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结直肠癌转移潜在标志物,研究氟尿嘧啶(5-FU)对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Lovo及SW480细胞至指数生长期后提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5-FU对此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用IC50的5-FU干预Lovo和SW480细胞后提取蛋白.对所提取的蛋白进一步行二维凝胶电泳,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异的点进行质谱检验和生物信息学
【机 构】
: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结直肠癌转移潜在标志物,研究氟尿嘧啶(5-FU)对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Lovo及SW480细胞至指数生长期后提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5-FU对此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用IC50的5-FU干预Lovo和SW480细胞后提取蛋白.对所提取的蛋白进一步行二维凝胶电泳,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异的点进行质谱检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验证5-FU作用前后两种细胞显著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 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根据预设条件筛选出:核内不均匀核糖核蛋白K(hnRNP K)、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Lovo细胞株中hnRNP K蛋白表达较SW480高,PDI蛋白表达较SW480低;5-Fu干预后,Lovo细胞株中hnRNP K蛋白表达下调程度较SW480显著,免疫荧光强度减弱,SW480细胞株中PDI蛋白表达上调幅度较Lovo细胞显著.免疫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hnRNP K和PDI表达在不同转移潜能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和SW480存在显著差异,5-FU干预后其表达有着规律性改变。
其他文献
外科术后感染有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是外科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比例最高的是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病死率与感染源有关,阑尾炎导致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仅为0.25%,胃和十二指肠、小肠及结直肠导致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分别为21%、38%和45%[1-3]。
晚期胃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最佳化疗方案尚未明确,有报道显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及口服S-1(替加氟、5-氯-2,4-二羟基吡啶和奥替拉西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析52例手术切除了原发病灶而未能切除肝转移病灶并进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及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检查比较化疗前后肝转移病灶数目及大小的变化: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原发肿瘤组织HSP70和HSP90的表达:分析HSP70和HSP90的表达与化疗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5-Fu)缓释植入剂对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只直肠癌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B组于瘤周植入5-FU缓释剂,剂量分别为200mg/kg和100 mg/kg;C、D组于瘤周注射5-FU注射液,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E组不予任何治疗.分别于给药后0、3、6、9和12 d,观察裸鼠生存情况、体质量变化及肿瘤体积,12 d后处死小鼠
1908年,英国的Miles和美国的Moynihan分别提出了直肠癌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perineal resection,APR),其后Gabriel报道了主要经过会阴完成游离的经会阴腹部直肠癌切除术.外科技术的进步、体位的变化,结合麻醉、输血等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APR,并成为20世纪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即便目前保肛手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常规的APR依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期肝切除术合适的肝转移瘤切缘宽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行肝肠同期切除的39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肝转移瘤切缘宽度小于1cm和大于或等于1 cm分为A、B两组.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的生存期.结果 A组患者14例,B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 link,Ebscohost,Elsevier Wiley Inter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搜集1989年1月至2009年3月关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对照研究,对一期和二期手术组患者的
目的 评估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预防造口旁疝的结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Miles术)手术的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经腹膜经腹直肌乳头型造口,试验组加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观察造口并发症及随访造口旁疝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8例(26.7%)出现造口旁疝;观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术前或术后放疗均能降低可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外科学(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组织病理学(环周切缘阳性)等局部复发高危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手术前后放疗的疗效已经需要进行重新评定。本研究前瞻性地对比了直肠癌术前常规短程放疗与术后选择性放化疗的疗效差异。
胃窦癌患者经远端胃次全切除后,无论行Birroth Ⅰ或BirrothⅡ式吻合,均会对患者的消化吸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常发生输入袢梗阻、输出袢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此外,幽门括约肌的丧失使食物迅速排空至小肠也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我院于2004年7-12月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12例胃窦癌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