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体育课程观”的出现,给了高校体育改革指导意见,使改革有了新方向。本文基于“大体育课程觀”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探讨。并从课程开放性、教师认识、习惯养成、评价多元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一些高校体育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大体育课程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一、大体育课程观的特征
(一)内容具有开放性
大体育课程观下,现代运动和技术得以施展拳脚,成为体育学习的纽带。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下,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一些社会流行、受学生欢迎并且学生能够完成的体育项目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更为开放。高校开始体育课程改革,不断进行体育学习范围的扩大,根据自身的特色,将适合的休闲娱乐、民族项目和一些社会上受欢迎的项目加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新课改下,高校顺应潮流构建开放式的体育学习内容和氛围,打破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出体育的开放性特征。
(二)时空具有延展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并未取得大的成果,教学中,教学目的和计划仍然是关注的核心,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活动和课堂教学脱节,这样的体育和日常体育锻炼是分开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周只有两节课,教学时间少,学生拥有的充足的课余锻炼时间,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开展体育活动。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教学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开展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将打破时空局限,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将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
二、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大体育课程观提出的时间较短,对这个观念认识还存在不足,通过对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得知,大部分教师对“大体育课程观”还处于一无所有的状态,了解的占少数,利用资料向体育教师介绍“大体育课程观”后,少数教师认为这种观念下改革是没有必要的。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大体育课程观”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认同,这一现状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对象受到局限,课外锻炼和校外体育没有纳入课改范围,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没有得到提高。
(二)传统思维禁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都是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虽然体育课改已经全面并多次地开展,但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还以运动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以运动技术掌握的程度为评价指标,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传统的授课习惯没有得到改革,高校体育发展将受到制约,体育课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三)评价指标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量化情况是主要评价方式。评价的指标有三项,即运动技术、考评和达标分数。这种评价模式是静态的结果式评价忽视学生动态的体育学习,是一种不全面的不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体育的发展。另外,这种情况考虑面小。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对体育的情感被排除在外,得出的评价不够客观。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开放性
新课改下,高校的体育必须要顺应改革趋势,更新自身的体育课程。首先,提高开放性,打破课本和大纲的局限,引进一些社会流行的、学生喜欢的体育项,增加体育项目的娱乐性,改变一些陈旧的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
(二)更新观念
新课改下,高校教师要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和校外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体育课成为连接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的桥梁,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性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开展的体育活动,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锻炼。大体育课程观下,高校体育学习内容进行了一定调整,除了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也成为体育学习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在时空上得到延伸,同时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
(三)习惯养成是重点
新课改后,高校体育课程得到了发展。在大体育课程观的指导下,体育学习将不再受课堂学习的局限,课堂教学不止要注重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授课形式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只强调授课手段的创新,忽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多元化
大体育课程观下,高校的体育得到发展,学习空间不再受课堂的局限,延伸到了课外和校外。因此,体育评价也要改进,将课外和校外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的结合,在帮助学生习得体育技术和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结语
新课改以来,高校体育得到发展,成效虽有,但也存在改革误区。大体育课程观的出现,给了改革新的方向,也避免了一些误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增强,课堂更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另外,开放性也要求体育考核更加多元,因此,课外的体育活动也进入到体育考核范围,这一切都促进了高校体育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赫.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优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06).
[2]张莹.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以重庆科技学院体育健康课教学改革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
关键词:大体育课程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一、大体育课程观的特征
(一)内容具有开放性
大体育课程观下,现代运动和技术得以施展拳脚,成为体育学习的纽带。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下,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一些社会流行、受学生欢迎并且学生能够完成的体育项目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更为开放。高校开始体育课程改革,不断进行体育学习范围的扩大,根据自身的特色,将适合的休闲娱乐、民族项目和一些社会上受欢迎的项目加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新课改下,高校顺应潮流构建开放式的体育学习内容和氛围,打破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出体育的开放性特征。
(二)时空具有延展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并未取得大的成果,教学中,教学目的和计划仍然是关注的核心,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活动和课堂教学脱节,这样的体育和日常体育锻炼是分开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周只有两节课,教学时间少,学生拥有的充足的课余锻炼时间,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开展体育活动。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教学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开展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将打破时空局限,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将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
二、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大体育课程观提出的时间较短,对这个观念认识还存在不足,通过对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得知,大部分教师对“大体育课程观”还处于一无所有的状态,了解的占少数,利用资料向体育教师介绍“大体育课程观”后,少数教师认为这种观念下改革是没有必要的。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大体育课程观”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认同,这一现状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对象受到局限,课外锻炼和校外体育没有纳入课改范围,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没有得到提高。
(二)传统思维禁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都是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虽然体育课改已经全面并多次地开展,但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还以运动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以运动技术掌握的程度为评价指标,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传统的授课习惯没有得到改革,高校体育发展将受到制约,体育课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三)评价指标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量化情况是主要评价方式。评价的指标有三项,即运动技术、考评和达标分数。这种评价模式是静态的结果式评价忽视学生动态的体育学习,是一种不全面的不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体育的发展。另外,这种情况考虑面小。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对体育的情感被排除在外,得出的评价不够客观。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开放性
新课改下,高校的体育必须要顺应改革趋势,更新自身的体育课程。首先,提高开放性,打破课本和大纲的局限,引进一些社会流行的、学生喜欢的体育项,增加体育项目的娱乐性,改变一些陈旧的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
(二)更新观念
新课改下,高校教师要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和校外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体育课成为连接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的桥梁,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性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开展的体育活动,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锻炼。大体育课程观下,高校体育学习内容进行了一定调整,除了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也成为体育学习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在时空上得到延伸,同时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
(三)习惯养成是重点
新课改后,高校体育课程得到了发展。在大体育课程观的指导下,体育学习将不再受课堂学习的局限,课堂教学不止要注重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授课形式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只强调授课手段的创新,忽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多元化
大体育课程观下,高校的体育得到发展,学习空间不再受课堂的局限,延伸到了课外和校外。因此,体育评价也要改进,将课外和校外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的结合,在帮助学生习得体育技术和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结语
新课改以来,高校体育得到发展,成效虽有,但也存在改革误区。大体育课程观的出现,给了改革新的方向,也避免了一些误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增强,课堂更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另外,开放性也要求体育考核更加多元,因此,课外的体育活动也进入到体育考核范围,这一切都促进了高校体育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赫.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优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06).
[2]张莹.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以重庆科技学院体育健康课教学改革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