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姜老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提出这样的理念?
姜毅:基于人性,改善教师角色意识和行为能力,提升工作成效,服务于孩子。而人性的基点为健康与尊严。这里的健康包括健康知识的传授、健康习惯的养成;尊严包括自尊、他尊、尊重自然。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综合性,课程强调着眼人性基点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与安全避险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人性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点,将学生对于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基本诉求放在所有工作的目标首位。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要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角色定位,及以往发号施令式的操练教学。转而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视角审视我们的教育教育学行为,因为只有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的教学才具有最大效能,也只有学生融入身心和改变身心的教育才具有真正意义。
本刊记者: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您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落实这些工作重点?
姜毅:工作室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着手学科教学、着眼人性完善,向教育领域延伸。尽管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学科。但通过体育教学既能够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良好发展。还能够以体育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乃至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全人发展的学科视角,我们一直努力推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化课堂教学。
第一,将原本共生于常态课堂教学的隐性课程体系显性化,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当我们的教学关注热点还停留在不断完善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和实践运用的运动体系时,身心生态教育的教育视野已经推进到身体知觉、道德雕塑和智能激发的全人教育层面。为此,教师若想实现课程目标和提升教学效能,就必须在教学设计准备阶段将原本处于随机自发和不受调控的全人教育进行显性操作,从而形成运动线、德育线和智能线和谐共生、交融发展的人性教育范式。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人性化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捕捉教学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将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是践行完善人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客观对待学生的个性表现,并在课程体系乃至全人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积极引导,才可能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收获学生的身心融入和能力生成。当我们在课堂中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见解,看到他们的不同参与表现,乃至发现他们的不同能力发展,这都将是人性教育的生态构成和特征表现。
本刊记者:工作室的人性教育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工作室在活動开展、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姜毅:从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职能,以及我省四地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名师工作室与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院等教研和师训机构在职能上有诸多重叠之处。尽管名师工作室可以发挥紧密、小巧和灵活的优势对基层主流教研形式进行补充,但由于名师工作室在业务引领方面的柔性管理现状,使得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而名师工作室的群体汇聚更多是基于自我实现和自身发展的主观愿望,故在工作室的运行管理和研修方式上不能照搬传统教研主管部门的工作方法。
第一,以软式教研活动为主。本工作室成员分布于全省各地,除非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活动外,一般不采用现场实体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除了考虑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事务繁多且难于脱身,还因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让网络教研基本替代传统的现场实体教研。特别在教师自身发展意愿强烈的前提下,大家借助网络视频、聊天室和其他交互软件等网络工具,开展“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我的课堂教学展示”“能人引领”等“软式”教研活动,同样可以达到学习交流和研讨提升等一般研修目的。这能够通过最低的教研投入产生最大能效比的教研实绩。
第二,以柔性管理方式为主。名师工作室虽然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发起和提供经费支持,但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量和参与名师工作室的考核结果并不计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大家参与工作室活动更多是为了把握一次特别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活动表现,往往不如传统的实体行政教研那样容易掌控。工作室管理更多是以导师人格魅力和教师自我认同为约束,这样的软性管理方式将会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管理的基本常态。事实表明,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成员来讲反而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以量化评价办法为主。本工作室结合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价办法,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对工作室成员进行研修情况考核。从参加活动的次数、形式和收获,到个人成长的成绩、荣誉和感悟,都需要提供细致的过程材料和考核证明。在这个量化考核环节上,所有人在考核办法面前一视同仁,考核过程和佐证材料也在网络上完全公开,并根据最终的考核情况由省里统一颁发证书。这对激发学员研修热情和提升研修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姜毅:基于人性,改善教师角色意识和行为能力,提升工作成效,服务于孩子。而人性的基点为健康与尊严。这里的健康包括健康知识的传授、健康习惯的养成;尊严包括自尊、他尊、尊重自然。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综合性,课程强调着眼人性基点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与安全避险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人性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点,将学生对于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基本诉求放在所有工作的目标首位。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要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角色定位,及以往发号施令式的操练教学。转而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视角审视我们的教育教育学行为,因为只有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的教学才具有最大效能,也只有学生融入身心和改变身心的教育才具有真正意义。
本刊记者: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您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落实这些工作重点?
姜毅:工作室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着手学科教学、着眼人性完善,向教育领域延伸。尽管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学科。但通过体育教学既能够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良好发展。还能够以体育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乃至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全人发展的学科视角,我们一直努力推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化课堂教学。
第一,将原本共生于常态课堂教学的隐性课程体系显性化,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当我们的教学关注热点还停留在不断完善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和实践运用的运动体系时,身心生态教育的教育视野已经推进到身体知觉、道德雕塑和智能激发的全人教育层面。为此,教师若想实现课程目标和提升教学效能,就必须在教学设计准备阶段将原本处于随机自发和不受调控的全人教育进行显性操作,从而形成运动线、德育线和智能线和谐共生、交融发展的人性教育范式。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人性化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捕捉教学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将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是践行完善人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客观对待学生的个性表现,并在课程体系乃至全人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积极引导,才可能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收获学生的身心融入和能力生成。当我们在课堂中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见解,看到他们的不同参与表现,乃至发现他们的不同能力发展,这都将是人性教育的生态构成和特征表现。
本刊记者:工作室的人性教育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工作室在活動开展、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姜毅:从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职能,以及我省四地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名师工作室与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院等教研和师训机构在职能上有诸多重叠之处。尽管名师工作室可以发挥紧密、小巧和灵活的优势对基层主流教研形式进行补充,但由于名师工作室在业务引领方面的柔性管理现状,使得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而名师工作室的群体汇聚更多是基于自我实现和自身发展的主观愿望,故在工作室的运行管理和研修方式上不能照搬传统教研主管部门的工作方法。
第一,以软式教研活动为主。本工作室成员分布于全省各地,除非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活动外,一般不采用现场实体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除了考虑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事务繁多且难于脱身,还因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让网络教研基本替代传统的现场实体教研。特别在教师自身发展意愿强烈的前提下,大家借助网络视频、聊天室和其他交互软件等网络工具,开展“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我的课堂教学展示”“能人引领”等“软式”教研活动,同样可以达到学习交流和研讨提升等一般研修目的。这能够通过最低的教研投入产生最大能效比的教研实绩。
第二,以柔性管理方式为主。名师工作室虽然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发起和提供经费支持,但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量和参与名师工作室的考核结果并不计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大家参与工作室活动更多是为了把握一次特别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活动表现,往往不如传统的实体行政教研那样容易掌控。工作室管理更多是以导师人格魅力和教师自我认同为约束,这样的软性管理方式将会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管理的基本常态。事实表明,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成员来讲反而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以量化评价办法为主。本工作室结合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价办法,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对工作室成员进行研修情况考核。从参加活动的次数、形式和收获,到个人成长的成绩、荣誉和感悟,都需要提供细致的过程材料和考核证明。在这个量化考核环节上,所有人在考核办法面前一视同仁,考核过程和佐证材料也在网络上完全公开,并根据最终的考核情况由省里统一颁发证书。这对激发学员研修热情和提升研修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