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国家提出加速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在专家看来,“十四五”期间将会出现机场建设的热潮,相关航空枢纽建设进入各级“十四五”规划的可能性很大。与此同时,机场建设差异化的发展定位不容忽视。
机场项目“扎堆”
重庆于今年6月确定了第二机场的选址,取名“正兴国际机场”的新机场确定在重庆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区,距离重庆市中心40公里,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约60公里,最迟2035年建成投用。
广州日前也确定了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该机场T3航站楼建成后,白云机场客运量将达每年9000万人次。2019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339万人次。
除了已建成双机场的北京和上海,目前已在建设或规划第二机场的城市还有成都、西安、昆明等。
此外,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深圳机场未来国际航线数量将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
在交通运输部对江苏交通强国建设的批复中,苏州机场也榜上有名,而在此之前,GDP近2万亿元的苏州一直期盼有自己的城市机场。
业务层面利好机场建设的相关政策也开始推出,中国民航局近日下发《关于2020/21年冬春航季国内航线航班评审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国内航线航班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之一即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调整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200万间的32个机场至北上广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
机场项目“扎堆”的背后体现了当前双循环经济模式下新的基建风口。
中央财经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速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这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高铁货运与航空物流市场需求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机场建设热潮即将出现。”
双机场或是地方“十四五”规划热点
“‘十四五’期间,也是中国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合理规划机场布局,加快机场建设,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体系,最大的短板就是内需的消费力不足,无法完全消化中国用于出口的产能。”
“在贸易冲突风波不断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提高国内的内需能力。我们必须提高内部生产力的增速。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超级机场的推进和落地,就是加速中国内部人的流动、资本的流动、产业的流动。”李锦说。
业内人士表示,公路、铁路、民航最有竞争力的区间分别是500公里以下、500公里至1000公里之间、1000公里以上。高铁因速度优势,竞争力可以覆盖到1500公里,但是距离更长的情况下,还是飞机运输更有优势。
据了解,目前国外很多大都市都实现了双机场甚至多机场配置,首尔、东京、大阪、曼谷、迪拜、巴黎、罗马等城市均有双机场,纽约、伊斯坦布尔等城市拥有三机场,伦敦甚至有6座机场。
日前颁布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安徽、湖南自贸区建设方案及浙江自贸区扩容建设方案中都提到了加强航空港建设的内容。
在李锦看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人口规模的膨胀下,铁路系统承载不了,必须扩大更多更便捷的通道,一些城市第二、第三机场的上马和投入使用迫在眉睫。
直接促进要素流動,并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机场对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带动作用可谓非常显著。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交通规划(修编)》显示,围绕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规划在机场引入广中珠澳高铁和广河高铁,以及相关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实现白云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珠三角各城市60分钟通达。
机场建设新规划完善了城市的交通物流网,利好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媒体援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白云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值29.9亿元、带动广东省GDP值增长120亿元。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于2019年9月曾表示,“十三五”以来,民航局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会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成都、重庆5个国际航空枢纽,以及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的战略规划。与此同时,也在推进西安、北京“双枢纽”战略规划的编制。
有专家曾表示,重庆应争取第二机场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在专家看来,若重庆第二机场进入“十四五”规划,将在资金等多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此前,北京大兴机场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成都天府机场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说,面向“十四五”,城市单一机场已难担大任,各地第二机场或将成规划热点,但对于正在规划“双枢纽”建设的地区来说,要兼顾差异化的发展定位,以城市群为着眼点,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功能上的协同。
(《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9期)
机场项目“扎堆”
重庆于今年6月确定了第二机场的选址,取名“正兴国际机场”的新机场确定在重庆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区,距离重庆市中心40公里,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约60公里,最迟2035年建成投用。
广州日前也确定了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该机场T3航站楼建成后,白云机场客运量将达每年9000万人次。2019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339万人次。
除了已建成双机场的北京和上海,目前已在建设或规划第二机场的城市还有成都、西安、昆明等。
此外,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深圳机场未来国际航线数量将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
在交通运输部对江苏交通强国建设的批复中,苏州机场也榜上有名,而在此之前,GDP近2万亿元的苏州一直期盼有自己的城市机场。
业务层面利好机场建设的相关政策也开始推出,中国民航局近日下发《关于2020/21年冬春航季国内航线航班评审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国内航线航班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之一即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调整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200万间的32个机场至北上广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
机场项目“扎堆”的背后体现了当前双循环经济模式下新的基建风口。
中央财经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速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这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高铁货运与航空物流市场需求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机场建设热潮即将出现。”
双机场或是地方“十四五”规划热点
“‘十四五’期间,也是中国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合理规划机场布局,加快机场建设,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体系,最大的短板就是内需的消费力不足,无法完全消化中国用于出口的产能。”
“在贸易冲突风波不断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提高国内的内需能力。我们必须提高内部生产力的增速。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超级机场的推进和落地,就是加速中国内部人的流动、资本的流动、产业的流动。”李锦说。
业内人士表示,公路、铁路、民航最有竞争力的区间分别是500公里以下、500公里至1000公里之间、1000公里以上。高铁因速度优势,竞争力可以覆盖到1500公里,但是距离更长的情况下,还是飞机运输更有优势。
据了解,目前国外很多大都市都实现了双机场甚至多机场配置,首尔、东京、大阪、曼谷、迪拜、巴黎、罗马等城市均有双机场,纽约、伊斯坦布尔等城市拥有三机场,伦敦甚至有6座机场。
日前颁布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安徽、湖南自贸区建设方案及浙江自贸区扩容建设方案中都提到了加强航空港建设的内容。
在李锦看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人口规模的膨胀下,铁路系统承载不了,必须扩大更多更便捷的通道,一些城市第二、第三机场的上马和投入使用迫在眉睫。
直接促进要素流動,并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机场对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带动作用可谓非常显著。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交通规划(修编)》显示,围绕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规划在机场引入广中珠澳高铁和广河高铁,以及相关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实现白云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珠三角各城市60分钟通达。
机场建设新规划完善了城市的交通物流网,利好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媒体援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白云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值29.9亿元、带动广东省GDP值增长120亿元。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于2019年9月曾表示,“十三五”以来,民航局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会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成都、重庆5个国际航空枢纽,以及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的战略规划。与此同时,也在推进西安、北京“双枢纽”战略规划的编制。
有专家曾表示,重庆应争取第二机场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在专家看来,若重庆第二机场进入“十四五”规划,将在资金等多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此前,北京大兴机场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成都天府机场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说,面向“十四五”,城市单一机场已难担大任,各地第二机场或将成规划热点,但对于正在规划“双枢纽”建设的地区来说,要兼顾差异化的发展定位,以城市群为着眼点,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功能上的协同。
(《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