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年前的棕色漂流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 吴/译
  
  六年前,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出海捕鱼的生活,那是我向往已久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某天下午,我在小渔船上收起最后一张网。在拉上来的渔网里,除了一大堆活蹦乱跳的鱼和杂乱的海草外,还有一个闪闪发亮的棕色旧瓶子。
  令我感到意外的事情是,旧瓶子的瓶塞竟然还在。我仔细撬开瓶塞,惊喜地发现瓶子里没有进水。我用工具从瓶子里取出一个封了口的信封,收信人是英国彻特纳姆市的伊丽莎白女士。除了信外,瓶子里还有另外一张小纸条,简单地写着:“请拾到瓶子的人转交此信,并接受一个可怜的英国士兵的祝福。”信封和纸条都已泛黄,看上去年代久远。
  犹豫再三,我决定拆开这封信。我惊讶地发现这封信竟然来自85年前!信上所署的日期是1914年9月9日,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写信人托马斯在信的开头写着:“伊丽莎白,我亲爱的妻子,我正在船上给你写信,我将把此信扔进大海,看它能否奇迹般地到达你的手中。”信的结尾,托马斯说想在上战场前,向亲爱的妻子保证,对她和家人的爱将亘古不变。
  怎么处理这封信呢?这是一封被扔进大洋里的信,瓶子在海上已经漂流了八十五年,也许托马斯战后回到了家,和妻儿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早已忘记这个瓶子的存在。他和伊丽莎白也都应该早已不在人世。
  这个旧瓶子是否和我以前发现的其他瓶子一样,被我扔掉就完事了?还是我应该多做一点什么?也许托马斯和伊丽莎白的孩子还活着,这样一封信对他们来说将会意味着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重大的责任,似乎有某种使命感在催促我赶快行动。如果他们的孩子还活着,恐怕也接近90岁了。这些年来,这个盛着一个家庭亲人信息的瓶子一直在滚滚波涛下等待,我应该想办法把它转交给他们。
  我想,如果能找到某家报纸,写一篇有关这个漂流瓶的报道,托马斯和伊丽莎白的亲戚中也许有人能读到,然后可能和我联系。第二天,我给当地的《太阳报》打电话说了漂流瓶的故事,一位记者随即赶到,很快写了一篇报道,并且附上了我和瓶子的照片。报道一登报,其他媒体的记者纷纷来到我的渔船,询问有关瓶子的故事。
  过了大约两个星期,《太阳报》的记者给我打来电话:“托马斯和伊丽莎白有一个女儿,她现在还活着!她叫爱米莉,托马斯上战场那一年,她才两岁,现在她已经87岁了,住在新西兰。托马斯写这封信时,由于特殊的原因,不可能在信中过多地谈论当时的情况,他是秘密特种部队的士兵,当时正奉命前往法国。写下这封信仅仅12天之后,他就在战场上遇难了……他是那场战争的首批英国牺牲者之一,当时年仅26岁……”
  事情似乎到此结束,我知道了瓶子的谜底,得到了相关信息。但我却睡不安稳,我不断想到当年爱米莉和她的母亲这一对孤儿寡母,一定生活艰难,迫使她们离开英国,到了遥远的新西兰。她们在那里靠什么过活?在我内心里,觉得这事到此还不能算真正结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我居然接到一个来自新西兰的国际长途电话,新西兰邮政服务局的人在电话里询问我,想不想亲自转交这封来自八十五年前的信。新西兰邮政服务局将为我提供机票,我将作为特别信使完成这份特殊使命。
  时隔一周,我坐飞机从英国飞到了新西兰,捧着棕色的漂流瓶站在了爱米莉的家门口。当我把旧瓶子和信亲自转交给87岁的爱米莉时,她紧紧拥抱了我,热泪纵横,泣不成声。她说这是她毕生收到的最棒的礼物。这个藏着信的旧瓶子,是她父亲留下来的最好的纪念品,她说我一定是上天派来的传递她父亲的爱的天使。
  (刘书艳 摘自《微型小说精品》)
其他文献
丝绒般温柔的清风,在娇翠欲滴的林间徘徊;幽绝的天地,许多人在古道上磕磕绊绊;还有秋虫的叫声,宛若远古的精灵,发出急促的唏嘘。一位名为“银古”的追求理想的孤僻之士,为追究“虫”的神迹,云游四方,他那质朴的智慧,在某些方面,流露出巫术的俏皮……这是书页摩挲,漆原友纪所誊写的叹息——这就是《虫师》的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住着既非动物也非植物,无限接近原始状态的生命,它们有着千奇百怪的习性:有的寄居在
笔者对庚款留学生的关注,缘于家族中的一位长辈李崇伸是其中之一,最初只是听闻,当尝试检索时,却发现所获甚少。后经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慢慢拼凑出了他的人生轨迹。据说当年庚款留学分配给广西的名额非常稀少,笔者由此萌生出了搜集广西庚款留学生资料的想法,希望了解这个群体的规模,以及他们的求学情况、人生经历。  背景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将庚子赔款中扣除所谓“实应赔偿”后的余款
继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領南京,国民党政权全面崩溃,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妄想也成一枕黄粱,随即逃往大西南作困兽之斗。1949年10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全体指战员下达进军川黔的作战命令,骁勇善战的二野主力与四野积极配合,以雷霆之势于11月30日解放重庆。  重庆解放后,解放军各路大军从南、北、东三面对退守川西的国民党残余部队
在格陵兰迪斯科岛戈德港的一间酒吧里,住着一只人见人爱的猫和一只气度不凡的鸡。
史料记载,约在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始建学官”,此前毛南族聚居地一直没有学校教育。毛南族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环江上南、中南、下南“三南”地区颇具好学重教传统,诚如旧时思恩县一位外来县官所赞: “三南’文风颇盛!” 近代“三南”地区兴私塾重教育 清乾隆年间,毛南族地区开始设立私塾,毛南族子弟学习文化的机会逐步增多。而私塾这一教育形式,在毛南族中一直被保留
每年父亲节,学校都组织孩子们动手给爸爸做一件礼物。今年,儿子的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只小盒子,里面要装上能代表爸爸的东西。第二天,他们要在課堂上装饰这个盒子。  这个主意挺新鲜,但我和儿子犯难了,什么东西能代表他爸爸呢?丈夫常用的工具太多太多了。我们也不能把他的书房塞进小盒子里。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是鸭肉和羊肉,但装在盒子里,过不了几天,腐肉味就会熏死人。  我们最后选中了一个黄色网球和一只榔头。因为
一个青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家。
张桂梅老师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儿时,母亲去世后,她跟随支边的姐姐来到云南。先在大理工作,结婚后,丈夫不幸去世。从此,张老师没有再结婚。1996年,她主动申请,独自一人来到华坪县——一个穷县教书。
1953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的一张合影照片中,站在毛主席身后有一位个子不高、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代表,他就是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的部队作者崔八娃。从一个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农民,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队伍里“扫盲”识字、学习写作,再到诸多作品荣获《人民文学》《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崔八娃与当时《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齐名,被誉为“南高北崔”。后
维生素D3是人和很多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果人缺乏维生素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人类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D3,但走出户外晒太阳则是人类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式。   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之后,会形成维生素D的前体(维生素原),维生素原中的两个碳原子会自动重新排列,形成维生素D3。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