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现状的分析,提出缓解企业缴费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
虽然2006年新的缴费政策对企业缴费账户结构进行了调整,但企业缴费责任过重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改变,企业做为养老保险缴费的主体之一,能否足额、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直接关系到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现状
1998年,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8亿元,1999年达到388亿元。①
二、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
在养老保险管理的归属问题上,不同的企业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们各自的管理归属单位,多头管理现象十分严重,既缺乏养老保险基金的宏观协调,又缺少综合平衡:待遇的不平等性,使得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积极性不高。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的企业退休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大批人口提前退休,退休金制度赡养率迅速上升。在企业退休金制度下,职工退休金作为企业的利润上交国家财政,但当统账制度要求在职一代建立个人账户、部分积累自己的退休金时,已退休职工和有部分工龄职工在旧制度下退休金就要求兑现,②但是当时的政府期望通过适当加大对企业的征缴比例来在漫长的未来逐渐消化掉转制成本,因此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二)养老保险缴费比率过高。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企业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已超过20%,不少地方已近30%。③
(三)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大量职工提前退休。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到了200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到69.0岁和72.4岁。
而以上两种因素,导致就业期限相对缩短,养老保险受益人退休后平均接受社会抚养的年限提高,势必加大保险金的需求和费用负担,就企业而言,在承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年限增加的负担,还要承担在养老保险基金中的缴纳比例,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刚性发展。
养老保险的福利待遇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渐渐增长,这是一种刚性增长,只会不断地提高,不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这无形加大对企业的征缴力度。
(五)社会整体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差异。
社会与企业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相对独立的主体,有各自具体的行为目标。国家在当前养老保险资金收支缺口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当然希望尽可能多地向企业收费,以满足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目标。而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必须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关注企业成本和收益。社会保险缴费作为一项企业劳动成本,会对企业盈利状况造成影响。④因此,在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形式和方法从企业取得一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的同时,企业也会相应调整自身行为以尽可能地转嫁、逃避社会保险责任,以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三、减轻企业养老保险负担的建议
(一)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在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相对于总劳动力来说较低的国家里,养老金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小,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制度覆盖率:覆盖率越高,供款职工越多.制度收入越多,但支出也会增加,制度的收支平衡能力是否能够通过提高覆盖率得到改善,要取决于将要纳入制度体系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否比制度内人口年龄结构更年轻。⑤一旦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劳动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纳入养老保险的受益群体当中,可以增加供款的职工总数,同时也可以调整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造成的适龄工作人口比例的老龄化的问题。在逐步减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的同时,也可相对减轻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压力。
(二)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在职职工人口数与就业水平同向变化,与退休年龄成反比,就业水平越高,供款人口越多,制度负扣越轻,收支平衡越容易;相反,退休年龄越低,在职人口越少,退休金领取右越多,制度负担越重。⑥根据专家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200多亿元。⑦因此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减轻养老基金的压力,提高将来兑现养老给付的公信力,避免引发退休时领不到养老金的忧虑。从而可以减轻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及因为退休年龄不符合现在的实际状况而形成的双重负担。
(作者单位:曾悦,闫华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磊,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郭伟.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承受能力探讨.当代经济,2008(5):80-81.
②⑤⑥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272,228-231,218.
③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11.
④张乃亭.论中国社会保险激励机制的构建—基于企业视角的分析.山东大学学报 2008(5):67-73.
⑦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人口学刊,2004(4):3-7.
关键词企业 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
虽然2006年新的缴费政策对企业缴费账户结构进行了调整,但企业缴费责任过重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改变,企业做为养老保险缴费的主体之一,能否足额、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直接关系到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现状
1998年,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8亿元,1999年达到388亿元。①
二、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
在养老保险管理的归属问题上,不同的企业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们各自的管理归属单位,多头管理现象十分严重,既缺乏养老保险基金的宏观协调,又缺少综合平衡:待遇的不平等性,使得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积极性不高。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的企业退休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大批人口提前退休,退休金制度赡养率迅速上升。在企业退休金制度下,职工退休金作为企业的利润上交国家财政,但当统账制度要求在职一代建立个人账户、部分积累自己的退休金时,已退休职工和有部分工龄职工在旧制度下退休金就要求兑现,②但是当时的政府期望通过适当加大对企业的征缴比例来在漫长的未来逐渐消化掉转制成本,因此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二)养老保险缴费比率过高。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企业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已超过20%,不少地方已近30%。③
(三)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大量职工提前退休。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到了200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到69.0岁和72.4岁。
而以上两种因素,导致就业期限相对缩短,养老保险受益人退休后平均接受社会抚养的年限提高,势必加大保险金的需求和费用负担,就企业而言,在承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年限增加的负担,还要承担在养老保险基金中的缴纳比例,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刚性发展。
养老保险的福利待遇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渐渐增长,这是一种刚性增长,只会不断地提高,不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这无形加大对企业的征缴力度。
(五)社会整体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差异。
社会与企业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相对独立的主体,有各自具体的行为目标。国家在当前养老保险资金收支缺口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当然希望尽可能多地向企业收费,以满足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目标。而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必须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关注企业成本和收益。社会保险缴费作为一项企业劳动成本,会对企业盈利状况造成影响。④因此,在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形式和方法从企业取得一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的同时,企业也会相应调整自身行为以尽可能地转嫁、逃避社会保险责任,以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三、减轻企业养老保险负担的建议
(一)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在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相对于总劳动力来说较低的国家里,养老金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小,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制度覆盖率:覆盖率越高,供款职工越多.制度收入越多,但支出也会增加,制度的收支平衡能力是否能够通过提高覆盖率得到改善,要取决于将要纳入制度体系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否比制度内人口年龄结构更年轻。⑤一旦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劳动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纳入养老保险的受益群体当中,可以增加供款的职工总数,同时也可以调整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造成的适龄工作人口比例的老龄化的问题。在逐步减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的同时,也可相对减轻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压力。
(二)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在职职工人口数与就业水平同向变化,与退休年龄成反比,就业水平越高,供款人口越多,制度负扣越轻,收支平衡越容易;相反,退休年龄越低,在职人口越少,退休金领取右越多,制度负担越重。⑥根据专家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200多亿元。⑦因此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减轻养老基金的压力,提高将来兑现养老给付的公信力,避免引发退休时领不到养老金的忧虑。从而可以减轻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及因为退休年龄不符合现在的实际状况而形成的双重负担。
(作者单位:曾悦,闫华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磊,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郭伟.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承受能力探讨.当代经济,2008(5):80-81.
②⑤⑥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272,228-231,218.
③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11.
④张乃亭.论中国社会保险激励机制的构建—基于企业视角的分析.山东大学学报 2008(5):67-73.
⑦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人口学刊,200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