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文化隐喻视角下的黄至筠探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园林形象的构建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园林的庭院结构、植物园栽、雕梁画栋都与主人、与文化背景相通,研究园林的过程亦是与园林文化交流的过程,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对文化符号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符号的构建、情感的共鸣、故事化的搭建等方法,增强受众对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感,并吸引他们参与传播过程,形成网状传播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园林形象;文化隐喻;文化传播;黄至筠;个园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内传播与外传播相结合,是清代盐商构建自我形象的方式,也是那个时代盐商文化的缩影。园林作为日常生活的住所和招待外来宾客的宴所,自然成了扬州盐商文化的载体,即使经过了百年的洗涤,扬州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是从所留园林依然能看出扬州盐商的文化痕迹。隐喻本质上是文化行为,文化是隐喻的灵魂,隐喻要考虑文化背景。扬州盐商亦贾亦儒,礼贤下士,乐善好施且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因此扬州园林文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个园为例,从内外传播角度探讨其主人黄至筠。
  1 内传播:个园形象隐喻与黄至筠内心镜像
  1.1 人生镜中的自我意识
  在内传播中,个人通过社会交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他人期待映像,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内传播中,传者与受者虽然是同一个人,但这依然是社会互动的过程。正如米德在社会互动理论中提出的:“个人通过与他人互动来认识自己,他人告诉这些个体自己是谁。”[1]
  个园主人黄至筠,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是清嘉道间的一位盐商巨头,为扬州八大商总之一[2]。黄至筠在扬州建有个园,这是当下扬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所盐商私家园林。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3]。
  黄至筠喜气与福气的自我认识源于他少年时的传奇经历,14岁其父去世,家产被人所夺。19岁时,他一人骑驴进京,手持引荐信,得见时任两淮盐政的某公,任命他为两淮盐商的代表——总商,开始了自己辉煌的盐商生涯。机遇与福气接踵而至,其自我意识中的机遇与福气也在个园中得到了体现。個园门前的照壁用双面砖砌墙,石壁座,檐头饰蝙蝠等砖雕,并且个园多处厅堂都有蝙蝠图案的雕花及地砖。在汉语中,“蝠”与“福”同音,而且个园中的蝙蝠图案与祥云相似,宛如福中使者。
  角逐官场的自我体验也是黄至筠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商的身份伴随其一生,从总商到二品顶戴。票盐法改革后,黄至筠依然能笑傲官场,官场尔虞我诈、凶险异常,但清代大盐商需要官的身份来服务自身,凭借官商的身份保护自身利益,所以步入官场是黄至筠的必然选择。这在园中也有多处隐喻,如个园五路建筑其中一路以“鹿”喻“禄”,清美堂落地罩雕的松柏与鹿,此处鹿形态丰满雄壮、体态秀美,隐喻其位高权重;隔扇门上也刻双鹿,此处双鹿灵动机敏、充满活力,隐喻为官当随机应变、八面玲珑。
  1.2 园林情中的自我互动
  自我传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传播过程,亦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在此过程中,传受双方需要通过中介符号进行意义的交流,而符号意义的赋予也是隐喻的过程。情感隐喻作为古代诗词最常见的隐喻方式,通过景物等意象进行情感表达,以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
  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可以凝练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重礼重义的价值观、以和为贵的世界观,这既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亦是古代文人的心理写照。黄至筠具有商儒的双重社会角色,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强不息、重礼重义、以和为贵的三观最终聚合为自身情感。
  黄至筠喜爱竹,园内万竹林等地种类各异的竹,隐喻着黄至筠自强不息、逆流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竹子最广为人知的是文人赋予的内涵,如刚直、不屈不挠、宁折不弯等,因此它成了君子的象征。黄至筠对竹喜爱有加,《说文解字》曰:“筠,竹皮也[4]。”
  重礼重义的情感源于黄至筠推崇的儒家文化,可以概括为礼义二字。义者宜也,即言行应当得当,强调言行内容的正确;而礼者履也,强调言行的形式和规中矩。总而言之,即人的行为内容与形式应符合社会规矩,“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5],由此能看出古人对礼义的重视。个园中,礼义首先可从建筑格局中得见,火巷贯穿前后,不仅具有防火防盗的功能,更是礼义的体现,宾客如从厅堂穿入后花园会违反礼法,从火巷出入则是礼貌的行为,能表现出对主人的尊重。
  中国自古以和为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老子》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论述。“和”在千百年的演化过程中已经内化为中国人处理社会关系、自然关系以及调节自我的重要准则。黄至筠纷杂的社会关系也要求他以“和”进行应对,这在个园中也有所体现。个园中宴请宾客的楠木厅的桌椅都为圆形,多处厅堂雕刻、装饰以圆为中心,如汉学堂的大理石画、清美堂的窗户纹饰。
  1.3 修自身的内省
  芝加哥学派的米德提出,人的内省行为分为长期的内省和短期的内省。短期的内省为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做出的联系过去、现在、未来并调动社会经历与经验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内省是一种完善自我品德和人格等的行为,类似以往孔子的“三省吾身”。对黄至筠来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他,亦主张修身。
  黄至筠以修身为自我追求,借助叙事隐喻用个园的八处景致记叙自己的人生历程,并以此景反省自己的一生。个园可分为雨后春生、万物更新、幽谷停云、松鹤延年、筑秋揽月、九狮嬉雪[6]等景,开始亦是结束,从万物复苏到寒冬沉寂,周而复始,既是生命的轮回亦是黄竹筠一生的写照。黄至筠的一生也经历了初遇贵人到勘破轮回的过程。
  年少时,黄至筠家产被夺后遇贵人,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个园西路建筑北侧,以规则花坛中种植的竹林妥石为前景,竹笋数株,象征竹笋的雨后春生。黄至筠当上两淮盐商代表后,是新的开始,园口与花厅间自由式布局的湖石花坛,生机盎然,充满生机与朝气。在佛家文化中,生死在六道中相续,无止循环,重因果,转轮回。在个园东南,花木与假山向两边延展成立体画卷,透出萧瑟之感,营造出万物凋零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辉煌与落寞、生存与灭亡、成功与失败,到最后都灭于轮回。   2 外传播:园林形象隐喻与黄至筠的社会表演
  2.1 社会角色的交织
  社会角色作为人社会关系的总结,决定了社会人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多种社会角色之间切换成为人适应社会的常态。多样的社会角色也决定了多样的社会行为,黄至筠的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主要为父亲角色,社会角色主要为朋友角色、官场角色、商场角色。
  黄至筠作为四子之父,亦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盐商,因此他对儿子们的要求与期望都很高。秋山内道依照“大不通小通,明不通暗通,直不通弯通”的原则建造,隐喻人生如果想超捷径,极可能误入歧途,这亦体现了黄至筠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作为朋友的黄至筠展示了一代盐商的风范,同时兼顾文人角色,庄重与雅致成了其与朋友交往的主基调。清颂堂整个大厅都以杉木建造,除了奢华富贵之外,整个厅堂呈方形,隐喻黄至筠为人正直。个园两间大堂分别取名为“清美堂”“清颂堂”,也是在隐喻黄至筠廉洁清美。
  2.2 黄至筠的社会距离
  在人际传播中,社会距离的远近与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社会角色息息相关。社会距离,也叫心理距离,是指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了解的程度。黄至筠运用西方文化之风与官式建筑,是为了与显贵拉近社会距离,从而融入圈层;也是为与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群体拉开社会距离,彰显身份与树立社会权威的一种手段。因此,社会距离表示个体之间亲密或疏远的程度,是一种阶层等级的体现。
  文化基因通过复制模仿等非生物进化的方式传承文化特质[7],个园的园林建筑总体呈现出较明显的徽派特色,依照清代官方建筑规制建造,端正雅致,外形体量较高大。这隐喻了清代盐商由贾入仕的心愿,其期待实现自我社会角色的转变,官方式的建筑亦体现了盐商们由贾入仕的愿望,希望借此拉近与仕人的社会距离。
  3 园林形象隐喻与文化传播的结论与探讨
  扬州个园的隐喻与主人黄至筠及其文化背景相通,黄至筠通过个园的建筑布局、家具装饰、雕刻摆件等隐喻为人处世之道、身份构建之法。百年后的人,也能在秀美玲珑的黄家住宅中与叱咤一时的大儒商进行跨时代的交流,探其神、描其形、溯其源、仿其道,从而探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3.1 文化符号的建构——视觉载体的塑造与文化背景的相通
  隐喻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符号构建自我所要表达的意义,而此符号需要与被表达的意义有相似性,能够引起受众的相关联想。隐喻的视觉载体被设计出来后,双方需要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理解,此意义的传递才能继续下去。同时,形象符号编码还要适应媒介传播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融合媒介传播趋势不可逆转,对传媒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行队伍整合,打造高素质的传媒队伍,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形象符号[8]。
  3.2 社会距离与角色的诉求——“以景传情”的共鸣与认同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与受众拉近社会距离,增强角色认同感,将对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情可以为传播的催化剂。古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助“情”传播自己的想法。在个园当中,雨后春生的喜悦之情、松鹤延年闲逸之情等都是“以景传情”的写照,其过程是内传播与外传播的综合体,既有自我的情感记忆,又有与他者的情感共鸣。借助情感传播文化的关键是能否引起他者的情感认同,继而产生共鳴,从而拉近社会距离。
  3.3 文化底蕴的传承——故事的搭建艺术
  故事化的叙事与隐喻相比,往往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如能借助故事化的方式,其效果会更上一层楼。在个园的整体景物搭建中,黄至筠运用景物隐喻叙事,雨后春生到九狮戏雪,既有自己一生的写照,也有自我愿望的追求。黄至筠将故事与景物相结合,以“景”为“笔”,在园林“画卷”上,搭建出人生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景物可以换成其他符号,但故事与隐喻的结合在文化传播中值得借鉴。
  4 结语
  以往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中,中国文化的传播迟迟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开始寻求以讲故事的模式传播中国文化。无论是国外传播还是国内传播,故事隐喻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引发受众的情感、身份认同。故事不是空中楼阁,文化符号的构建、情感的认同与共鸣都是重要因素。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化隐喻中的视觉符号、情感共鸣、故事艺术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旦.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15-27,94-95.
  [2] 朱宗宙.一代大盐商个园主人黄至筠盐业经营之道[J].盐业史研究,2011(03):53-58.
  [3] 文旭,罗洛.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1):11-14.
  [4] 韦明铧.扬州画舫新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3-34.
  [5] 王志文,牛继舜.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策略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15.
  [6] 谢明洋.晚清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88.
  [7] 霍艳虹.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8] 秦宗财.新时代“千年运河”文旅品牌形象塑造[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01):235-243.
  作者简介:刘聪(1996—),男,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郑婷婷(1998—),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多姿多彩的花卉文化诞生于上千年以前。花卉纹饰不仅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色彩,同时更偏向于造型创作,是一种可以凸显我国文化特色,既有强烈地域气息、又有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会计核算软件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这种情况下,促进着企业管理模式的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企业会计核算
速写作为造型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深化素描教学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速写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力,是学生走出教室、直面生活、记录生活的“桥梁”,是
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较大,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对信贷风险做出妥善管理,明确当前传统模式下信贷风险的
本文基于戈比斯特的生态美学理念,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协调,以保护管理自然资源城市为核心,寻找审美与生态的结合点。西方案例和中国经验中的生态理念
当前我国城市公园景观面临诸多环境问题,亟待改造提升。本文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改造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景观改造结合的必要性,地域文化在景观改造中应用
膜式燃气表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是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利益的民生计量器具。目前在用的膜式燃气表存在着没有经过检定就已经安装使用;还有部分正在使用的膜式燃气表已经
质量管理作为公路桥梁施工项目管理期间的重要内容,加强管理与完善,能够在有效提升施工水平的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与项目管理发展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当前公路、桥梁施工项目
地籍测量工程是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测绘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地籍测量作业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测绘技术也随之出现了科技提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地籍测量工程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完善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对地籍测量工程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优势,同时研究地籍测量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我国测绘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的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壮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需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文章从内部审计现状来展开描述,并对发现的问题包括机构定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