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是人类味觉的掌舵者,是味觉之巅,舌尖上面的每一个味蕾,都是感觉的纪录者,汇聚着对人间美味的细腻体验。食物的美味,与舌尖相遇,触动心灵,引发灵魂的颤动,激发我们内心对人间五味的感慨。舌尖上凝聚的风暴,幻化成生命中语言的力量,舌尖也传递出话语的魅力,让我们的情怀得以表达。
酸﹑甜﹑苦﹑辣﹑咸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我们在况味和回味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说话的艺术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一种平衡的中庸之道,即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做饭不能穷极追求一种单一的味道,会让人难以下咽,说话不能说得太满,过满则亏。话也不能多说,只要点到为止,直击要害就好,必要时还要保持沉默。就像做饭的时候,调味品不能多放,放多了则失去了佳肴的灵魂,只要致中和,那就是美满。
犹记得小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苦瓜,可每周都有那么一天,就像国际惯例一样,饭桌上总是有一道菜是净炒苦瓜。每次我只要舔一口,苦涩的味道就在舌尖打转,直达心间,我下意识就把还没来得及咀嚼的苦瓜吐出来,嘴里还发出“呸﹑呸,真难吃”的声音。妈妈这时候就会调侃我不识人间苦滋味,说我不喜欢吃,是因为我不能明白其中的感觉。后来逐渐长大我才明白,经历四季的变换,我们总会把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佳肴,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苦瓜入口时是苦涩的,但是细嚼慢咽品尝后带常来一种甘甜,这种甘甜是洗涤心灵的甘露。人们喜欢把苦瓜称作半生瓜,也许我妈妈像我一样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同样也不爱吃苦瓜。随着时间的流逝,走过大半生,在人生每一次旅程中,她的舌尖与苦瓜久别重逢,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到大悟大彻后,将当初狼吞虎咽的苦涩消化与升华,那一刻她坐拥世间所有美好的云霞。到现在,妈妈走过大半辈子已吃得出半生瓜的睿智。她很珍惜这种淡定的心境,甘苦之后是更加清甜。每个人走过大半生,总是会跟各色各样的人相逢,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是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如果用食物与舌尖的相逢看待人情世故中的交往,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和,有的是令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我们都应该从舌尖舔舐食物中学会为人处世的大道,将食物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折射到语言交谈之后中,投射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很多时候,舌尖品尝出的味道是很难描述的,舌尖的力量是那样苍白无力。吃到好吃的食物,你只能说它好吃,你向别人传达的信息也仅仅是这个食物多么好吃而已。就像你舌尖感受到的糖醋排骨是酸甜的,水煮鱼片是鲜美的,爆炒肉片是香咸的,但是你无法准确地告诉另外一个舌尖它们的味道是如何的酸甜﹑鲜美﹑和香咸。你不能直观的让他人感受出“多么”这个词语背后所蕴的深度。
舌尖上的言语有时也显得单薄无奈的,我们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时,往往都是词不达意。就像周国平先生所说的那样,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之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等等,但是,倘若这些字眼确有意义,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真正意义始终在话语之外。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有多温柔,我的孤独有多绝望,我的幸福有多美丽,我的苦难有多沉重,我的死亡有多么荒谬。我只能把这一切,藏于舌尖,藏于心中。我所说出所表达出的东西只是思考的产物,只是舌尖所蕴含的力量叫嚣着想要突破沉默的桎梏,而那写潜藏在舌尖深处的那些力量,是无法宣泄的,所以最后也却也只能回归沉默。“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虐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我很喜欢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段话:“食物中蕴藏的美味,有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有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我们种种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們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都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舌尖的力量,才下舌尖,又上心间,相溶于血液,外露于语言。
酸﹑甜﹑苦﹑辣﹑咸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我们在况味和回味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说话的艺术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一种平衡的中庸之道,即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做饭不能穷极追求一种单一的味道,会让人难以下咽,说话不能说得太满,过满则亏。话也不能多说,只要点到为止,直击要害就好,必要时还要保持沉默。就像做饭的时候,调味品不能多放,放多了则失去了佳肴的灵魂,只要致中和,那就是美满。
犹记得小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苦瓜,可每周都有那么一天,就像国际惯例一样,饭桌上总是有一道菜是净炒苦瓜。每次我只要舔一口,苦涩的味道就在舌尖打转,直达心间,我下意识就把还没来得及咀嚼的苦瓜吐出来,嘴里还发出“呸﹑呸,真难吃”的声音。妈妈这时候就会调侃我不识人间苦滋味,说我不喜欢吃,是因为我不能明白其中的感觉。后来逐渐长大我才明白,经历四季的变换,我们总会把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佳肴,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苦瓜入口时是苦涩的,但是细嚼慢咽品尝后带常来一种甘甜,这种甘甜是洗涤心灵的甘露。人们喜欢把苦瓜称作半生瓜,也许我妈妈像我一样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同样也不爱吃苦瓜。随着时间的流逝,走过大半生,在人生每一次旅程中,她的舌尖与苦瓜久别重逢,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到大悟大彻后,将当初狼吞虎咽的苦涩消化与升华,那一刻她坐拥世间所有美好的云霞。到现在,妈妈走过大半辈子已吃得出半生瓜的睿智。她很珍惜这种淡定的心境,甘苦之后是更加清甜。每个人走过大半生,总是会跟各色各样的人相逢,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是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如果用食物与舌尖的相逢看待人情世故中的交往,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和,有的是令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我们都应该从舌尖舔舐食物中学会为人处世的大道,将食物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折射到语言交谈之后中,投射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很多时候,舌尖品尝出的味道是很难描述的,舌尖的力量是那样苍白无力。吃到好吃的食物,你只能说它好吃,你向别人传达的信息也仅仅是这个食物多么好吃而已。就像你舌尖感受到的糖醋排骨是酸甜的,水煮鱼片是鲜美的,爆炒肉片是香咸的,但是你无法准确地告诉另外一个舌尖它们的味道是如何的酸甜﹑鲜美﹑和香咸。你不能直观的让他人感受出“多么”这个词语背后所蕴的深度。
舌尖上的言语有时也显得单薄无奈的,我们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时,往往都是词不达意。就像周国平先生所说的那样,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之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等等,但是,倘若这些字眼确有意义,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真正意义始终在话语之外。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有多温柔,我的孤独有多绝望,我的幸福有多美丽,我的苦难有多沉重,我的死亡有多么荒谬。我只能把这一切,藏于舌尖,藏于心中。我所说出所表达出的东西只是思考的产物,只是舌尖所蕴含的力量叫嚣着想要突破沉默的桎梏,而那写潜藏在舌尖深处的那些力量,是无法宣泄的,所以最后也却也只能回归沉默。“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虐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我很喜欢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段话:“食物中蕴藏的美味,有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有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我们种种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們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都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舌尖的力量,才下舌尖,又上心间,相溶于血液,外露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