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会展业蓬勃发展,为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搭建了一个直接、互动的平台和有效的营销模式,正逐渐成为农产品贸易的风向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主导色彩太重,市场机制缺失,资源未能充分整合;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低;参展主体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等。文章进一步探讨农业会展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发挥其对于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展会的现状
(一)农业展会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农业会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手段,由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专项资金,多数的展览会、交易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几乎都可以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这就为农业展会发展明确了方向。
2、展览场馆增长迅速
目前,国内展览场馆的总面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展会的需要。
3、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有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会展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有关协会和培训机构进行了从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再加上农业展会数量不断增多实战经验也随之不断丰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大幅度提升。
(二)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展会,虽然数量不是很多,却是农业展会发展历程中的亮点,这些展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二、农业展会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
(一)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展会由于其举办的定期性、买家的集聚性、卖家的集中竞争性、产品展示的直观生动性、产消接触的零距离性、宣传的形象性和质量集中监管的便利性等众多特点使得展会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快捷通道。
(二)搭建平台,提高政府部门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针对性
农业展会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衔接产销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搞好生产环节与市场流通的对接,是一个紧迫而不能逾越的现实问题。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市场经济越完善,会展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作用就越明显。
(三)整合资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构建
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我国农业展会的举办地除了北京、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外,基本集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地区,这样既便于招展参展,又可以扩大举办地在相关项目上的知名度,使人们把一个有名的展会同一个有名的产品和一个有名的产地联系起来。由于举办展会时,主办机构需要多个行业相互配合,农业展会作为会展行业的产品,不仅能够为举办地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带动效益,能够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整合当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促进交流,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成功的农业展会是某个领域内先进发展水平的缩影,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增进了参展企业和参会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让企业了解了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农业。可以说,农业展会是成本较低、效果较显着的推广先进农业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打造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对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管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展会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有效平台。通过农业展会的形式,可以加强农业产供销或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组织、信息、价值和物流的沟通与协调,拉长或加强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公共部门在会展经济中的定位
在会展经济深入发展的进程当中,政府要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角色。作为影响供给的重要一方,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应过度参与、过度扩张。制定统一规划,加强对农业展览行业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业展览行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业展览的规律、特点以及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区域特性进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农业展览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公共产品属性较强、外部性效果明显的公益性展览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对公益性展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探索最优的支持方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和限制展览的低水平复制。
(二)加快农业会展专业化建设,打造品牌展会
针对目前农业展会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现有展会进行归类排队,提出布局合理的整合意见,发展有产业依托的展会,重点扶持和保护品牌展会。加强培训,培育专业会展人才,为农业会展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积极培育农业会展市场,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公共部门要逐步退出商业性展览。应该变主办为监管,将运营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同时引导市场改善供给结构,推动农业展览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进程。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会展行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解决管理观念滞后、展会效益低、内外两张皮等不利于展会发展的问题,促进农业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农业展会的现状
(一)农业展会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农业会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手段,由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专项资金,多数的展览会、交易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几乎都可以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这就为农业展会发展明确了方向。
2、展览场馆增长迅速
目前,国内展览场馆的总面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展会的需要。
3、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有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会展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有关协会和培训机构进行了从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再加上农业展会数量不断增多实战经验也随之不断丰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大幅度提升。
(二)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展会,虽然数量不是很多,却是农业展会发展历程中的亮点,这些展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二、农业展会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
(一)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展会由于其举办的定期性、买家的集聚性、卖家的集中竞争性、产品展示的直观生动性、产消接触的零距离性、宣传的形象性和质量集中监管的便利性等众多特点使得展会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快捷通道。
(二)搭建平台,提高政府部门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针对性
农业展会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衔接产销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搞好生产环节与市场流通的对接,是一个紧迫而不能逾越的现实问题。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市场经济越完善,会展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作用就越明显。
(三)整合资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构建
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我国农业展会的举办地除了北京、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外,基本集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地区,这样既便于招展参展,又可以扩大举办地在相关项目上的知名度,使人们把一个有名的展会同一个有名的产品和一个有名的产地联系起来。由于举办展会时,主办机构需要多个行业相互配合,农业展会作为会展行业的产品,不仅能够为举办地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带动效益,能够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整合当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促进交流,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成功的农业展会是某个领域内先进发展水平的缩影,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增进了参展企业和参会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让企业了解了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农业。可以说,农业展会是成本较低、效果较显着的推广先进农业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打造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对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管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展会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有效平台。通过农业展会的形式,可以加强农业产供销或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组织、信息、价值和物流的沟通与协调,拉长或加强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公共部门在会展经济中的定位
在会展经济深入发展的进程当中,政府要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角色。作为影响供给的重要一方,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应过度参与、过度扩张。制定统一规划,加强对农业展览行业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业展览行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业展览的规律、特点以及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区域特性进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农业展览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公共产品属性较强、外部性效果明显的公益性展览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对公益性展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探索最优的支持方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和限制展览的低水平复制。
(二)加快农业会展专业化建设,打造品牌展会
针对目前农业展会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现有展会进行归类排队,提出布局合理的整合意见,发展有产业依托的展会,重点扶持和保护品牌展会。加强培训,培育专业会展人才,为农业会展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积极培育农业会展市场,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公共部门要逐步退出商业性展览。应该变主办为监管,将运营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同时引导市场改善供给结构,推动农业展览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进程。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会展行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解决管理观念滞后、展会效益低、内外两张皮等不利于展会发展的问题,促进农业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