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对室外道路、管线、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大面积回填土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措施做简要分析,为大面积回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措施
  1、工程背景
  某学校因现有场地标高较低,依据建筑规划要求,需对整个场地除了室外操场部分外全部进行回填土至建筑设计要求标高,回填厚度达到6-11米,填方量非常大。为了确保学校今后室外道路、公用管线、景观小品等实施不因回填土沉降而引起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对回填土进行地基处理。
  2、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
  2.1夯实地基法
  夯实地基法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方便便捷操作简单,工程中对于面積较小的地基通常采用夯实地基法处理,夯实地基分为两种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地基,重锤夯实地基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抬举到一定高度,将重锤自由落下完成地基的夯实处理,一般地基需要夯实的强度跟选择的重锤的重量、夯实的高度、夯实的遍数有关,重锤的质量通常在2~3吨中选择,重锤夯实加固的深度一般为2米以内,适用于地下水位0.8米以上黏性土,砂土,湿陷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回填的地基加固处理。强夯地基是利用大型的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重锤抬起高度6米以上的夯实地基处理方法,此方法夯实的强度大,对土体有很大的冲击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实点土体出现微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土体的中的孔隙水被强压挤出,使土体结构重新排列达到密实的程度,从而提高地基的局部承载力,强夯地基法是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
  2.2换土地基法
  当回填土的密实程度不够,地基不能满足上部荷载作用时,采用换填地基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土地基法首先是将基础以下部分软土挖走,挖土的深度应根据上部荷载的大小跟基础的类型确定,回填强度比较高,压缩性较低,并无腐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矿渣等,再根据回填土的土质类型确定每层的回填厚度,按厚度分层碾压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土地基按回填的材料分为灰土地基、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2.3干冲碎石桩法
  干冲碎石桩法首先使用取土机械取土成孔,填入不同级配的砂卵石,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击能和所产生的冲击波反复夯击砂卵石,并使部分砂卵石挤入土层中,由于重锤冲打挤密,不但在桩位处形成大直径高密度的砂卵石桩体,而且部分砂卵石挤入置换土层,提高了桩间土的承载力;同时砂卵石桩体作为复合地基中孔隙水的消散通道,消除砂土液化;在巨大夯击能作用下,土体中产生冲击波和动应力,致使土体出现裂隙,形成排水通道,加速土体的排水固结;而且由桩体及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还起垫层作用,将荷载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显著提高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沉降量,提高承载力。
  2.4粉喷桩法
  粉喷桩是深层搅拌桩的一种,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地基的含水量高,它是借助于压缩空气通过固化材料供给机的特殊装置,携带着粉体固化材料(水泥或石灰等),经过高压软管和搅拌抽(单轴或比轴)输送到搅拌叶片的喷嘴喷出。
  3、本案实际应用
  (1)明确场地施工顺序为:先施工主楼基础,后素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全场地)至室外地面标高后,施工上部结构。
  (2)明确场地回填土要求:
  1)场地回填前,需对现有场地进行清表,清除场地内淤泥等软土、生活垃圾、植被层等至场地外,对沟、坎等进行整平。
  2)回填土采用素土回填,优先就近采用素粘土。严禁回填淤泥等软土和生活垃圾。应根据不同土质通过实验确定填土最优含水率,从而选用适宜含水率的土源。对于粘土,一般选用含水率为20%左右的土源。
  3)回填土回填过程中,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每层虚铺约500厚(具体以压路机型号确定),用重型振动碾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系数0.97。
  4)要求回填后地基土承载力达到120KPa。
  5)后期施工道路、广场范围及铺设管道处时,将上部一定厚度填土挖除,再采用2:8(体积比)灰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至道路基层及室外管道下。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对于大面积高填方场地来说,施工单位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后来不得不更改回填土处理方案,经设计人员多次论证后,采用了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并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1)在主楼施工结束,场地回填土经过不少于三个月的自然沉陷后,开始碎石桩施工,碎石桩按照梅花型布置在道路、小品、广场、停车及设备给水管网下。
  (2)碎石桩长度以进入老土层下1.0米为准。
  (3)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具体要求如下:
  1)本工程碎石桩桩径400,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等硬质材料,碎石粒径不大于50mm.;
  2)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当沉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施工参数,重新进行试验;
  3)桩体充盈系数1.3.;
  4)要求成桩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道路、停车、广场等为150KPa;管线下为130KPa;
  5)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
  (4)桩体施工完毕后,沿道路、广场、停车等位置处反挖至此类基础底板,在桩顶与基础之间铺设厚度为300mm的碎石垫层,每边须超出基础外不小于300mm。褥垫层采用材料为硬质岩破碎碎石,(碎石粒径不大于30mm),垫层夯实度不大于0.9。
  结语:
  对大面积回填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容易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法,保证所选用处理方案,符合处理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实践表明,这样做可以将地基处理方案所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最大化呈现,从而避免后期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雷.浅谈某高校深基坑回填土施工处理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7期.
  [2]王智慧.粉喷桩在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分析应用[J].广东建材,2008.
  [3]张晓青.浅谈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9年6期.
  [4]王辉.强夯处理回填土地基在山坡建筑片筏基础中的应用[J].就业与保障,2017(12):35-38.
  作者简介:
  杨成明(197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设计。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传统的建筑施工缺点繁多,建筑质量层次不齐,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产生很多建筑垃圾,与高质量、高效率、高绿化的现代建筑要求远远不符。  装配式建筑通过“模块化结合”的预制方法在工厂内生产、组装、护养完成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这种流水线式的施工方案不仅保证了建筑的质量,提升了施工效率,合理规划项目工地构件的放置,告别脏乱的场地,还能减少环境的污染。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崭新的装配式建筑工艺日渐受到市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本期,我们为您罗列了十大院士的养生之道,各有不同,但对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您慢慢品味。 Everyone has their own
【摘要】房屋建筑卫生间渗漏水问题一直都对施工单位以及业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对造成房屋漏水的因素进行控制。房屋产生漏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问题以及材料的选取问题等,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措施,更好的解决住宅建筑卫生间的渗漏水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卫生间;渗漏水防治  房屋建筑渗漏水问题一直
【摘要】在国民经济与建筑工程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今天,逆作法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也登上了建筑舞台,被大家熟知与认可,它能够更好的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使其形式与功能达到最优化。近些年,高层建筑、世界第一高楼等建筑物此起彼伏,在这些建筑的背后,逆作法施工技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认识,明确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着重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与
自1998年开始,国家在工业统计方法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工业企业划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两大类,数据来源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就当时企业现状基本体现了党
【摘要】建筑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性环节,也是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基坑监测技术可以保证监测精度,提高监测效率。本文对RTK技术在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该项技术的作业原理及其在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应用要点和不足。  【关键词】RTK技术;建筑工程;基坑监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空间不断向地上或地下拓展,建筑的基坑深度
防治心血管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概括为“六诀方针”。以下为您详细解释。一、心胸开朗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
2008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球囊扩张结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18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自2001年进入社区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随着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的工作、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领头羊,我的工作仅仅是点对点地服务居民吗?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