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因噪声污染、生活压力过大、用脑过度等因素造成,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耳鸣患者中,情绪受不同程度影响的患者占45.6%。可惜,目前尚没有一种得到医学界公认且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中,医家对耳鸣早有认识,也有治疗方法,针灸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耳鸣以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等特点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由来已久
描述症状 中医古籍中,早有对耳鸣症状的描述。《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记载:“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众说病因 医家对耳鸣病因病机的认识众说纷纭:或因外邪所致,或因肝气所致,或因心火所致,或因虚损所致……总之,耳鸣是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导致的。
与经络相联 两千多年前,《阴阳十一脉灸经》提出与上肢、咽喉、眼相联系的耳脉。随后,《内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灵枢·口问篇》又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全身各大脉络都会于耳,都与耳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十二经脉与耳部有着密切的关联。
证候 临床上大体将耳鸣分虚实两大型。实证耳鸣病程短且急,耳鸣声较大,多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关,伴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燥易怒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虚证耳鸣病程日久,耳内犹如蝉鸣或轰鸣,伴腰膝酸软、眼花目涩等症,舌红少苔,脉细。
易治:易在有据可依,易在有确切疗效
古籍依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气别走于耳而为听。”即几乎所有经脉均直接入耳或间接上达于耳
临床应用 根据经脉循行的特点,针灸治疗耳鸣既可以在病所局部的经脉上取穴,以治疗局部病症;也可利用穴位的远治作用,在远隔病所的部位循经选穴,以治疗相关组织器官和脏腑病症,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这种取穴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循经取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线决定主治范围)。临床上,中医师治疗诸多五官疾病时广泛采用循经取穴法,故在耳鸣的针灸治疗中,除选取少阳经上临近耳部的穴位,还可特别选取少阳经远端的穴位。
在配穴时,近端与远端配穴、局部与整体配穴,辨经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耳所在的位置是手足少阳经循行的部位,穴位在循行路线上都有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且临床上属肝胆火旺、少阳失和的耳鸣患者不在少数。因此,局部取穴以听宫、翳风穴为主,远端取穴以中渚、外关、丘墟、侠溪穴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难治:难在兼顾,难在患者的配合度
兼顾其他病证 在临证中,根据耳鸣的特点、病机转化规律,中医师还会特别选配阴经经穴。因为除耳鸣外,50%以上的患者还伴有不寐,有些是因鸣响而无法入睡,有些是因睡眠障碍而加重耳鸣。医生治疗时,必须有所兼顾。
注重情志变化 耳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医生应给予适当疏导,症状严重者需配合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大法。
及早治疗 治疗耳鸣的疗效与病程有很大关联,所以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病程几个月、几年的患者大有人在,原因是大家没有认识到耳鸣不仅是一个症,还是一种病,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常被忽视。
坚持治疗 耳鸣与年龄、体质等也有关系。总体而言,治疗耳鸣的周期相对较长,故只有患者坚持治疗,方可见效。
生活调护 耳鸣发病率逐年增高,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良情绪、用耳用脑过度等因素不可分割。所以,日常不可忽视生活调护,切忌“散其精,耗其真”,而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收到良好疗效、恢复健康生活。
专家简介
程海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
医疗专长:擅长运用多种针灸方法配合中药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开颅术后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变、卒中、眩晕、耳鸣、失眠、面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杏林苑),周一下午(明医馆)
在中医学中,医家对耳鸣早有认识,也有治疗方法,针灸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耳鸣以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等特点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由来已久
描述症状 中医古籍中,早有对耳鸣症状的描述。《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记载:“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众说病因 医家对耳鸣病因病机的认识众说纷纭:或因外邪所致,或因肝气所致,或因心火所致,或因虚损所致……总之,耳鸣是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导致的。
与经络相联 两千多年前,《阴阳十一脉灸经》提出与上肢、咽喉、眼相联系的耳脉。随后,《内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灵枢·口问篇》又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全身各大脉络都会于耳,都与耳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十二经脉与耳部有着密切的关联。
证候 临床上大体将耳鸣分虚实两大型。实证耳鸣病程短且急,耳鸣声较大,多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关,伴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燥易怒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虚证耳鸣病程日久,耳内犹如蝉鸣或轰鸣,伴腰膝酸软、眼花目涩等症,舌红少苔,脉细。
易治:易在有据可依,易在有确切疗效
古籍依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气别走于耳而为听。”即几乎所有经脉均直接入耳或间接上达于耳
临床应用 根据经脉循行的特点,针灸治疗耳鸣既可以在病所局部的经脉上取穴,以治疗局部病症;也可利用穴位的远治作用,在远隔病所的部位循经选穴,以治疗相关组织器官和脏腑病症,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这种取穴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循经取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线决定主治范围)。临床上,中医师治疗诸多五官疾病时广泛采用循经取穴法,故在耳鸣的针灸治疗中,除选取少阳经上临近耳部的穴位,还可特别选取少阳经远端的穴位。
在配穴时,近端与远端配穴、局部与整体配穴,辨经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耳所在的位置是手足少阳经循行的部位,穴位在循行路线上都有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且临床上属肝胆火旺、少阳失和的耳鸣患者不在少数。因此,局部取穴以听宫、翳风穴为主,远端取穴以中渚、外关、丘墟、侠溪穴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难治:难在兼顾,难在患者的配合度
兼顾其他病证 在临证中,根据耳鸣的特点、病机转化规律,中医师还会特别选配阴经经穴。因为除耳鸣外,50%以上的患者还伴有不寐,有些是因鸣响而无法入睡,有些是因睡眠障碍而加重耳鸣。医生治疗时,必须有所兼顾。
注重情志变化 耳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医生应给予适当疏导,症状严重者需配合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大法。
及早治疗 治疗耳鸣的疗效与病程有很大关联,所以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病程几个月、几年的患者大有人在,原因是大家没有认识到耳鸣不仅是一个症,还是一种病,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常被忽视。
坚持治疗 耳鸣与年龄、体质等也有关系。总体而言,治疗耳鸣的周期相对较长,故只有患者坚持治疗,方可见效。
生活调护 耳鸣发病率逐年增高,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良情绪、用耳用脑过度等因素不可分割。所以,日常不可忽视生活调护,切忌“散其精,耗其真”,而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收到良好疗效、恢复健康生活。
专家简介
程海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
医疗专长:擅长运用多种针灸方法配合中药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开颅术后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变、卒中、眩晕、耳鸣、失眠、面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杏林苑),周一下午(明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