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一直是一线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首先认为我们的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其中“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属于被动学习,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或立即运用”属于主动学习,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认为课堂上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模式,课后设立小组,互相“讲题”“听题”是有效学习的一些重要策略。
关键词:讲题;农村;有效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06
反思初中三年的科学教学,认为近三年在实施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是有效的,且在班级实施的小组内互相“讲题”、“听题”活动。
一、为何选择 “讲题”、“听题”模式
综合分析学生目前在科学学习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1.学科学习信心不足。2.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很难持续维持。究其根源,我们的科学课堂如果在七年级时没有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对科学实验重视不够,没有很好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容易过早放弃科学的真正学习。
而设立小组,互相“讲题”“听题”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解决以上问题。美国科学家研究得到的学习金字塔可知我们的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其中“讲授”“阅读”“视听结合”“示范”属于被动学习,但在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10%、20%、30%;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或立即运用”属于主动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0%、75%、90%。可见主动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明显高于被动学习。而设立小组,组员之间互相“讲题”“听题”恰属于“教授给他人或立即运用”。
二、如何组织学生互相“讲题”“听题”
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增长,在小组安排和“讲题”内容上会做一些调整。将任教班级每四人为小组,每小组设立一位小组长。小组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小组长先由教师培训如何“讲题”和“听题”。(2)小组的任务主要是在每次作业批改或考试后,组员需将“错题”解题思路以及涉及的知识点讲给小组长听,讲题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共同讨论,或由小组长再讲给组员听。(3)每次小组活动后由小组长给组员作好记录。
到九年级时,小组安排和“讲题”内容上会做一些调整,具体如下:1、小组长一般由成绩中等,责任心较强的孩子担任,另选出三位大组长,小组长讲给大组长听,同时都必须作好记录。2、内容上除讲错题外,教师不定期选择典型的、综合性较强的题作为必讲题,讲题后要求小组改编条件,或者结论与条件互换,学会一道题的变式与拓展,从“一道题”到“一类题”。
三年下来,这样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困生会少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维持,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教室里多了这么多的“小老师”,就不容易有“关注死角”了。同时以“生”教“生”,也是大大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常态课中如何更好渗透“讲题”思想
1、“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认为是有效的,是符合农村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关键点:通过评价任务完成学习目标,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课前对课程目标分析、细化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测评目标一致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求每个目标有相对应的环节,及时反馈和练习,在这个环节,会尽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请小组同学讲思路,讲“为什么”;“思考”和“动手”“动笔”随时进行。
2、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跟学生强调以下几点:(1)在做题时一定牢记一点:每道题都是有理由的,寻找考点或者说知识点,这样做题能大大提高准确率,能逐渐学会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2)上课过程,推广到日常生活,遇到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同学们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比如下午,阳光明媚,你抬头却见天空中挂着月亮,你会细究下去吗?为什么夏天白天时间长,冬季白天时间短?又或者用高压锅煮肉是为什么肉非常容易烂熟?又比如這个寒假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什么要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措施?等等此类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合适章节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现象,并学会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当前,孩子们面临的是一个无时无刻充斥着媒体信息的环境,要怎么做,才能与网络、电脑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电视频道竞争并胜出,从而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将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如果课堂教学过于沉闷是孩子们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的头号原因,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更高效优质、更可亲可喜。
关键词:讲题;农村;有效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06
反思初中三年的科学教学,认为近三年在实施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是有效的,且在班级实施的小组内互相“讲题”、“听题”活动。
一、为何选择 “讲题”、“听题”模式
综合分析学生目前在科学学习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1.学科学习信心不足。2.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很难持续维持。究其根源,我们的科学课堂如果在七年级时没有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对科学实验重视不够,没有很好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容易过早放弃科学的真正学习。
而设立小组,互相“讲题”“听题”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解决以上问题。美国科学家研究得到的学习金字塔可知我们的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其中“讲授”“阅读”“视听结合”“示范”属于被动学习,但在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10%、20%、30%;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或立即运用”属于主动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0%、75%、90%。可见主动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明显高于被动学习。而设立小组,组员之间互相“讲题”“听题”恰属于“教授给他人或立即运用”。
二、如何组织学生互相“讲题”“听题”
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增长,在小组安排和“讲题”内容上会做一些调整。将任教班级每四人为小组,每小组设立一位小组长。小组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小组长先由教师培训如何“讲题”和“听题”。(2)小组的任务主要是在每次作业批改或考试后,组员需将“错题”解题思路以及涉及的知识点讲给小组长听,讲题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共同讨论,或由小组长再讲给组员听。(3)每次小组活动后由小组长给组员作好记录。
到九年级时,小组安排和“讲题”内容上会做一些调整,具体如下:1、小组长一般由成绩中等,责任心较强的孩子担任,另选出三位大组长,小组长讲给大组长听,同时都必须作好记录。2、内容上除讲错题外,教师不定期选择典型的、综合性较强的题作为必讲题,讲题后要求小组改编条件,或者结论与条件互换,学会一道题的变式与拓展,从“一道题”到“一类题”。
三年下来,这样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困生会少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维持,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教室里多了这么多的“小老师”,就不容易有“关注死角”了。同时以“生”教“生”,也是大大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常态课中如何更好渗透“讲题”思想
1、“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认为是有效的,是符合农村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关键点:通过评价任务完成学习目标,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课前对课程目标分析、细化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测评目标一致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求每个目标有相对应的环节,及时反馈和练习,在这个环节,会尽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请小组同学讲思路,讲“为什么”;“思考”和“动手”“动笔”随时进行。
2、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跟学生强调以下几点:(1)在做题时一定牢记一点:每道题都是有理由的,寻找考点或者说知识点,这样做题能大大提高准确率,能逐渐学会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2)上课过程,推广到日常生活,遇到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同学们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比如下午,阳光明媚,你抬头却见天空中挂着月亮,你会细究下去吗?为什么夏天白天时间长,冬季白天时间短?又或者用高压锅煮肉是为什么肉非常容易烂熟?又比如這个寒假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什么要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措施?等等此类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合适章节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现象,并学会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当前,孩子们面临的是一个无时无刻充斥着媒体信息的环境,要怎么做,才能与网络、电脑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电视频道竞争并胜出,从而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将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如果课堂教学过于沉闷是孩子们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的头号原因,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更高效优质、更可亲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