不下的还学会使用“石头、剪子、布”来快速解决问题。让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潜力,由此也使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引导其发展
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只有深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发现幼儿交往的多种需求,一切强制性的学习都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老师既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从孩子的行动中分析出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同时教师还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三、 寓社会性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的契机。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学习与同伴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合作、谦让、分享、礼貌、助人、关爱、宽容、体谅等等品质。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矛盾,为幼儿分辨是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很好机会,我们要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让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每一种情境都成为教育的契机;让社会性教育融入幼儿的全部生活。
四、 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说教式社会性教育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行为的形成作用甚小。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把行为后果明显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孩子在感受、体验中分辨出正确的行为,适时地引导他们联想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和伤害,从而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并在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行为的意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是为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以及学会共同生活打好基础。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关注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育契机,时时处处实施,其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也有别于成人,简单地表述为:1有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愿意关注、参与家庭集体和周围的事务;2遵守必要的规则。3有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4愿意与人交往,有合作态度与行为。
一、 创设宽松的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前提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尊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幼儿会感到幸福、自信,就能学会关爱和宽容。
1 相信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以前,我们总是评小红花,但是现在,我们变成了团结花、礼貌花,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只要哪个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有了进步,就可以得一朵相应的花,于是评花活动成了表扬会了,幼儿在被同伴接纳中感到快乐,同时也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建立自信心。
2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每天的晨间活动以往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我们试着让孩子自己商量决定,每天早上区域活动结束时,先收拾好材料的幼儿可以在等待中商量,今天玩什么?一下子走廊成了小小的辩论会的场所,最后商量不下的还学会使用“石头、剪子、布”来快速解决问题。让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潜力,由此也使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引导其发展
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只有深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发现幼儿交往的多种需求,一切强制性的学习都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老师既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从孩子的行动中分析出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同时教师还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三、 寓社会性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的契机。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学习与同伴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合作、谦让、分享、礼貌、助人、关爱、宽容、体谅等等品质。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矛盾,为幼儿分辨是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很好机会,我们要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让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每一种情境都成为教育的契机;让社会性教育融入幼儿的全部生活。
四、 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说教式社会性教育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行为的形成作用甚小。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把行为后果明显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孩子在感受、体验中分辨出正确的行为,适时地引导他们联想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和伤害,从而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并在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行为的意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是为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以及学会共同生活打好基础。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关注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