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的私塾教育,教材单一,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教法单一,就是反复诵读,口诵心惟;教学程序简单明了,《三字经》里记得很清楚,“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教学设备原始,别说现代化,连一支粉笔都没有;教学时间不长,大约六七年,如果从6岁发蒙,大概13岁以前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从3岁发蒙,大概10岁以前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果怎样呢?能够把“四书”“五经”熟读成诵。单从语文的角度来看,用6—7年时间,能够把“四书”“五经”熟读成诵,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生了,更何况还有琴棋书画的附属成效呢?不能不说,令人震撼。
  震惊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今天看来,古代私塾的读经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教学效果,正好符合了语文教育教学的两大原则,一是抓住黄金时机,二是遵循科学规律。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突触生长呈∩状的模型假说。神经突触在人刚出生时低,在2岁时增长速度达到人一生中的最高峰,4岁时是次高峰,8岁时是第二个次高峰,到13岁以后,大脑“记忆中心”的新神经细胞就停止成长了。13岁之前是孩子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2018年3月9日《参考消息》刊登的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7日消息)近 40年来,数以百计的脑科学专家对学习的“关键期”作了大量研究,其科学结论指向是,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而语言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年(大约8岁以前)。
  我国流传千年的读经教育正好抓住了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机,遵循了语文教育的科学规律。这不能不让我们赞叹祖先的智慧。看来,要开发孩子的语言智力,就必须抓住13岁之前这个语言功能发展的黄金时机。
  那么,我们今天可不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移植到语文课堂上呢?一旦移植了,会不会有惊人的成效呢?
  下面,我就试着以信阳市春华学校为例,来说明读经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跟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完美地融合,并且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请先看看春华学校的读经课程表。





  (注:包本,即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
  从这张课程表可以看出,春华学校对课程表中的经典都明确提出了诵读100遍的要求。事实上,凭着强大的记忆力,孩子们大概读到60遍的时候都能够背诵了。春华学校在四、六年级分别对“四书”和《诗经》《易经》进行包本背诵验收,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可以包本。
  春华学校原本是信阳市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小学,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不足,生源差,辖区内的学生大都转到城里去了,学校面临生存危机。从2016年开始,在吴迪校长的带领下,春华学校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让经典诵读进课堂,坚持常规教育和经典诵读教育两手抓,不到三年时间,把春华小学建设成一个河南省楷模学校。可以说春华学校用了短短6年时间,却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最经典的教育方法。事实证明,这也是经典诵读最佳的教育方法。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春华小学强调,1—6年级所有国学经典都必须诵读100遍。
  那么,具体该怎么诵读呢?
  首先,读经时的坐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雙脚踏地,左手压书,右手点读。
  其次,读经时的发音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调,不疾不徐,抑扬顿挫,字字读得清朗明白。《弟子规》言:“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教小孩读经,自幼应当教他读得清楚明白,同时也奠定他言语清晰的基础。
  第三,读经的质量要求:只求诵读,不求理解。因为,诵读是孩子的强项,而理解是其短板。所以,每天每章节诵读10遍,连续读10天,再滚雪球似的推进。老实读,大量读,每一本经典读到100遍。很多孩子大概读到60遍时就能包本了。即使这样也需要他遍数达到100遍,有些100遍后也背不下来。
  其实,13岁之前的孩童,其心智大致是一样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不足;善于学习语言、音乐,不善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因此,理论上让所有13岁之前的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都是可以的。通过百遍诵读,长久酝酿,一旦长大,经验丰富,即可触类旁通,其能力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之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诵读,与唱歌无异,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对孩子来说,与写作业相比,诵读实在是一件令自己愉快的事情。反复诵读,既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又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注力与记忆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育儿如同种植,要严格区分季节。0到3岁为第一季节,3到8岁为第二季节,9岁到13岁为第三个季节。错过种植的最佳时机,就会荒芜整个季节;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就要荒芜孩子的一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理想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黄金时机,遵循科学规律,抓住13岁之前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遵循学习语言要反复诵读的科学规律,让孩子们诵读圣贤的经典,培育圣贤君子的智能和德行,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用6年时间,为他的发展奠定一生的基础。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作者简介: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在教学《卖炭翁》时,我采用了“走进角色,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还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经过实践,我发现该教学方法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某一类型的人物。“走进角色”是指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亲密接触,抑或是将自己转换成作品中的人物,
期刊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编排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经过光阴的检验,篇篇经典;作品的气韵与作者彼时的人生处境也有跨越时空的同气相生。恰当组织单元教学任务,发掘其精神内涵、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对高中生有着极深远的引领意义。一、亦诗亦画,意象丰韵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说明文和其他阶段的一样,关注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用准确无误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客观地描述事物本质。《蟋蟀的住宅》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用语传神的说明性文章。本文的重难点就是从工具、选址、设计三个方面去感悟蟋蟀住宅的“伟大”。而如果仅仅是告诉学生这三个方面,那么学生只是知其然,而没有真正领悟所以然,所谓的“伟大”也只是书上是这样写的,老师是这么说的,根本没有真正地体会。那么如何利用说明文的教
期刊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准确地理解、表达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朗读无疑是培养这种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将结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诗歌名作《艾青诗选》为例,尝试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朗讀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进行,学生通过朗读揣摩文章
期刊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因“爱”而生成的主题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本我”的层面,而应该从爱自己到爱他人,再到爱社会。停课不停研,老师们深入地研读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核心素养开始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然而许多教师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混淆了“核心素养”与“核心素质”的概念,以致忽视了宝贵的教学理念。所谓“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平日学习语文时的修养,它包括才能、品格、技艺和学识等多个方面。目前,有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文化学识。透过核心素养落实拓展阅读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
期刊
习作单元的编制特色以单元导语、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为架构,提出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对习作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聚焦习作方法的传授,提出以写为主的读写新结合,突出习作教学的应用性。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就习作单元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单元整体设计,产生累积效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语页第一部分以罗丹(法国)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
期刊
一、巧搭主支架,使想象路径愈发清晰  想象作文不是天马行空般的胡思乱想,而应该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想象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载体中获得合理想象的方法,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到想象的有力凭借。譬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想要学生写好本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师需要通过对《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经典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小、少、牛、鸟”。认识两个偏旁:“犭”“鸟”。  2.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正确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1.“正反话”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比如:我说“上”,你对“下”。  2.揭题:大小多少。  3.读课题,强调“少”是
期刊
万丈高楼平地起,源于一张建筑设计图。学生的作文好比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习作前认真构思,能提高习作成功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我主张有备而作,构思先行。怎样才能有效构思,让构思促成习作的美妙之旅,我有这样一些实践。一、涂鸦式——让构思形象化  在写作教学中,利用涂鸦将脑海中难以捕捉的思维印在纸上,让朦胧的想法更形象具体,这就是一种构思。以三上习作二日记为例。一日之间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