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江湖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聚光灯聚焦于茅五剑、泸州老窖、洋河、水井坊、郎酒,甚至洋酒品牌时,您可曾关注低端白酒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模式?
  目前,低端白酒的发展分化与行业整合正在加速。低端白酒容量巨大,群雄混战,同样面临着品牌升级、异地扩张、渠道优化、执行力升级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主流低端白酒品牌敢为人先,走在了变革的路上。
  以下案例展示了低端白酒行业主要流派的营销模式,希望能为白酒企业提供新的视角和营销体验。
  走出中国,茅台与“小二”谁更能代表中国白酒?
  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求读者直接回答,因为确切的答案必须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得出。同时,回答此问题暂且意义不大,因为茅台和二锅头在国内外的替代性竞争都不是很强。
  然而,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小二”绝对有实力与茅台同台竞争“最受老外欢迎的中国白酒品牌”或者“海外知名度最高的白酒品牌”。
  我们对白酒行业的关注正是“茅台与小二式”的,我们过度地关注“茅台派”(代表正式的、高盈利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很少地关注“小二派”(代表草根的、盈利能力不被看好的低端白酒品牌)。
  正是因为过少地关注“小二派”,或者过少地关注自身的低端产品线,可能让众多白酒品牌错失了众多机会地带,或者可能失去了防御能力。
  那么如今的低端白酒行业的“形”(行业形态与竞争格局)与“势”(行业趋势与品牌竞争趋势)究竟如何?
  下面,笔者将集中为读者集中分析低端白酒行业的“形”与“势”,并相应提出策略性建议。
  
  低端白酒的全景定位
  主流低端价格带(餐饮):10元以下、10-20元、20-30元、30-40元
  主流低端价格带(流通):10元以下、10-20元、20-30元
  低端主销渠道:B、C、D类餐饮店,流通渠道与红白事为主,A、B类大超为辅
  一句话描述:低端白酒主销30元以下价位,主走低端餐饮、便民商超,依靠流通上量,更具有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快速消费品品牌的运作特征。
其他文献
“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啤酒从经济全球化高度和未来中国转型的宏观视角,提出了青岛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的战略,身为青啤国际化的有力推动者,金志国是如何诠释青啤的发展轨迹的呢?    构建“三维立体”的发展空间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专业化能力,这三者的结合实际上是为城市和企业构建了一个“二三维立体”的发展空间,而本土优势则是发展空间里的一种环境或者说资源。就像一个坐标图,横向标
期刊
在定位思考模型上,“减法”是有价值的;而在商业模型上,“加法”才最有价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家乐福与康师傅闹纠纷后,1月19日又传来与中粮因采购合同发生摩擦的消息。  零供关系“吃紧”,矛盾激化,但短时间又难以相互舍弃,恩怨何时了?  笔者认为,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不对等关系是必然存在的。表面上看,这两家都是平等的商家,而实际上,零售商是老板,供应商是打工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供应商是
期刊
不科学的品类命名造成一个致命的后果,即品类名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主要识别信号而商标成了陪衬。消费者选购时不是按照品牌名购买而是按品类购买,对保健酒企业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几年,众多白酒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纷纷进入保健酒行业(如五粮液推出黄金酒,茅台推出白金酒),激活了保健酒市场。中国的保健酒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从市场份额看,保健酒发展还很缓慢,其60个亿的市场份额与保健品900个亿相比,
期刊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决战。    2010年,物价不断上扬,催生出了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等层出不穷的民生热词。这一系列物价飞涨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高成本时代的到来。  作为调味品企业,在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共性问题面前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
期刊
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范,汾酒曾经有过三次辉煌;  一是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之一的《北齐书》,使汾酒一举成名;二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三是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品牌白酒惟一的甲等大奖章。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佼佼
期刊
牢牢占据清香板块制高点,并将清香白酒老大的优势不断放大,同时在此领域树立标杆,应当是汾酒东山再起的战略性任务。    2010年是汾酒发展历史上最激荡的一年。一年前,汾酒集团提出了“百亿目标”的宏伟设想,被业界很多人认为是“臆想”。2011年,当汾酒把耀眼的成绩“晒”于公众面前的时候,或许不再有人对汾酒的豪情产生质疑。  最新的数据显示,汾酒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实现净增长16亿
期刊
茅台的回归在于抓住了酱香型白酒的回归,但这不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而是茅台培育和引导的结果。汾酒要在自己赖以成名的清香型上做足文章,深度培育自己的忠实消费者。    汾酒贵为曾经的行业老大自然有其成为老大的理由。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已经印证了汾酒的文化底蕴,但近几年随着洋河和郎酒的崛起,以及泸州老窖高端品牌国窖1573的红遍全国,老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似乎失去了一个全国性品牌应有的
期刊
汾酒需要在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从汾酒近年来的动作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汾酒以加强市场开发、适时推出高端产品等举措,使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2009年,汾酒又以营销思路的调整和一系列变革,使公司的回暖得到了提速;2010年,已显现改革成效的汾酒,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汾酒在逐步实现名酒回归
期刊
本土葡萄酒在行业年递增30%的形势下,为何依然要靠拙劣的制假售假来维持生存?    昌黎是本土葡萄酒制造业的大本营,提起赤霞珠,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昌黎的品种和产地,这片孕育国内顶尖品牌的沃土,却因前不久CCTV曝光的若干葡萄酒厂造假售假事件而蒙羞。  本土葡萄酒在行业年递增30%的形势下,为何依然要靠拙劣的制假售假来维持生存?究竟是利益使然还是环境迫使?    品牌与质量:红色的迷惑    上世纪
期刊
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在产品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隐性的基因——文化。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这要求企业应当转变观念,转变营销方式,重视文化营销。  “汾酒有着几千年传统的酿造文化,所以我们认识到经营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