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充分利用地表数据、小尺度考虑时空变异性评价地下水的可持续性,提出基于人为开采响应的地下水可持续性指标(artificial mining response-based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 index,AGSI),采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确定地下水人为开采程度,并通过分解系数将人为开采对地下水系统施加的压力分解至各监测井,进而与地下水响应状态关联.以
【机 构】
: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1;吉林省大安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吉林白城131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利用地表数据、小尺度考虑时空变异性评价地下水的可持续性,提出基于人为开采响应的地下水可持续性指标(artificial mining response-based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 index,AGSI),采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确定地下水人为开采程度,并通过分解系数将人为开采对地下水系统施加的压力分解至各监测井,进而与地下水响应状态关联.以大安市为研究区,使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s slope变化趋势分析法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2008-2017年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性受到破坏的风险由潜水向承压水转移,而各含水层间、层内的地下水可持续性分布差异表明调控地下水开采布局是大安市未来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性演变过程可被水位趋势分析结果验证,AGSI法强调了人工开采的作用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下水资源的相互作用过程,为评估地下水可持续性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将开源的SWMM一维管网模型与半开源的LISFLOOD-FP二维水动力模型耦合,对济南市黄台桥流域进行暴雨内涝模拟,基于实测场次降水、流量及淹没情况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统计分析20130723实测场次降水和不同重现期设计降水下研究区溢流节点分布和地表淹没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得出以下结论:20130723实测场次暴雨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城市流域暴雨内涝的模拟;随着降水重现期的增加,溢流节点数目及各个淹没水深范围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总淹没面积从8.18 km2增加到21.9
水源涵养和生态系统过程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深入研究水源涵养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促进人与水和谐共生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对水源涵养研究与应用的深入,水源涵养内涵逐渐丰富,评估方法愈加多样,但以往的研究中水源涵养定义模糊,缺乏对各种评估方法的综合性对比分析,因此急需明确界定水源涵养内涵,分析各种估算方法的适用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水源涵养研究历程,将其划分为认识与萌芽期、理论发展期、定量计算和模型综合评估等4个阶段;从定义、水量与功能等3个方面明确界定水源涵养内涵,从原理、时
基于风险理论和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进展,提出水资源承载风险监测预警的概念内涵、理论模型、警报准则和体系框架.从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2个层面提出水资源承载风险的危险性与脆弱性因子,解析水资源承载风险监测预警内涵,提出耦合水资源承载状态与风险预警等级的理论模型,采用指标预警法设计警报准则,搭建由监测层、预警层、决策层和反馈调控层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框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决策者提供调控依据,降低水资源承载风险,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压力控制在水资源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
在系统分析安阳市“7·19”特大暴雨洪水事件的基础之上,探讨典型极端降雨条件下安阳市东部平原区地下水对暴雨洪水事件的响应.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安阳市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和降雨量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rcGIS软件的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降雨量的关联系数大于0.85,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受降雨补给影响显著;“7·19”事件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受大范围强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变幅沿河道向两岸方向没有形成递减的变化趋势,水位变幅与降雨分布呈正比;此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含水砂层颗粒细且薄,对地下水储蓄和地表水入渗不利.选择河道带进行地表水入渗试验,以获取最大地下储蓄空间,为该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良策.试验区选在南宫溹泸河,人工引水1.5个月,获取大量监测数据,据此对地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特征、入渗量和地下水库调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涸河道引水入渗,入渗比例可达80.54%;溹泸河上下游2个断面Ⅰ-Ⅰ\'和Ⅱ-Ⅱ\'河道垂向渗透速度为10.81 m/d和10.72m/d;水平扩散速度为1.69 m/h和2.38 m/h.由于Ⅰ-Ⅰ\'断面垂
针对我国再生水开发利用现状,开展驱动-约束影响因素分析,解析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对东西两侧地区分别建立再生水开发利用驱动-约束非递归结构作用机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刻画影响因素间的传导路径,量化影响因素贡献率.结果 表明:胡焕庸线东侧地区再生水开发利用驱动推进作用大于约束限制作用,具备高水平开发潜质;西侧地区约束限制作用大于驱动推进作用,再生水开发利用推动能力不足.再
利用1964-2015年汉江流域气温、降雨和径流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滑动平均法分析白河和沙洋站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Pettitt检验确定2个站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计算径流量对各影响因子的弹性系数,并采用互补关系法进行归因分析.结果 表明:白河与沙洋站年径流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797mm/a和-1.875 mm/a,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白河与沙洋站变化期(1992-2015年)径流对降雨、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