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同期加量调强适形放疗(SIB-IMRT)或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并未经过EGFR-TKIs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8例,其中初始治疗采用EGFR-TKIs吉非替尼的患者45例(吉非替尼组),采用SIB-IMRT治疗的患者23例(SIB-IMRT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及颅内进展的累积发病率曲线,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SIB-IMRT组、吉非替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95% CI:16.5~21.4)、27.5个月(95%CI:21.6~33.5);Log-rank检验显示SIB-IMRT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吉非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组有61%的患者出现颅内进展,其中位时间为20.7个月(95%CI:9.6~14.2);吉非替尼组有89%的患者出现颅内进展,其中位时间为11.9个月(95%CI:19.7~49.2);Log-rank检验显示吉非替尼组患者颅内进展的累计发病率高于SIB-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始治疗方案、预后评估量表评分和脑外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初始治疗采用SIB-IMRT比应用EGFR-TKIs吉非替尼治疗的总生存期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初始治疗方案、预后评估量表评分和脑外转移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