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各地坚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开展绿色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对办好县域中小学教育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一、开展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目前关于师德建设的各种会议开的多,签订的责任书多,写在墙上、停留在书面上的多,需要进一步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育培训机构不够规范
无证经营和缺乏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未在教育部门注册备案。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
(三)有偿家教现象仍有存在的市场
仍然存在个别教师办辅导班和在培训机构兼职现象。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甚至有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达万元以上。
(四)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
中学生在校时间长,重成绩、重分数,文体活动少,课后作业多。有的教师因为满堂灌 ,教法单一 ,学生学习气氛低、效率低 ,就课内损失课外补 ,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家庭沟通机制不畅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不紧,沟通形式单一、缺少“互动”、沟通频率过低。
二、開展绿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全面强化师德教育。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觉担负起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二)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发挥监察委员会对公权力全覆盖的作用
遏制乱办班、有偿补课等行为。既重视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分,又重视对其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
1.制定更为明晰的培训机构设立与营运管理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应避免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思想,专门制定针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机构教师、课程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考察和评价。监督培训机构对国家、地方出台的教育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以及在办学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情况。
2.针对隐藏在居民区内的“三无机构”
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鼓励群众、学生、家长、正规机构行使监督举报职责。加大对破坏培训行业整体环境、影响培训行业良性发展的非正规机构的处罚力度,逐步提高正规机构和正规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对培训行业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
1.落实国家课程,严格作息时间
推动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不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不挤占艺术课、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班会及团队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各学校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违规组织学生补课或上新课。
2.科学设计作业,严控考试次数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设计学生作业,坚持少而精布置家庭作业。严禁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严禁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单元测试、统考、联考或其他学科竞赛活动。
3.规范从教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把好“备、上、听、评”各环节,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严禁强迫或变相要求学生统一征订或购买教辅材料及课外用书,不得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不得滥编、滥发、乱用教辅资料。
4.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减轻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压力
通过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长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选择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转变家长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沟通联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三个关键性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立德树人作用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
学校要与家庭形成教育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共同担负起促进和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各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形成家校联手育人的风尚。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3.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各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开展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目前关于师德建设的各种会议开的多,签订的责任书多,写在墙上、停留在书面上的多,需要进一步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育培训机构不够规范
无证经营和缺乏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未在教育部门注册备案。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
(三)有偿家教现象仍有存在的市场
仍然存在个别教师办辅导班和在培训机构兼职现象。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甚至有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达万元以上。
(四)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
中学生在校时间长,重成绩、重分数,文体活动少,课后作业多。有的教师因为满堂灌 ,教法单一 ,学生学习气氛低、效率低 ,就课内损失课外补 ,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家庭沟通机制不畅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不紧,沟通形式单一、缺少“互动”、沟通频率过低。
二、開展绿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全面强化师德教育。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觉担负起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二)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发挥监察委员会对公权力全覆盖的作用
遏制乱办班、有偿补课等行为。既重视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分,又重视对其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
1.制定更为明晰的培训机构设立与营运管理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应避免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思想,专门制定针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机构教师、课程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考察和评价。监督培训机构对国家、地方出台的教育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以及在办学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情况。
2.针对隐藏在居民区内的“三无机构”
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鼓励群众、学生、家长、正规机构行使监督举报职责。加大对破坏培训行业整体环境、影响培训行业良性发展的非正规机构的处罚力度,逐步提高正规机构和正规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对培训行业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
1.落实国家课程,严格作息时间
推动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不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不挤占艺术课、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班会及团队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各学校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违规组织学生补课或上新课。
2.科学设计作业,严控考试次数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设计学生作业,坚持少而精布置家庭作业。严禁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严禁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单元测试、统考、联考或其他学科竞赛活动。
3.规范从教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把好“备、上、听、评”各环节,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严禁强迫或变相要求学生统一征订或购买教辅材料及课外用书,不得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不得滥编、滥发、乱用教辅资料。
4.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减轻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压力
通过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长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选择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转变家长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沟通联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三个关键性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立德树人作用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
学校要与家庭形成教育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共同担负起促进和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各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形成家校联手育人的风尚。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3.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各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