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浩瀚如烟的中国古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从地理学角度,古诗歌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的句子,还反映特定的时期、地点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把古诗歌与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能促进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古诗歌;地理教学;渗透策略
一、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一)扩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1]。古诗歌中有描写自然地理的,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人文地理的,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区域地理的,如“春城百卉绿间红,北国万枝素裹绒”。众多的古诗句中与地理密切联系的不计其数,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将其融入教学深入挖掘古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丰富学生想象,提高学习兴趣
古诗歌具有简洁生动、意境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其对地理的审美情趣[2]。如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让学生眼前浮现冷锋来势之猛风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说明气团和锋面带来的天气变化;刘禹锡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则展现了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
(三)弘扬传统文化,实现育人目标
新课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3]。古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环境倫理内容。如《荀子·王制篇》中的“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就说明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古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诗歌与自然地理教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开首两句,写诗人登庐山时已届孟夏,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4]。由于近地面大气随高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变化,景观也相应发生变化。该诗短短四句,就把“高山谷地,时节不一”与“聚落景观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纪述和描写,写出了山麓和山顶由于海拔高差而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该诗句都得到很好的运用。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一章中,既可作为课堂导入,也可引入试题。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高中必修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课中,则可配以山地垂直景观图,从读诗、析诗到图片内容,引导学生随诗人“上山”,感受诗句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差异。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则以庐山为例,描写气候垂直变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则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此外,还有如“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写出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受季风气候影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反映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特点。
(二)古诗歌与人文地理教学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
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一课中,古时四川盆地西北部系列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北部属秦岭,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如今的四川盆地,交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的铁路有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川黔线等,航空线四通八达,此外还有长江便利的水运。通过今昔对比,可感受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四川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此外,如“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说明了销售要注意运输成本,还体现了商业网点效益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商业网点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则降低经济效益。
(三)古诗歌与区域地理教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可结合下面的问题导入新课:欣赏《敕勒歌》,通过歌曲描述看到的画面?歌词中描写的是哪里?
讲完西北地区辽阔的大草原之后,接着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成“走马川,行雪海,平沙茫茫黄入天”,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既有辽阔草原也有雄浑大漠,最后改为“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知晓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唤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此外,在讲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观时,可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风沙茫茫大如天”一系列诗句,让学生感受从东到西水平方向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并分析形成经度地带性的原因:由于从东到西离海洋渐远,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三、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地理教学中引用古诗歌,可作为兴奋剂活跃课堂氛围,但古诗歌的运用要适时恰当,不刻意牵强,如果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就会造成哗众取宠、故意卖弄之嫌。
2.学生易接受生动、直观的知识和事物,古诗歌简短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生活气息,用于教学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但古诗歌的选择要浅显易懂,最好是学生熟悉的,否则讲解诗文、解释词意就要费上许多口舌,影响教学的流畅与进度。
3.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歌,还应注意诗歌艺术性、思想性和地理性的给合,以有助于教学目标能更好的实现。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古诗歌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熟知和理解古诗歌,才能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运用,渗透古诗歌元素。
参考文献:
[1]贺小燕. 浅谈高中地理学科的定量与定性特点[J]. 地理教学,2017,(04):7-9.
[2]黄蝶. 古诗词与地理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09, (06):92-93.
[3]李敬. 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丁帅. 诗和地理[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1.
[5]严璟. 感受地理学习的无穷趣味[J]. 新课程(综合版),2012,(12):100+90.
关键词:古诗歌;地理教学;渗透策略
一、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一)扩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1]。古诗歌中有描写自然地理的,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人文地理的,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区域地理的,如“春城百卉绿间红,北国万枝素裹绒”。众多的古诗句中与地理密切联系的不计其数,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将其融入教学深入挖掘古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丰富学生想象,提高学习兴趣
古诗歌具有简洁生动、意境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其对地理的审美情趣[2]。如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让学生眼前浮现冷锋来势之猛风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说明气团和锋面带来的天气变化;刘禹锡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则展现了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
(三)弘扬传统文化,实现育人目标
新课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3]。古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环境倫理内容。如《荀子·王制篇》中的“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就说明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古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诗歌与自然地理教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开首两句,写诗人登庐山时已届孟夏,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4]。由于近地面大气随高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变化,景观也相应发生变化。该诗短短四句,就把“高山谷地,时节不一”与“聚落景观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纪述和描写,写出了山麓和山顶由于海拔高差而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该诗句都得到很好的运用。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一章中,既可作为课堂导入,也可引入试题。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高中必修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课中,则可配以山地垂直景观图,从读诗、析诗到图片内容,引导学生随诗人“上山”,感受诗句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差异。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则以庐山为例,描写气候垂直变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则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此外,还有如“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写出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受季风气候影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反映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特点。
(二)古诗歌与人文地理教学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
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一课中,古时四川盆地西北部系列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北部属秦岭,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如今的四川盆地,交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的铁路有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川黔线等,航空线四通八达,此外还有长江便利的水运。通过今昔对比,可感受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四川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此外,如“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说明了销售要注意运输成本,还体现了商业网点效益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商业网点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则降低经济效益。
(三)古诗歌与区域地理教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可结合下面的问题导入新课:欣赏《敕勒歌》,通过歌曲描述看到的画面?歌词中描写的是哪里?
讲完西北地区辽阔的大草原之后,接着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成“走马川,行雪海,平沙茫茫黄入天”,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既有辽阔草原也有雄浑大漠,最后改为“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知晓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唤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此外,在讲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观时,可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风沙茫茫大如天”一系列诗句,让学生感受从东到西水平方向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并分析形成经度地带性的原因:由于从东到西离海洋渐远,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三、古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地理教学中引用古诗歌,可作为兴奋剂活跃课堂氛围,但古诗歌的运用要适时恰当,不刻意牵强,如果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就会造成哗众取宠、故意卖弄之嫌。
2.学生易接受生动、直观的知识和事物,古诗歌简短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生活气息,用于教学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但古诗歌的选择要浅显易懂,最好是学生熟悉的,否则讲解诗文、解释词意就要费上许多口舌,影响教学的流畅与进度。
3.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歌,还应注意诗歌艺术性、思想性和地理性的给合,以有助于教学目标能更好的实现。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古诗歌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熟知和理解古诗歌,才能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运用,渗透古诗歌元素。
参考文献:
[1]贺小燕. 浅谈高中地理学科的定量与定性特点[J]. 地理教学,2017,(04):7-9.
[2]黄蝶. 古诗词与地理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09, (06):92-93.
[3]李敬. 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丁帅. 诗和地理[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1.
[5]严璟. 感受地理学习的无穷趣味[J]. 新课程(综合版),2012,(12):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