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一直是生物学科乃至社会进步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许多科学的知识,为日后的改革创新打下基础。但笔者认为教师更应该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精神,简单的实验创新或者是思维创新均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贡献。本文将从如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强调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分析这三方面进行展开。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非常缺乏创新型人才,学校本就是为了培养社会后备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将创新实验和创新教学当成教育的一大目标。虽然高考制度制约着高中教师的创新发展,但笔者相信若是教师能够在高中阶段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我们社会的未来将会显著改变。
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可以让教师的实验教学变得省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结合当下研究热点
很多教材上的资料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但若是教师能够结合当下热点,那么学生就会认为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更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开年的猪瘟、国外的蝗灾到影响至今的疫情都和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疫情让学生提出和本次新冠病毒有关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学生会提出“病毒的感染途径有哪些?人类又是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翻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
(二)转变思维,获取新的知识
生物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过程都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在课堂上总是会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学生从而丧失对实验的兴趣,乃至排斥生物学科,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不正确导致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转变思维,并不是一帆风顺便是成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反而能比一开始就成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就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的条带和别人相比会少,或者是和书上的不一致,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仔细对比一下少的到底是什么色素,就可以引出新的思考问题。例如少的胡萝卜素的话,那么就可能是因为分离色素时间过长导致胡萝卜素已经跑离了滤纸。若是没有了条带则有可能是加色素的时候不小心溶解在层析液中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增长学生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提高实验过程的地位
当今的学生和家长逐渐变得唯结果论,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实验的成功与否才是参与实验的主要目的。但实际上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过程才是学生更需要掌握的。只有当学生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背后的含义,学生才有可能创新实验,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例如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作为例子,在生物教材上所选择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是并不是只有菠菜才能够提取出叶绿素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来当作实验材料,提取叶绿素。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少学生难以提取叶绿素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材料出发,思考自己所带来的植物是否含有实验中所需要的四种色素。例如有些学生带来了红苹果,那么在提取叶绿素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提取到和书本上一致的色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来思考哪些植物没有叶绿素,哪些有,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又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形式。通过这样改变实验材料来做实验,有时候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会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准备材料以及按部就班的操作,虽然会得到和教材上一致的结果,但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留一组学生按照课本步骤进行实验,其他小组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利用实验室中的材料对实验进行创新,并写出自己创新的原因和结论。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除了通過改变实验材料的方式之外,其实为了验证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实验方法。例如对于植物向光性运动的实验,除了将植物置于纸盒中并投射一个光源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定期去观察向日葵等典型向光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阳光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将一个实验目的用多种实验方法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三、学会让学生自主分析
只注重实验结果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提升。学生掌握了实验流程和实验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不会主动分析问题,那么这个实验就可以算的上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才有可能获得进步,只有思考才有可能创新。
例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剖析这次实验为什么要有这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意。例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为什么要求学生拿的是紫色洋葱呢?为什么要求学生撕下薄薄的一层?等等,只有当学生能够想到这其中的含义时,学生重新做这样的实验时,就可能会选择其他有颜色的植物来进行实验。或者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以及若是自己是实验设计者,会如何进行改进。以“叶绿素提取和分离”为例,学生发现自己的色素过浅,和其他小组交流经验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可能是自己选用的材料不够深,或者是滴在滤纸上的液体过少。只有当学生亲身经历过,学生才会将问题记得更加深刻。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学生和他人个性化的标志,生物教师应该主动改变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实验,带领学生质疑一切。只有保持怀疑的态度,才会有可能获取新的灵感;只有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才有可能将实验成功完成。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有可能既学到知识,又养成探索求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47.
[2]李飞平,赵伟伟.高中生物化学实验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7.
[3]董青梅.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高考,2020(25):38+40.
★ 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0028。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非常缺乏创新型人才,学校本就是为了培养社会后备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将创新实验和创新教学当成教育的一大目标。虽然高考制度制约着高中教师的创新发展,但笔者相信若是教师能够在高中阶段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我们社会的未来将会显著改变。
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可以让教师的实验教学变得省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结合当下研究热点
很多教材上的资料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但若是教师能够结合当下热点,那么学生就会认为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更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开年的猪瘟、国外的蝗灾到影响至今的疫情都和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疫情让学生提出和本次新冠病毒有关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学生会提出“病毒的感染途径有哪些?人类又是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翻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
(二)转变思维,获取新的知识
生物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过程都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在课堂上总是会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学生从而丧失对实验的兴趣,乃至排斥生物学科,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不正确导致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转变思维,并不是一帆风顺便是成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反而能比一开始就成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就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的条带和别人相比会少,或者是和书上的不一致,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仔细对比一下少的到底是什么色素,就可以引出新的思考问题。例如少的胡萝卜素的话,那么就可能是因为分离色素时间过长导致胡萝卜素已经跑离了滤纸。若是没有了条带则有可能是加色素的时候不小心溶解在层析液中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增长学生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提高实验过程的地位
当今的学生和家长逐渐变得唯结果论,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实验的成功与否才是参与实验的主要目的。但实际上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过程才是学生更需要掌握的。只有当学生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背后的含义,学生才有可能创新实验,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例如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作为例子,在生物教材上所选择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是并不是只有菠菜才能够提取出叶绿素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来当作实验材料,提取叶绿素。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少学生难以提取叶绿素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材料出发,思考自己所带来的植物是否含有实验中所需要的四种色素。例如有些学生带来了红苹果,那么在提取叶绿素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提取到和书本上一致的色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来思考哪些植物没有叶绿素,哪些有,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又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形式。通过这样改变实验材料来做实验,有时候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会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准备材料以及按部就班的操作,虽然会得到和教材上一致的结果,但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留一组学生按照课本步骤进行实验,其他小组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利用实验室中的材料对实验进行创新,并写出自己创新的原因和结论。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除了通過改变实验材料的方式之外,其实为了验证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实验方法。例如对于植物向光性运动的实验,除了将植物置于纸盒中并投射一个光源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定期去观察向日葵等典型向光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阳光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将一个实验目的用多种实验方法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三、学会让学生自主分析
只注重实验结果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提升。学生掌握了实验流程和实验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不会主动分析问题,那么这个实验就可以算的上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才有可能获得进步,只有思考才有可能创新。
例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剖析这次实验为什么要有这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意。例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为什么要求学生拿的是紫色洋葱呢?为什么要求学生撕下薄薄的一层?等等,只有当学生能够想到这其中的含义时,学生重新做这样的实验时,就可能会选择其他有颜色的植物来进行实验。或者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以及若是自己是实验设计者,会如何进行改进。以“叶绿素提取和分离”为例,学生发现自己的色素过浅,和其他小组交流经验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可能是自己选用的材料不够深,或者是滴在滤纸上的液体过少。只有当学生亲身经历过,学生才会将问题记得更加深刻。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学生和他人个性化的标志,生物教师应该主动改变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实验,带领学生质疑一切。只有保持怀疑的态度,才会有可能获取新的灵感;只有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才有可能将实验成功完成。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有可能既学到知识,又养成探索求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47.
[2]李飞平,赵伟伟.高中生物化学实验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7.
[3]董青梅.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高考,2020(25):38+40.
★ 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