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告诫自己,如果没能留在国家队,不要背思想包袱,还要继续努力,自己的路还长着呢。
一头男孩般的短发,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仅仅进入中国女排4个月,排球迷已经逐渐认识并认同了“上海小囡”马蕴雯。从门外汉到俱乐部主力再到新一届国手,这“三级跳”马蕴雯只用了短短4年,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排球新星。
淑女课程
为什么会起“蕴至”这个名字,马爸爸的解释有点“搞笑”:“因为她刚生下来的时候,两条腿就特别长。家里人一看,就说坏了,将来这小女孩肯定长得人高马大。”爸爸马爱国身高1.93米,妈妈顾菊萍身高1.74米,他们的女儿从一出生就注定不会矮到哪里去。爸爸怕女儿长得五大三粗,“所以哪怕光是名字秀气一点也好。”于是冥思苦想出这么一个名字,取“蕴藏文静”之意。
从马蕴雯小时候起,父母亲就培养她各方面的素养,力图打造一个“蕴藏文静”的乖乖女——
3岁,开始学英文。因为当时马蕴雯太小,父母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全程陪读。每周总有两三个夜晚,父母一同把她送到上海市少年宫,然后在外面等上足足两个半小时。尽管如今的马蕴雯嚷着“小时候学的早就荒废了”,不过直到后来进了国少女排出国比赛她还能担当队伍的翻译。
4岁,开始学书法。马爸爸为女儿找了一位老书法家,每周半天,自行车前头坐着女儿,后头坐着妈妈,骑车一个多小时去老书法家家里学习。天资聪颖的马蕴雯很快学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6岁时投稿《新民晚报》,“大作”便被刊登了。
此外,她还学过拉小提琴还帮助当时家里开的花店插过花……总而言之,琴棋书画,培养淑女的必修课程,马蕴雯小小年纪时便都学过了。只是谁也没想到,她终究还是走上了排球女将的道路。直到现在,她的外婆对宝贝外孙女打球还是有些不情愿:“小姑娘老是这么跳啊跳的,肠子都要跳断了!”
叛逃篮球
曾经在南京部队男篮打过球的马爱国深知,搞运动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于血水,所以当马蕴雯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卢湾区少体校来选人,一眼相中从小就高人一头的女儿时,马爱国一口回绝了。少体校的教练锲而不舍一个个电话打去,甚至打到了马爱国的单位里。终于,父母亲有所动摇,“让小姑娘去试试看吧。”
马爱国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带女儿去面试的情景,“操场上站满了小孩,都呈去面试的。”没想到这么多孩子当中,教练独对马蕴雯“一见钟情”。回想起来,马爸爸觉得其实是女儿小时候长得太可爱所致,“那时候她皮肤雪白、眼睛大大,又扎着两个小辫子,像个洋娃娃似的,难怪教练看了就喜欢!”
就这样,才6岁的马蕴雯结束了“淑女”课程,开始了艰苦的篮球训练。恼人的是,虽然她的身材随着年龄增长“突飞猛进”,可体重却提升缓慢。因为人太瘦,她在篮球场上总是跌跌撞撞。那时候的体校训练场还是煤渣场地,一个跟头下去,膝盖上黑糊糊的一片。父母亲看了心痛地不行,在马蕴雯10岁时,曾给她提出两条路:要么不参加少体校,就在一般学校当体育生,日后升中学大学都能一帆风顺;要么干脆放弃体育。马蕴雯从小便话语不多,这一次,她选择坚决地摇头。
2000年,马蕴雯小学毕业了,年仅12岁的她身高已达1米82,但体重只有60公斤。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意识,专业体校的篮球队和排球队都看中了她。马蕴雯刚到上海青年女篮报到,上海女排一队教练蔡斌就跑来要人。这样,马蕴雯就面临着另一道选择题:到底是篮球还是排球?
已是“老”篮球运动员的她,对忽然改打排球总是心有不甘,而且她对篮球十分喜爱,不想改行。可是,有经验的父母对她说:“你的身材太单薄,篮球比赛冲撞动作太多,容易受伤。再说我国排球运动成绩好,你的条件还是打排球比较适合。”几经斟酌,马蕴雯还是决定改行打排球篮球队死活不故人,于是马爸爸一狠心,在一天午休时冲进马蕴雯的宿舍。帮着女儿把被子铺盖一卷,转头去了排球队报到。
假如没有当初那次仓皇的“叛逃”,今日排坛也不会有她这样一颗新星了。她也是上海女排自诸韵颖之后,半途改行的惟一一个。
成为国手
同一批八队的小朋友都有少体校排球训练的功底,只有马蕴要一点也不会打排球。开始训练她觉得挺新鲜的,兴趣很高,再加上初学者的运动量设篮球大,所以,她很快爱上了排球。麻烦的是,从小练篮球,上篮。争抢篮板球等都是单脚起跳,可排球的扣球和拦网都要求双脚起跳,这多多少少给她初始阶段的训练增加了相当的难度。马蕴雯说,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技术是二号位背飞,那个动作与篮球的上篮动作极为相似,而且也是单脚起跳。
由于有多年篮球训练的功底,体能较好,加上接受能力很强,她进步很快。在参加排球训练两年时,正遇到上海女排新老交替,老队员走了一大批,马蕴雯这批年轻选手被选入上海队。当年的全国联赛她就成为上海队的替补队员。
眼看着女儿快速进步,内行的父母便不断地给她加码:“在二队时目标是尽快升入一队;进了一队争取打上主力;打上上海队的主力就要瞄准国家队努力:进入国家队就要力争排入主力阵容。”马蕴雯说,她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她都会给自己树立一个高标准,这样才能一往无前。不懈追求,时时激励自己奋进。
上海队的主教练张立明将马蕴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于她的体能和技术训练都是格外关注,细心安排,精心打造。运动量增大,疲劳的时候,张立明都会找她谈心,给她鼓劲。马蕴雯说:“张指导常常对我说,要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克服一个困难就会向前迈进一步。你始终不忘记你的目标是进入国家队。”
马蕴要把进入国家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2004—2005年全国联赛上,马蕴雯作为上海队的主力队员,特别是在上海队前五轮的“五连胜”中,表现突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国家队主教练陈忠和特意到上海观看比赛,更使她鼓足力量,想更好的发挥。张立明看出了她的变化提醒她说,你的动作还不定型,用力不对还会走样,到国家队是好事,因为国家队的水平很高,可是国家队都是尖子,教练不可能总是盯着你,需要你自觉地严格要求。马蕴雯说,听了张指导的一番开导,自己平静了许多,对自己能否入选国家队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
当接到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通知时,马蕴雯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她高兴极了。之后,她要求自己冷静,思考该怎么做。她说,那一段她想了很多,首先是要把握住机会,学习更多的东西,力争能从18人名单中进入12人名单。她告诫自己如果没能留在国家队,不要背思想包袱,还要继续努力,自己 的路还长着呢。她还提醒自己训练要集中,不要受伤。总之,踏入国家队之前,马蕴雯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认为这样就可以坦然面对各种困难。
来到国家集训队的第一天,马蕴雯就爱上了这个集体。她说,和世界冠军队的大姐姐们在一起十分开心,她们平易近人,十分关心新队员,从生活到训练,手把手地教她们,使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她说自己会尽力做好一切,争取留在这个集体中。
国家队的训练果然不出所料,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很大,但对马瘟雯来说这样的运动量“还可以承担”。她说上海女排的训练时司和强度也不小。所以她会坚持下来。
尽管马蕴雯是国家集训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但她也感到了队里竞争激烈。作为副攻手,她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年纪小、有拼劲、没包袱,背飞进攻有特点。另外在大个子选手中。她的后排技术不差。一传和防守有基础,还可以打后攻。但是力量不足,发挥起伏等年轻队员存在的问题,是她的弱点。乐观、开朗的马蕴雯并不惧怕竞争,她更乐意把压力作为动力,她说,有竞争才有提高,竞争越激烈,促进也就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挺有意思的。
漂亮乖女
不少带过的马蕴雯教练都说,小马不像个上海姑娘身上找不到“娇骄”二气,当然他们说的是球场上。走下球场,马蕴雯还是个爱撒娇、爱漂亮的小女孩。
从去国家队报到赴郴州集训的第一天,直到这次去瑞士参加国际女排精英赛,马蕴雯雷打不动每天打一通电话回家。这个乖乖女,从来都不愿意让父母替她担心。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期间,马爸爸专程驱车3小时去宁波北仑看女儿:除了给她捎去挂念许久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大袋食品,其中包括她最喜欢的零食一面包。
马蕴雯说自己最喜欢的球员是美国女排队员斯科特,这位黑人球员的一头小辫子让她觉得很酷。当年还在青年队时,她曾经以一个前卫发型“惊艳”全队:先把头发烫卷,然后剪成板寸这样,一头卷毛便若隐若现。不过随着训练比赛越来越繁忙,马蕴雯的发型试验便不再进行。如今进了国家女排,领队李全强还对她这个“假小子头”提出意见:“太朴素了,赶明儿我给你设计一个新发型!”
在上海时,她一放假就要拖着妈妈逛街,由于这一对母女的“海拔”优势,据说淮海路上许多家商店的营业员都认得她们。马蕴雯因为入选国家队,整整5个月没回过家了,最近马妈妈只能一个人逛街,居然不时还会有营业员打招呼:“你女儿怎么不来呢?”可惜由于身高问题,雯雯在国内总买下到称心的衣服,每次出国打比赛就成了她“血拼”的良机。连这次去瑞士比赛都忙里偷闲地买了两条牛仔裤。
因为家境富裕,马蕴雯买任何东西都挑剔,衣服喜欢名牌,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也都要最先进的。最近家里刚买了新房,她对新居还不够满意:“怎么不买新天地旁边的房子呢?”爸爸妈妈回答:“还没那实力。”小姑娘却是豪气万丈:“没关系,我好好打球,以后自己赚钱买!”
责编/张冬梅
一头男孩般的短发,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仅仅进入中国女排4个月,排球迷已经逐渐认识并认同了“上海小囡”马蕴雯。从门外汉到俱乐部主力再到新一届国手,这“三级跳”马蕴雯只用了短短4年,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排球新星。
淑女课程
为什么会起“蕴至”这个名字,马爸爸的解释有点“搞笑”:“因为她刚生下来的时候,两条腿就特别长。家里人一看,就说坏了,将来这小女孩肯定长得人高马大。”爸爸马爱国身高1.93米,妈妈顾菊萍身高1.74米,他们的女儿从一出生就注定不会矮到哪里去。爸爸怕女儿长得五大三粗,“所以哪怕光是名字秀气一点也好。”于是冥思苦想出这么一个名字,取“蕴藏文静”之意。
从马蕴雯小时候起,父母亲就培养她各方面的素养,力图打造一个“蕴藏文静”的乖乖女——
3岁,开始学英文。因为当时马蕴雯太小,父母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全程陪读。每周总有两三个夜晚,父母一同把她送到上海市少年宫,然后在外面等上足足两个半小时。尽管如今的马蕴雯嚷着“小时候学的早就荒废了”,不过直到后来进了国少女排出国比赛她还能担当队伍的翻译。
4岁,开始学书法。马爸爸为女儿找了一位老书法家,每周半天,自行车前头坐着女儿,后头坐着妈妈,骑车一个多小时去老书法家家里学习。天资聪颖的马蕴雯很快学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6岁时投稿《新民晚报》,“大作”便被刊登了。
此外,她还学过拉小提琴还帮助当时家里开的花店插过花……总而言之,琴棋书画,培养淑女的必修课程,马蕴雯小小年纪时便都学过了。只是谁也没想到,她终究还是走上了排球女将的道路。直到现在,她的外婆对宝贝外孙女打球还是有些不情愿:“小姑娘老是这么跳啊跳的,肠子都要跳断了!”
叛逃篮球
曾经在南京部队男篮打过球的马爱国深知,搞运动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于血水,所以当马蕴雯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卢湾区少体校来选人,一眼相中从小就高人一头的女儿时,马爱国一口回绝了。少体校的教练锲而不舍一个个电话打去,甚至打到了马爱国的单位里。终于,父母亲有所动摇,“让小姑娘去试试看吧。”
马爱国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带女儿去面试的情景,“操场上站满了小孩,都呈去面试的。”没想到这么多孩子当中,教练独对马蕴雯“一见钟情”。回想起来,马爸爸觉得其实是女儿小时候长得太可爱所致,“那时候她皮肤雪白、眼睛大大,又扎着两个小辫子,像个洋娃娃似的,难怪教练看了就喜欢!”
就这样,才6岁的马蕴雯结束了“淑女”课程,开始了艰苦的篮球训练。恼人的是,虽然她的身材随着年龄增长“突飞猛进”,可体重却提升缓慢。因为人太瘦,她在篮球场上总是跌跌撞撞。那时候的体校训练场还是煤渣场地,一个跟头下去,膝盖上黑糊糊的一片。父母亲看了心痛地不行,在马蕴雯10岁时,曾给她提出两条路:要么不参加少体校,就在一般学校当体育生,日后升中学大学都能一帆风顺;要么干脆放弃体育。马蕴雯从小便话语不多,这一次,她选择坚决地摇头。
2000年,马蕴雯小学毕业了,年仅12岁的她身高已达1米82,但体重只有60公斤。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意识,专业体校的篮球队和排球队都看中了她。马蕴雯刚到上海青年女篮报到,上海女排一队教练蔡斌就跑来要人。这样,马蕴雯就面临着另一道选择题:到底是篮球还是排球?
已是“老”篮球运动员的她,对忽然改打排球总是心有不甘,而且她对篮球十分喜爱,不想改行。可是,有经验的父母对她说:“你的身材太单薄,篮球比赛冲撞动作太多,容易受伤。再说我国排球运动成绩好,你的条件还是打排球比较适合。”几经斟酌,马蕴雯还是决定改行打排球篮球队死活不故人,于是马爸爸一狠心,在一天午休时冲进马蕴雯的宿舍。帮着女儿把被子铺盖一卷,转头去了排球队报到。
假如没有当初那次仓皇的“叛逃”,今日排坛也不会有她这样一颗新星了。她也是上海女排自诸韵颖之后,半途改行的惟一一个。
成为国手
同一批八队的小朋友都有少体校排球训练的功底,只有马蕴要一点也不会打排球。开始训练她觉得挺新鲜的,兴趣很高,再加上初学者的运动量设篮球大,所以,她很快爱上了排球。麻烦的是,从小练篮球,上篮。争抢篮板球等都是单脚起跳,可排球的扣球和拦网都要求双脚起跳,这多多少少给她初始阶段的训练增加了相当的难度。马蕴雯说,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技术是二号位背飞,那个动作与篮球的上篮动作极为相似,而且也是单脚起跳。
由于有多年篮球训练的功底,体能较好,加上接受能力很强,她进步很快。在参加排球训练两年时,正遇到上海女排新老交替,老队员走了一大批,马蕴雯这批年轻选手被选入上海队。当年的全国联赛她就成为上海队的替补队员。
眼看着女儿快速进步,内行的父母便不断地给她加码:“在二队时目标是尽快升入一队;进了一队争取打上主力;打上上海队的主力就要瞄准国家队努力:进入国家队就要力争排入主力阵容。”马蕴雯说,她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她都会给自己树立一个高标准,这样才能一往无前。不懈追求,时时激励自己奋进。
上海队的主教练张立明将马蕴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于她的体能和技术训练都是格外关注,细心安排,精心打造。运动量增大,疲劳的时候,张立明都会找她谈心,给她鼓劲。马蕴雯说:“张指导常常对我说,要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克服一个困难就会向前迈进一步。你始终不忘记你的目标是进入国家队。”
马蕴要把进入国家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2004—2005年全国联赛上,马蕴雯作为上海队的主力队员,特别是在上海队前五轮的“五连胜”中,表现突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国家队主教练陈忠和特意到上海观看比赛,更使她鼓足力量,想更好的发挥。张立明看出了她的变化提醒她说,你的动作还不定型,用力不对还会走样,到国家队是好事,因为国家队的水平很高,可是国家队都是尖子,教练不可能总是盯着你,需要你自觉地严格要求。马蕴雯说,听了张指导的一番开导,自己平静了许多,对自己能否入选国家队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
当接到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通知时,马蕴雯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她高兴极了。之后,她要求自己冷静,思考该怎么做。她说,那一段她想了很多,首先是要把握住机会,学习更多的东西,力争能从18人名单中进入12人名单。她告诫自己如果没能留在国家队,不要背思想包袱,还要继续努力,自己 的路还长着呢。她还提醒自己训练要集中,不要受伤。总之,踏入国家队之前,马蕴雯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认为这样就可以坦然面对各种困难。
来到国家集训队的第一天,马蕴雯就爱上了这个集体。她说,和世界冠军队的大姐姐们在一起十分开心,她们平易近人,十分关心新队员,从生活到训练,手把手地教她们,使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她说自己会尽力做好一切,争取留在这个集体中。
国家队的训练果然不出所料,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很大,但对马瘟雯来说这样的运动量“还可以承担”。她说上海女排的训练时司和强度也不小。所以她会坚持下来。
尽管马蕴雯是国家集训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但她也感到了队里竞争激烈。作为副攻手,她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年纪小、有拼劲、没包袱,背飞进攻有特点。另外在大个子选手中。她的后排技术不差。一传和防守有基础,还可以打后攻。但是力量不足,发挥起伏等年轻队员存在的问题,是她的弱点。乐观、开朗的马蕴雯并不惧怕竞争,她更乐意把压力作为动力,她说,有竞争才有提高,竞争越激烈,促进也就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挺有意思的。
漂亮乖女
不少带过的马蕴雯教练都说,小马不像个上海姑娘身上找不到“娇骄”二气,当然他们说的是球场上。走下球场,马蕴雯还是个爱撒娇、爱漂亮的小女孩。
从去国家队报到赴郴州集训的第一天,直到这次去瑞士参加国际女排精英赛,马蕴雯雷打不动每天打一通电话回家。这个乖乖女,从来都不愿意让父母替她担心。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期间,马爸爸专程驱车3小时去宁波北仑看女儿:除了给她捎去挂念许久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大袋食品,其中包括她最喜欢的零食一面包。
马蕴雯说自己最喜欢的球员是美国女排队员斯科特,这位黑人球员的一头小辫子让她觉得很酷。当年还在青年队时,她曾经以一个前卫发型“惊艳”全队:先把头发烫卷,然后剪成板寸这样,一头卷毛便若隐若现。不过随着训练比赛越来越繁忙,马蕴雯的发型试验便不再进行。如今进了国家女排,领队李全强还对她这个“假小子头”提出意见:“太朴素了,赶明儿我给你设计一个新发型!”
在上海时,她一放假就要拖着妈妈逛街,由于这一对母女的“海拔”优势,据说淮海路上许多家商店的营业员都认得她们。马蕴雯因为入选国家队,整整5个月没回过家了,最近马妈妈只能一个人逛街,居然不时还会有营业员打招呼:“你女儿怎么不来呢?”可惜由于身高问题,雯雯在国内总买下到称心的衣服,每次出国打比赛就成了她“血拼”的良机。连这次去瑞士比赛都忙里偷闲地买了两条牛仔裤。
因为家境富裕,马蕴雯买任何东西都挑剔,衣服喜欢名牌,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也都要最先进的。最近家里刚买了新房,她对新居还不够满意:“怎么不买新天地旁边的房子呢?”爸爸妈妈回答:“还没那实力。”小姑娘却是豪气万丈:“没关系,我好好打球,以后自己赚钱买!”
责编/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