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纸币交子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迄今有近一千年的历史,比欧洲纸币诞生早了六百多年。看似图案设计简单的交子,却承载着中国古人对社会政治理念、经济规律的深刻的理解。交子的诞生、流通、衰亡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收藏到的铜制宋代交子钞版以及纸币交子是钱币收藏品中的佼佼者。交子版面图案如木刻版画,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制作精美。交子所传达的货币文化信息到今天还是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比如:图案的最上面是10个铜钱,正面没有变化图案,反面5个不同角度的铜钱图案,表达中国古代先哲“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古人认为,对“天地”要有“敬畏”之心,把“天圆地方”理念放在纸币最上方,则是表达了人们应该对钱币有“敬畏”之心的希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钱不管从什么角度来描述都是钱,都是交换的中介,这是钱币的本质特征。铜钱币图放在图案的最上部分,可能含有“天赐富贵”的意思,希望人们合“道”、合理、合法地得到财富,多多益善。铜钱图案没有年号和币名,也表示了宋代的统治者早在近千年前就有成本和人力的考虑:交子的流通使用,不能够因为帝王更替、年号更迭而导致大量的回收和重新印刷。另外,币面下部分的图案描述了商贾之间贸易繁荣的景象,物质的交流带来了经济繁荣,货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积累。
宋代早期,四川地区因为铜料紧缺,普遍流通的是铁钱。铁在农耕社会里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铁钱的大量铸造,除了严重浪费生产资料资源外,就是使用起来极为不方便。比如“一贯”铁钱重二十五斤八两,买一匹布要付一百三十斤铁钱,这就制约和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许多商贾大户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了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大额交易,为了避免沉重的铁、铜铸币携带、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地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宋朝统治者认同并支持“交子”作为流通交换中介的简易性、合理性,于是,通过法律手段使“交子”真正成为了“法定纸币”。从民间的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
然而,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出现,也会有风风雨雨的考验。自从接管了交子的发行权之后,宋朝廷突然发现,纸币实在是个好东西!几乎不用什么本钱,只要在纸上印上图案和几个字,背面盖上官印,就可以当真金白银使用,换来实实在在的财富。于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廷改交子为钱引。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由政府统一设计制作、发行。钱引与交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置准备金、不许兑换、可以随意增发,这就为中国早期纸币打开了衰败之门,其情形也就自然急转直下了。除了宋孝宗等少数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之外,大多数皇帝都把发行纸币(包括交子、钱引和后来出现的会子)当成了增收的手段。在印刷术已经相當发达的宋代,手工印钞机开始全速运转,为皇帝们和贵族们提供了无数的可以任意消费任意挥霍的纸币,远离了对钱币的“敬畏”,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和丧失信用的纸币的消亡。
纸币是一种信用符号,只有当它代表了货币信用的时候,它才具有价值,才能够流通,才能够极大便利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一旦失去信用,它就变成了一张废纸。交子的出现和兴起,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和商业信用大发展的成果。而交子和其他中国古代纸币的衰亡,也正源自政府对货币信用的破坏性掠夺。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高度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支撑它的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能够强迫社会接受的实力。正是这一力量使其可以不受市场的约束,不必那么珍视自身的信用,从而毁掉了自身的信用、毁掉了纸币制度,也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近千年的宋交子以及铜钞版,在收藏家手里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品。但是,它承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它本身作为收藏品的经济价值。
编辑:刘亚荣
笔者收藏到的铜制宋代交子钞版以及纸币交子是钱币收藏品中的佼佼者。交子版面图案如木刻版画,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制作精美。交子所传达的货币文化信息到今天还是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比如:图案的最上面是10个铜钱,正面没有变化图案,反面5个不同角度的铜钱图案,表达中国古代先哲“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古人认为,对“天地”要有“敬畏”之心,把“天圆地方”理念放在纸币最上方,则是表达了人们应该对钱币有“敬畏”之心的希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钱不管从什么角度来描述都是钱,都是交换的中介,这是钱币的本质特征。铜钱币图放在图案的最上部分,可能含有“天赐富贵”的意思,希望人们合“道”、合理、合法地得到财富,多多益善。铜钱图案没有年号和币名,也表示了宋代的统治者早在近千年前就有成本和人力的考虑:交子的流通使用,不能够因为帝王更替、年号更迭而导致大量的回收和重新印刷。另外,币面下部分的图案描述了商贾之间贸易繁荣的景象,物质的交流带来了经济繁荣,货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积累。
宋代早期,四川地区因为铜料紧缺,普遍流通的是铁钱。铁在农耕社会里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铁钱的大量铸造,除了严重浪费生产资料资源外,就是使用起来极为不方便。比如“一贯”铁钱重二十五斤八两,买一匹布要付一百三十斤铁钱,这就制约和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许多商贾大户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了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大额交易,为了避免沉重的铁、铜铸币携带、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地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宋朝统治者认同并支持“交子”作为流通交换中介的简易性、合理性,于是,通过法律手段使“交子”真正成为了“法定纸币”。从民间的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
然而,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出现,也会有风风雨雨的考验。自从接管了交子的发行权之后,宋朝廷突然发现,纸币实在是个好东西!几乎不用什么本钱,只要在纸上印上图案和几个字,背面盖上官印,就可以当真金白银使用,换来实实在在的财富。于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廷改交子为钱引。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由政府统一设计制作、发行。钱引与交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置准备金、不许兑换、可以随意增发,这就为中国早期纸币打开了衰败之门,其情形也就自然急转直下了。除了宋孝宗等少数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之外,大多数皇帝都把发行纸币(包括交子、钱引和后来出现的会子)当成了增收的手段。在印刷术已经相當发达的宋代,手工印钞机开始全速运转,为皇帝们和贵族们提供了无数的可以任意消费任意挥霍的纸币,远离了对钱币的“敬畏”,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和丧失信用的纸币的消亡。
纸币是一种信用符号,只有当它代表了货币信用的时候,它才具有价值,才能够流通,才能够极大便利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一旦失去信用,它就变成了一张废纸。交子的出现和兴起,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和商业信用大发展的成果。而交子和其他中国古代纸币的衰亡,也正源自政府对货币信用的破坏性掠夺。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高度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支撑它的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能够强迫社会接受的实力。正是这一力量使其可以不受市场的约束,不必那么珍视自身的信用,从而毁掉了自身的信用、毁掉了纸币制度,也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近千年的宋交子以及铜钞版,在收藏家手里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品。但是,它承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它本身作为收藏品的经济价值。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