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效益和利益的创造者。本文以笔者所在企业为实例,思考解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13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动态开发机制。笔者所在企业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国有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改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对策。
1、人力资源现状
1.1 人员概况
现有在册职工833人,中层以上经营管理型人才87人。男职工580人,女职工253人。其中,20-29岁189人,占比22.69%,30-39岁281人,占比33.73%,40-49岁192人,占比23.05%,50-59岁171人,占比20.53%。
1.2 学历情况
拥有硕士学历8人,占比1%;大学学历377人,占比45.2%;大专学历254人,占30.4%。
1.3 持证情况
有职称的专业技术型人才51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54人。工程类职称457人,经济类11人,政工类27人,其他4人。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79人,二级注册建造师102人;注册安全工程师3人;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
1.4 近三年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
近三年招聘引进人数134人,离职人数124人(不含退休),流失人才中经营管理型人才11人,专业技术型人才62人。
2、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2.1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偏老化,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的人只有83人,会导致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不足,全员平均年龄38.6岁,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同时,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这部分骨干人员平均年龄偏大,高素质管理人才青黄不接,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学历情况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仅1%,反应了企业目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匮乏。企业员工有很大一部分大学及以上学历为第二学历,且部分人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工作不对口,存在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2.2工程技术型人才专业类别不够丰满,配置不太均衡,经营所需建造师等注册类证书持证人员偏少
从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证书等数据分析,目前工程技术型人才以建筑工程类为主,现有专业类别还不够丰满,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施工、技术专业人才相对集中,而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偏少,有配置不均衡、不饱满现象,且建造师等注册类证书持证人员偏少。
2.3关键岗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才流失较大
近三年年平均流失率约为6%,流失的人员中经营管理型人才占比9%,专业技术型持证人才占比50%,关键岗位和专业技术型岗位超过了流失总人数的大半。这两大类人员往往工作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核心岗位,他们的流失意味着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加大。
2.4员工岗位成才和综合素质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不够,主动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企业员工立足岗位工作多干多学多总结,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员工是在企业的引导安排下学习取证,以企业奖励政策为出发点,自身主动学习取证的积极性不够高,因此出现了企业现有证书种类偏少、数量不足、配套不齐,每年取证的通过率较低的现象。
3、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实时动态调整人员需求计划,优化人员配置
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客观分析人员队伍的优势和短板,系统研究公司发展需要什么、欠缺什么、需要留住什么样的人,保持人力资源结构、数量、质量的长期规划。
3.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员招聘质量
开展多渠道、多方式招聘,大力引进企业急需、专业对口的人才,坚持人岗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加大重点院校、高学历毕业生以及持经营工作需要的持证人员引进力度,提高人员招聘质量。
3.3建立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择优选拔任用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建立中层干部、中干助理后备人才库和后备项目经理人才库机制,形成梯队建设,压担子、搭台子,定期评价、筛选,人员能进能出,关键岗位人员从后备人才库中择优进行选拔任用。
3.4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将培训学习常态化,积极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加强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设置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适时开展各业务条线管理骨干的专业知识测试。另外,深度开发企业内部培训,培养、选拔企业内部培训师,推行经营管理人员、关键岗位骨干员工讲学授课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个人潜能,激发内驱力,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高度重视新员工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切實搞好传帮带,深入贯彻落实新员工导师结对培养机制。
3.5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塑造良好的企业价值理念
实行宽带薪酬,注重当前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突出市场导向,对标较大的央企和本地国企,坚持薪酬福利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逐步探索建立各类人才多通道发展机制,有效发挥管理、专业、项目等各类职级管理作用。建筑企业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做好对外区人员的人文关怀。
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动态开发机制,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王福晓(1989—),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经济师,学历:本科,单位: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13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动态开发机制。笔者所在企业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国有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改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对策。
1、人力资源现状
1.1 人员概况
现有在册职工833人,中层以上经营管理型人才87人。男职工580人,女职工253人。其中,20-29岁189人,占比22.69%,30-39岁281人,占比33.73%,40-49岁192人,占比23.05%,50-59岁171人,占比20.53%。
1.2 学历情况
拥有硕士学历8人,占比1%;大学学历377人,占比45.2%;大专学历254人,占30.4%。
1.3 持证情况
有职称的专业技术型人才51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54人。工程类职称457人,经济类11人,政工类27人,其他4人。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79人,二级注册建造师102人;注册安全工程师3人;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
1.4 近三年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
近三年招聘引进人数134人,离职人数124人(不含退休),流失人才中经营管理型人才11人,专业技术型人才62人。
2、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2.1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偏老化,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的人只有83人,会导致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不足,全员平均年龄38.6岁,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同时,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这部分骨干人员平均年龄偏大,高素质管理人才青黄不接,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学历情况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仅1%,反应了企业目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匮乏。企业员工有很大一部分大学及以上学历为第二学历,且部分人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工作不对口,存在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2.2工程技术型人才专业类别不够丰满,配置不太均衡,经营所需建造师等注册类证书持证人员偏少
从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证书等数据分析,目前工程技术型人才以建筑工程类为主,现有专业类别还不够丰满,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施工、技术专业人才相对集中,而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偏少,有配置不均衡、不饱满现象,且建造师等注册类证书持证人员偏少。
2.3关键岗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才流失较大
近三年年平均流失率约为6%,流失的人员中经营管理型人才占比9%,专业技术型持证人才占比50%,关键岗位和专业技术型岗位超过了流失总人数的大半。这两大类人员往往工作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核心岗位,他们的流失意味着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加大。
2.4员工岗位成才和综合素质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不够,主动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企业员工立足岗位工作多干多学多总结,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员工是在企业的引导安排下学习取证,以企业奖励政策为出发点,自身主动学习取证的积极性不够高,因此出现了企业现有证书种类偏少、数量不足、配套不齐,每年取证的通过率较低的现象。
3、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实时动态调整人员需求计划,优化人员配置
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客观分析人员队伍的优势和短板,系统研究公司发展需要什么、欠缺什么、需要留住什么样的人,保持人力资源结构、数量、质量的长期规划。
3.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员招聘质量
开展多渠道、多方式招聘,大力引进企业急需、专业对口的人才,坚持人岗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加大重点院校、高学历毕业生以及持经营工作需要的持证人员引进力度,提高人员招聘质量。
3.3建立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择优选拔任用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建立中层干部、中干助理后备人才库和后备项目经理人才库机制,形成梯队建设,压担子、搭台子,定期评价、筛选,人员能进能出,关键岗位人员从后备人才库中择优进行选拔任用。
3.4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将培训学习常态化,积极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加强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设置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适时开展各业务条线管理骨干的专业知识测试。另外,深度开发企业内部培训,培养、选拔企业内部培训师,推行经营管理人员、关键岗位骨干员工讲学授课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个人潜能,激发内驱力,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高度重视新员工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切實搞好传帮带,深入贯彻落实新员工导师结对培养机制。
3.5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塑造良好的企业价值理念
实行宽带薪酬,注重当前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突出市场导向,对标较大的央企和本地国企,坚持薪酬福利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逐步探索建立各类人才多通道发展机制,有效发挥管理、专业、项目等各类职级管理作用。建筑企业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做好对外区人员的人文关怀。
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动态开发机制,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王福晓(1989—),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经济师,学历:本科,单位: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