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员工“倒贷”风险及应对措施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倒贷”的过程中存在的风控和监管缺失的问题,发现“倒贷”极大地增大了不良贷款率,给银行的经营带来风险和不确定,因此,银行应加强信贷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并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同时实现内部监管和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双管齐下。
  【关键词】 倒贷 风险 监管
  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新兴金融业务的冲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增无减,银行员工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纷纷采取“倒贷”方式“拆东墙补西墙”,造成不少无辜企业“替人背债”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到底是银行的内部控制出现了缺漏,还是银行员工丧失了职业道德?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一、银行“倒贷”折射出来的风险问题
  (1)贷后风险管理与防控存在缺失
  信贷风险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较事中和事后审查普遍更重视事前的资格审查,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缺失弱化了贷后风险管理和防控作用[1]。当某项贷款业务出现问题后银行很容易陷入被动状态,相关贷款的催收程序也是形同虚设,无法得到有效执行。银行员工降低不良贷款率主要依靠多次“倒贷”,表面上能够消除不良貸款,实际上掩盖了贷款的真实质量。
  (2)绩效考核制度与不良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新兴金融业务的冲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利润和业绩,而目前我国银行的员工绩效都是与银行业绩挂钩,不良资产与员工的各项待遇和福利紧密联系,因此不良贷款的增加无疑给员工工资绩效考评也带来沉重的打击[2]。整个资产质量的大幅下行,使得员工绩效缩水,银行出现了“降薪潮”。
  (3)内部监管的缺失
  银行的业务量巨大,很难做到监督管理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每笔信贷,只能对整体业务设置监控流程,对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在内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经常曝出银行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行为[3]。
  (4)员工职业素养与道德缺陷
  一些银行员工通过伪造材料等行为,诱使企业陷入“倒贷”陷阱,导致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利用这样的方式吸纳大量客户资金的行为涉嫌欺诈,而“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涉嫌挪用资金,这样的违规操作反映了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二、银行“倒贷”风险的应对措施
  (1)加强信贷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要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银行信贷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步骤必须严格把控,事前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核实银行的资产、担保以及经营状况,保证信贷业务的真实可靠性;事中核查资金的去向以及是否按照事前审查的要求进行资金的使用,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准确反映每笔贷款的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4];事后及时向银行监察小组跟踪汇报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贷款归还的可能性。 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加强对信贷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实现客户经理,部门负责人、信贷审批人员及前台柜员的信贷信息一条线管理。
  (2)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
  员工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信贷业务,银行应该建立科学的员工薪资考核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高管薪酬、员工绩效考核过于依赖银行不良贷款现象,银行应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情感及心理疏导,增强信贷风险意识[5];同时实行真实不良贷款考核体系,银行在对“倒贷”风险事件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的同时,对管理不尽职、履职不到位的机构负责人严格认定责任并严肃问责。
  (3)加强员工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
  银行应严格落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修订)》,完善规范员工行为的相关制度,明确对员工的禁止性规定。加强信贷资金关键岗位的关注,采取差别化措施及时防范员工道德风险。
  (4)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控
  积极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职责权限清晰、机构高效精简、风险控制有效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6]。一是逐级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牵头制定信贷风险管理规划和政策纲要,并进行集中计量、评估、监测和管理。二是明确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分工和权限。增强信贷板块相关职能部门的平衡制约和协调统一,分清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三是加强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实现信用业务集约经营。通过整合人力、智力、财力资源,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尔豪.遏制“倒贷”风险防范刻不容缓[J].金融博览,2017(08):65.
  [2] 吕江林,黄光.“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14(04):42-52.
  [3] 王义华,于卫兵.对商业银行贷款监管指标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5(23):33-34+108.
  [4] 宋振雷.“倒贷”的危害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农村金融,2016(19):47-48.
  [5] 王辉.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倒贷”现象的思考——基于阳煤集团的案例分析[J].当代经济,2013(04):24-25.
  [6] 高华军.信贷经营管理两难一易[J].现代商业银行,1999(06):35.
  作者简介:刘莉莉(1995—至今),女,汉族,湖南邵阳,湘潭大学金融学研究生,湘潭大学,国际金融。
其他文献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并没有因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增加而得到明显改善,而融资问题更是困扰其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具有一定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方面,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政府政策的制约以及金融机构的缺陷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虽然国际经济市场更加富有活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外汇风险。本文详细介绍了外汇风险的类别以及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防范外汇风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外汇风险 防范措施  一、外汇风险的类别  (一)交易风险。在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中,汇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体现在交易活动中,汇率的变化往往可能给企业的财务方面带来相当大的风险。一般对外贸易企业的
期刊
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高昂的生活消费支出和农业生产成本给农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农户自有资金难以满足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所需,对资金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正在进行,但农户对集体所有的土地目前只有使用权,农户又缺乏其他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因而鲜少能通过抵押资产获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此外,农户经营的农业其本
期刊
【摘 要】 企业投资行为是指企业为了获得预期收益而对自身所持有的资金的一种运用行为,通常情况下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生产设备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企业资金的运用。相较于企业的销售行为、生产行为,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受到法律限制的,这是因为企业的投资行为牵涉投资双方根本利益,必须审慎。本文从投资理论本身入手,分析并探讨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投资理论,为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有效性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流动性作为银行稳健经营的三大原则之一,有利于银行的稳定发展。并且流動性风险是多维风险,商业银行其他风险也会转化成流动性风险,最终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分析流动性风险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在此之上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引言  银行的流动性
期刊
【摘 要】 所有权保留是合同法中的一种重要制度,意在通过对约定附条件的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来保障出卖人如约实现合同权利的一项制度。我国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关于破产案件中如何适用所有权保留制度问题,规定尚不够完备。本文试就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 破产法 所有权保留 破产财产 取回权  破产财产是破产法中的重要概念,破产财产的范围决定了可供债务人清偿债务的财产范围,直接关系着
期刊
【摘 要】 金融在现代经济市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金融市场对于经济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迅猛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显露出了诸多弊端与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完善金融服务、防范相关风险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金融服务 金融风险 对策  一、当前国内金融形势概述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进行革新,一
期刊
【摘 要】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但其实施的效果与预期还相甚远。本文认为,在单纯的垄断模式下,垄断的管理费用成本过高,一揽子许可的许可费用又偏低,以导致著作权人的支出与收益不能达到均衡;而完全的自由竞争模式下,使用者需要找到该作品所在的协会再经过该管理组织的授权,且同一作品很可能由几个不同的协会管理,所以会造成一种恶意竞争,进而导致许可效率的低下,也会使得使用者的许可成本偏高,所以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金融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也有助于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不断实现金融开放。互联网金融迅速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不少份额,其自身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优势,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尤其是给商业银行风险行为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希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对抗风险。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构建包含金融科技指数的静态面板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增长状况;但同时也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金融科技指数 商业银行 银行绩效  一、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样本银行的选择  1.变量选取  对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绩效,现有研究一般从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