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厄尔尼诺最新报告:“因厄尔尼诺事件再次来临,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他们的理由是,厄尔尼诺会把海洋中巨大的热量转移到大气中。报告预测中性偏暖状态至弱厄尔尼诺状态将在今年持续,今年气候预测依然是厄尔尼诺年,到今年年中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所以,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今年的厄尔尼诺与已经逐渐升温的全球海洋结合,全球变暖的趋势可能会加强。像这样连续两年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很少见,基于对全球海平面平均气温所做的预测,也就是说全球海平面平均气温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
基本概念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气候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五个月或以上,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水表层温度连续三个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就可判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形成原因
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目前科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大气层或海洋运动周期性变化而成:其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三是说,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海底地壳的活动如火山、地震等有关。另外,也有人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与温室效应有一定关系。
更多的科学家倾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科学家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拾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影响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给全球带来极端气候事件,具体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特别是北方地区夏季更容易出现干旱、高温炙烤:南方会发生低温、洪涝。
减少厄尔尼诺请你出份力
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这只“怪兽”带来的连锁影响可见一斑!目前国际气象界对厄尔尼诺现象和由它引发的气候变化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减少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巨大损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灾害的发生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天灾八九是人祸”这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科学家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或许爱护环境才是尽可能减少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途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吧!
知识链接
“厄尔尼诺”名称的由来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基本概念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气候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五个月或以上,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水表层温度连续三个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就可判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形成原因
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目前科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大气层或海洋运动周期性变化而成:其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三是说,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海底地壳的活动如火山、地震等有关。另外,也有人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与温室效应有一定关系。
更多的科学家倾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科学家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拾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影响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给全球带来极端气候事件,具体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特别是北方地区夏季更容易出现干旱、高温炙烤:南方会发生低温、洪涝。
减少厄尔尼诺请你出份力
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这只“怪兽”带来的连锁影响可见一斑!目前国际气象界对厄尔尼诺现象和由它引发的气候变化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减少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巨大损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灾害的发生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天灾八九是人祸”这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科学家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或许爱护环境才是尽可能减少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途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吧!
知识链接
“厄尔尼诺”名称的由来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