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质子核磁共振谱(1H-NMR)和模式识别筛寻大肠癌高危预警、早期诊断的粪便代谢标志物组。
方法于2014年1—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所有肠腺瘤和Ⅰ/Ⅱ期大肠癌病例中,选取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前未进行放疗或化疗、未使用抗生素、无上消化道及小肠病史和体征者为研究对象,肠腺瘤和Ⅰ/Ⅱ期大肠癌病例分别为25和20例。另选取来自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个体,纳入无肿瘤病史、各项体检指标正常、未使用抗生素者为对照组,共32名。收集研究对象粪便样本约5~10 g,采用400 MHz 1H-NMR检测样本上清液代谢物,所得数据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识别,确定对照组和肠腺瘤及Ⅰ/Ⅱ期大肠癌的差异性粪便代谢物组,并且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其在大肠癌早期筛查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果Ⅰ/Ⅱ期大肠癌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52±13)岁;肠腺瘤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3±11)岁;对照组32名,男性15名,女性17名,年龄为(53±14)岁。OPLS-DA可有效区分对照组和肠腺瘤及Ⅰ/Ⅱ期大肠癌组的粪便上清液代谢物:对照组粪便样本中丁酸、醋酸、丙酸、葡萄糖及谷氨酰胺含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分别为23.0±6.0、45.0±11.0、26.0±7.0、37.0±7.0和4.5±2.0,肠腺瘤组为18.0±5.0、31.0±11.0、22.0±6.0、31.0±7.0和4.9±1.0,Ⅰ/Ⅱ期大肠癌组为14.0±6.0、24.0±8.0、19.0±5.0、26.0±8.0和5.4±1.0,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07、-2.32、-2.43、-2.07和2.21,P值分别为0.008、0.011、0.032、0.044和0.044);对照组粪便样本中乳酸、谷氨酸及琥珀酸盐含量的相对信号强度为4.8± 1.0、3.2±2.0和12.0±2.0,肠腺瘤组为6.9±2.0、4.9±1.0和15.0±3.0,Ⅰ/Ⅱ期大肠癌组为7.8±1.0、5.4±1.0和18.0±2.0,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02、2.21和2.25,P值分别为0.038、0.044和0.011)。ROC显示,醋酸和琥珀酸盐在区分对照组和Ⅰ/Ⅱ期大肠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大于90%。
结论基于NMR的粪便代谢组学可以有效区分Ⅰ/Ⅱ期大肠癌、肠腺瘤和对照组,为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水平的代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