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崔莺莺形象的蜕变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传奇中的浪漫爱情故事在历朝历代被重新编写,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莺莺传》中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从出现开始就为人津津乐道,在朝代的更替和作者的改变中,莺莺形象渐渐变得丰满立体,并得到了蜕变:从《莺莺传》中哀怨善良、逆来顺受的莺莺,到《董西厢》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再到《王西厢》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
  关键词:崔莺莺;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蜕变
  一、莺莺形象的蜕变
  (一)《莺莺传》中哀怨善良、逆来顺受的莺莺
  从性格上看,莺莺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深受封建礼教“家法”的制约,另一方面她对文学作品中那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歌咏爱情的思想特别喜欢,那些思想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日居月处的高墙深院,让她萌生摆脱礼教的思想,对于旧的伦理道德开始怀疑,她向往自由的爱情生活。所以她的性格表现为两个方面:思维敏捷,有深刻的洞察力;在行动上,又沉默寡言,稳重谨慎,从不妄与人交往。但爱上张生后,便“自荐枕席”,是她为爱情而做出的一个大胆的以人性反抗礼教的行动,即使这样,莺莺也始终保持她特立独行的行动范式,“终夕无一言”,这也体现了她性格内敛的一面。
  在对张生的态度上,莺莺虽深爱张生,却也在张生狠心抛弃她以后,让往事随风而去,不怨也不见。后得红娘相助,为之传送《春词》,莺莺回诗,由此你来我往,莺莺深深地爱上张生,她赠给张生的玉环,可见她的爱情之深之坚。当张生娶妻,莺莺也嫁作人妇后,张生几年后以表兄之名求见,莺莺谢而不见。崔莺莺是个聪明又善良的女人,深知自己被抛弃的悲剧,但并没有如《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那般诅咒相威胁,霍小玉的报复心理伤害最大的不是“负心汉”李益,而是李的那些无辜的妻妾,可见莺莺是善良的。
  从命运上看,《莺莺传》中莺莺最终被抛弃了。对于发生的一切,莺莺都有预感,而在行动上却一筹莫展,她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却又默默忍受着这个不合理社会附加给她的痛苦。她大胆地爱上张生,但又始终充满了哀怨和痛苦,她拥有儿女之心,天生聪慧的她预感到要被抛弃,但也没放弃求爱。只是,莺莺的爱情处于矛盾和动摇之中,并充满哀怨,她对“始乱终弃”的预感,说明她对张生回来娶她的希望的渺茫的预见,是它即将被遗弃的预感。
  她生活在封建礼教长期禁锢身心的时代,身上毕竟会体现出时代的局限性,因此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不可能不产生担忧。但这种心理上的担忧很难抵挡住爱情的挑战,理智的声音虽曾提醒她要保持清醒,爱情的魅力却促使她超越自我。在爱与礼的冲突中,莺莺最终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将真实的感情一一表露,大胆地做出违礼之举。之后,莺莺坦然承认是“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总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个性是真诚善良的,对爱情的表达是坦诚的,但是这种内敛、逆来顺受的个性使她最终没能让最初的爱情开花结果。
  (二)《董西厢》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
  《董西厢》采用了《莺莺传》的故事题材,但是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和矛盾冲突等方面都有不相同,所以其中的人物形象,无一不突破了《莺莺传》中的原型,而富有崭新的个性特征。在篇幅上,《莺莺传》三千多字,《西厢记诸宫调》已经有五万多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
  在性格上,莺莺原来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逆来顺受,怨而不怒,现在成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的少女,可见莺莺形象的大的蜕变。在《董西厢》里,莺莺的性格,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她先是唯恐“辱累先考”,因而压抑着对张生的情感,后来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终于觉得“报德难从礼”,做出了大胆的越轨行动。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在描绘她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完成了对莺莺形象的塑造。
  在对张生的态度上,更为强烈和深情,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她对张生的感情带有浓厚的报恩色彩。《董西厢》卷八莺莺在送别宴上,哭的断肠似的,体现了莺莺对张生的不舍。但是这种感情并不是纯粹的爱情,原因就在于张生在普救寺解围事件中,莺莺以感恩报德的观念成就了这段姻缘。然而真正的愛情应是男女双方的两情相悦,而与报恩思想并不相关,这也体现了董解元笔下莺莺的局限性。
  总起来说,董解元笔下崔莺莺的形象,比《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丰满。张生的出现及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生的报恩情结;她虽渐渐爱上张生,但内心却翻起了巨澜,产生强烈的冲突,因为这既要冲破老夫人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束缚。终于,莺莺成功地和张生在一起了。虽然莺莺形象具有很浓烈的报恩色彩,但让她蜕变的是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王西厢》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
  《莺莺传》中张生莺莺的浪漫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朝代的更替中,社会生活、大众的思想不断让这个故事得到修改。于是到了金元时期出现了两个崭新的崔莺莺形象一一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和王实甫《西厢记》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莺莺形象在《王西厢》中的蜕变在与《董西厢》的具体对比中可以看出来:
  崔张初见时(第一本第一折)。《董西厢》中的莺莺是含蓄的,而《王西厢》中的莺莺则一出现就是个思春的情种,是手中拈花,可后者是“笑拈”,这就表现出了她的大胆。她对着陌生人笑,在封建社会,女子应该回避男人,然而她不光不回避,还多看了几眼,甚至有些不忍离去——走时还要回顾一下张生。唐朝女子有礼避异性之纲常,但这位“相府小姐”不但没有做到掩面避开异性,反而流连不愿走,完全忘记了母亲的教诲。比起《董西厢》,《王西厢》里的莺莺蜕变成了一个外向的多情女子。
  总体来说,《王西厢》中莺莺的反抗精神比《董西厢》更上层楼,并且王实甫笔下的莺莺认为爱情至上,这个莺莺形象实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大的蜕变。
  莺莺形象数百年来为人称道,时至今日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还耳闻能详,各种戏曲也将这等佳话久久演绎。本文以《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这三部作品中的莺莺形象的不同特点探求莺莺形象的蜕变的表现。关于莺莺形象的蜕变,从《莺莺传》中哀怨善良、逆来顺受的莺莺,到《董西厢》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再到《王西厢》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这显然是个蜕变的过程。从“始乱终弃”到“佳人报恩”再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越来越纯粹的爱情不仅令我们动容,那种不畏礼教威严,勇于反抗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为其叫好。
  参考文献:
  [1]伏涤修,伏蒙蒙.西厢资料汇编(上下)[M].安徽:黄山书社,2012.
  [2]段启明.西厢论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张燕瑾.张燕瑾讲《西厢记》[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4]戴不凡.论崔莺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5]霍松林.西厢汇编[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
  [6](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批判.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
  [7](元)王实甫撰,吴书荫校点.西厢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8]张建均.读《西厢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9]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第二版)(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0]包海英.从崔莺莺形象的演变谈《西厢记》的接受[D].硕士,2004.
  [11]王素玲.王素玲浅析崔莺莺的形象演变[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作者简介:
  刘婷婷(1992—),女,汉族,山东临沂市人,研究生,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谭盾作为音乐“怪才”被大家熟知,尽管争议不断,但在音乐创作中总能给人新意,总能打破东西方的音乐传统,将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谱写出多元化的音乐作品。本文将通过对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和《夜宴》的部分音乐分析,来谈谈想象对于谭盾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想象;谭盾;音乐创作;重要性  提到谭盾,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从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开始,到张艺谋电影《英雄》的原创音乐,再到后
期刊
引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古诗词歌曲的曲作家是我国著名民族作曲家刘文金老先生,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现已成为了艺术院校声乐教材、独唱音乐会、声乐比赛的常用曲目。本篇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词来探研其演唱特点和艺术特征。  一、歌曲诗词的意境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
期刊
摘 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时代背景下男女主人公人生命运的平凡书写,比较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成长历程。另一方面,小说中所渗透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作者本人真实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对于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人生哲学;理想;现实;苦难  小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在长篇小说《人生》之后又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自它问世以来就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语言大厦的砖石,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影响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词汇编写好坏是衡量一部对外汉语教材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选取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I),以教材中的所有词汇表中的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今后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词汇的收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发展汉语》;教材编写;词汇分析;对外汉语  1.引言 
期刊
摘 要:《草原烽火》描写了四十年代草原人民在压迫下进行反抗的血泪史。深重的民族灾难,尖锐的阶级矛盾,苦痛的生活处境,奴隶的精神面貌以及党的坚强领导,引导人民走向革命的过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题,而这些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主要内容。在这场战斗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草原烽火》中的女性,有以王府府君太太为代表的封建奴隶主,以小兰为代表的善良勇敢的苦命女奴,以乌云琪琪格为代表的敢爱敢恨的草原姑娘,以刘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全国幼儿园频发“虐童”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让人不忍遐想。此类事件绝不仅是已经报道出的原因和问题,其原因一定是多面性的,究其内因,离不开幼教老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以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方面入手,多举措、重实效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虐童;高校;幼儿教师;身心健康  一、幼儿园“虐童”事件复杂的成因  “虐童”事件成因是复杂的,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
期刊
摘 要:音乐鉴赏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人生历程,也是学习和演唱任何作品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创作背景与风格、艺术特点和演唱分析三方面对赵季平的《断桥遗梦》进行分析。让读者与江南水乡里神话般的爱情故事产生共鸣,通过阐述人文背景、情感溯源、歌词意境,加深民族唱法女高音的曲意内涵、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的认知。  关键词:《断桥遗梦》艺术特征;民族唱法女高音;演唱分析  一、《断桥遗梦》的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古代汉语中,关于是否存在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等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争议,笔者选择《古文观止》中的《史记》篇目作为语料,简要分析了这些篇目中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和“彼”的用法,希望通过这一工作,加深对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史记  一、引言  在分析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用法前,首先需要梳理和说明一下第三人称代词。我们一般认为,表示
期刊
昔时荷满目,  今日叶零枝。  風景初冬异,  云移落木痴。  涟漪忽泛起,  夜雪骤来时。  树白风寒极,  家乡倍感思。
期刊
摘 要:“诗意动画”其实可以类比中国传统的“意境”来说。中国传统画面中讲究虚实相生,而“意境”作为中国传统所追求的重要理念,也一直沿用至今。“诗意动画”着重表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主意在营造动画氛围。意境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理念,重视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对于画面的联想。这与美学中的“美感”一词也有相同之处。而本文将阐述从“诗意动画”中对于意境的体现来探讨动画给观众的感受。  关键词:诗意动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