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摘要:分析了隧道二衬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病害的防治措施及表面缺陷的处理方法,以完善隧道二衬施工工艺,避免混凝土质量病害,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
关键词:裂缝;气泡;泛砂;防治措施
在隧道建设中,二衬施工一般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但二衬混凝土表面常出现裂缝、局部气泡、泛砂等质量病害,而二次衬砌作为隧道施工中的成果工序,是隧道工程质量的主要体现,如何避免这些质量病害,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裂缝、气泡、泛砂形成的原因和一般防治措施。
1 裂缝形成原因
1)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a.隧道开挖超欠挖现象明显,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均匀,或部分二衬背后出现空洞,使衬体内部张拉力不均匀。b.混凝土施工中计量及外加剂量添加不准确;没有根据材料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c.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规范,以致混凝土质量不均匀。d.为赶工期,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得低强度混凝土过早过量地承受围岩荷载。e.脱模后没进行潮湿养护,如湿度不够,混凝土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
2)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2 气泡、泛砂形成的原因
1)气泡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拌和捣固的不到位,混凝土浇筑的层厚控制不好,使得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如排不出去,吸附在模板表面,形成气泡。
2)泛砂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拌和和易性差,砂率低,则混凝土的保水性差。由于混凝土属不均质材料,浇筑施工中内部应力元不一致,总会在某个路线上有弱面,则水路就会打通,多余的水聚集并从此路流动,被挤压的水向上走,将浆液带走,这样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砂纹”,过捣离析则形成“砂斑”。
3 预防措施
3.1 严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与技术标准
1)水泥:施工现场多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應尽量减少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50 kg/m3左右,不同批次水泥不能混用。2)碎石:根据泵送管路的内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粒径的碎石,一般为5 mm~31.5 mm,其中5 mm~16 mm占1/3,16 mm~31.5 mm占2/3,严格控制碎石的含泥量小于1%(质量计),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质量计)。3)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应为2.3~3.0,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小于3%(质量计),砂中的硫化物小于0.5%(质量计),砂中的氯化物小于0.02%(质量计),砂率应控制在35%~40%,泵送时最大不能超过45%。4)水:一般先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执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进行检测,pH值应大于4。因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越大,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水灰比是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施工水灰比一般为0.45~0.55,混凝土坍落度12 cm~16 cm。5)外加剂:混凝土的外加剂用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或其他性能,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005%~5%左右。
3.2 严格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控制超欠挖。
提高钻眼技术水平,优化钻爆参数,提高光面爆破技术,以达到对超欠挖的良好控制。
2)加强混凝土拌和、运输的控制。
混凝土拌和不当是产生各种病害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施工配料单进行电子计量,定期检查、校正计量装置,加强砂石料含水率的控制。混凝土运输时搅拌运输车应连续转动,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对长距离运输,宜加缓凝剂,混凝土入泵前应测坍落度,比较与拌和出仓混凝土的损失量,及时做以调整。一般要求入泵时混凝土要搅拌(转动)1 min~2 min。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运转,输送管道宜直,转弯宜缓,泵送速度均匀。
3)加强混凝土振捣工艺控制。
捣固一般作业要求:插入式振动器移动的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 cm~10 c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在5 cm~10 cm。施工振捣不足,甚至漏振,使混凝土颗粒间的空隙未能被砂浆填满。在紧靠模板处颗粒移动阻力大,更易出现气泡;漏浆会造成蜂窝、麻面。沿模板边的混凝土捣固,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实,直到出现泛浆,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快插慢拔,使混凝土流动摊平,但要特别注意不要过捣,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次序、方向应根据混凝土搅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二衬整体衬砌台车全长12 m,如用70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按70 cm计算,沿模板侧插入捣固点数应在16棒左右,每层浇筑厚度可控制在40 cm~50 cm之间,较为合适。
3.3 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熟练的混凝土捣固手能够识别捣固的程度,根据不同坍落度掌握火候。工人敬业精神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生产的质量。
4 表面缺陷处理方法
4.1 裂缝的处理
1)细微裂缝。
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常出现一些没有扩展性的细微裂缝,这种裂缝长久地存在会影响二衬衬体的使用效果及耐久性。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可先清洗干裂缝的表面,然后涂上腻子几遍,最后用刮抹料、调色料处理混凝土表面,使其颜色与周围衬砌混凝土颜色一致。腻子采用环氧树脂浆液配比为环氧树脂∶501稀释剂=1∶
0.2。调色料采用白水泥浆液,配比为水泥∶白水泥∶107胶=5∶1∶1,施作中以试验结果进行确认。
2)贯通性裂缝。
贯通性裂缝对工程质量危害较大,必须采用有效的治理方法。沿裂缝方向凿成一条沟槽,在沟槽内每隔50 cm左右钻一孔,孔深为二衬厚度的1/2~2/3,一般不得小于15 cm。钻孔后再在孔内安装 10的压浆管道,利用环氧树脂砂浆固定,灰刀将砂浆压实抹光。环氧树脂砂浆配比为环氧树脂∶水泥∶细砂∶乙二胺∶二丁酯=1∶1.6∶3.2∶0.1∶0.12,其中乙二胺是固化剂,二丁酯是稀释剂,环氧树脂砂浆强度达到0.15 MPa~0.2 MPa时压入水泥—水泥玻璃浆液或环氧树脂浆液,压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裂缝表面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3)密集裂缝。
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空洞或衬砌厚度不足而引起的密集性裂缝,在裂缝范围内以间距1 m左右交错布点,凿成10 cm×10 cm大小,深5 cm的方槽,再用风钻打入中空注浆锚杆(勿接触衬背防水层),注入水泥砂浆,灰砂比为1∶3,水灰比为1∶1,施工时注浆压力保持在0.4 MPa~0.66 MPa为宜,注浆结束后,当达到规定压力而砂浆压不进时,即认为已经注满,注浆孔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再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4.2 气泡、泛砂的处理
模板拆移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气泡等小缺陷进行修饰。一般作不同配合比的灰白水泥对比试验(一般比例在1∶1~5∶8之间),砂选用特细砂(0.7 mm~1.5 mm)制作水泥砂浆,配比的效果应与二衬混凝土色泽统一,用抹子、泡沫块擦抹修饰,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5 结语
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作业,哪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表面质量通病,为此,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应逐次分析研究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完善施工措施,力求劳力组织和机械配置合理化、科学化,强调支撑和捣固密实,规范作业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措施。施工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座隧道第一模二衬混凝土施工拆模后,要及时组织总结,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制定对策,力争克服混凝土表面常见病害。
参考文献:
[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路桥工程施工新技术实用手册———隧道施工新技术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3] 黄成盖 叶佰建. 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施工及其裂缝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
摘要:分析了隧道二衬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病害的防治措施及表面缺陷的处理方法,以完善隧道二衬施工工艺,避免混凝土质量病害,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
关键词:裂缝;气泡;泛砂;防治措施
在隧道建设中,二衬施工一般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但二衬混凝土表面常出现裂缝、局部气泡、泛砂等质量病害,而二次衬砌作为隧道施工中的成果工序,是隧道工程质量的主要体现,如何避免这些质量病害,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裂缝、气泡、泛砂形成的原因和一般防治措施。
1 裂缝形成原因
1)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a.隧道开挖超欠挖现象明显,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均匀,或部分二衬背后出现空洞,使衬体内部张拉力不均匀。b.混凝土施工中计量及外加剂量添加不准确;没有根据材料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c.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规范,以致混凝土质量不均匀。d.为赶工期,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得低强度混凝土过早过量地承受围岩荷载。e.脱模后没进行潮湿养护,如湿度不够,混凝土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
2)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2 气泡、泛砂形成的原因
1)气泡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拌和捣固的不到位,混凝土浇筑的层厚控制不好,使得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如排不出去,吸附在模板表面,形成气泡。
2)泛砂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拌和和易性差,砂率低,则混凝土的保水性差。由于混凝土属不均质材料,浇筑施工中内部应力元不一致,总会在某个路线上有弱面,则水路就会打通,多余的水聚集并从此路流动,被挤压的水向上走,将浆液带走,这样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砂纹”,过捣离析则形成“砂斑”。
3 预防措施
3.1 严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与技术标准
1)水泥:施工现场多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應尽量减少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50 kg/m3左右,不同批次水泥不能混用。2)碎石:根据泵送管路的内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粒径的碎石,一般为5 mm~31.5 mm,其中5 mm~16 mm占1/3,16 mm~31.5 mm占2/3,严格控制碎石的含泥量小于1%(质量计),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质量计)。3)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应为2.3~3.0,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小于3%(质量计),砂中的硫化物小于0.5%(质量计),砂中的氯化物小于0.02%(质量计),砂率应控制在35%~40%,泵送时最大不能超过45%。4)水:一般先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执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进行检测,pH值应大于4。因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越大,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水灰比是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施工水灰比一般为0.45~0.55,混凝土坍落度12 cm~16 cm。5)外加剂:混凝土的外加剂用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或其他性能,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005%~5%左右。
3.2 严格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控制超欠挖。
提高钻眼技术水平,优化钻爆参数,提高光面爆破技术,以达到对超欠挖的良好控制。
2)加强混凝土拌和、运输的控制。
混凝土拌和不当是产生各种病害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施工配料单进行电子计量,定期检查、校正计量装置,加强砂石料含水率的控制。混凝土运输时搅拌运输车应连续转动,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对长距离运输,宜加缓凝剂,混凝土入泵前应测坍落度,比较与拌和出仓混凝土的损失量,及时做以调整。一般要求入泵时混凝土要搅拌(转动)1 min~2 min。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运转,输送管道宜直,转弯宜缓,泵送速度均匀。
3)加强混凝土振捣工艺控制。
捣固一般作业要求:插入式振动器移动的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 cm~10 c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在5 cm~10 cm。施工振捣不足,甚至漏振,使混凝土颗粒间的空隙未能被砂浆填满。在紧靠模板处颗粒移动阻力大,更易出现气泡;漏浆会造成蜂窝、麻面。沿模板边的混凝土捣固,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实,直到出现泛浆,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快插慢拔,使混凝土流动摊平,但要特别注意不要过捣,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次序、方向应根据混凝土搅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二衬整体衬砌台车全长12 m,如用70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按70 cm计算,沿模板侧插入捣固点数应在16棒左右,每层浇筑厚度可控制在40 cm~50 cm之间,较为合适。
3.3 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熟练的混凝土捣固手能够识别捣固的程度,根据不同坍落度掌握火候。工人敬业精神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生产的质量。
4 表面缺陷处理方法
4.1 裂缝的处理
1)细微裂缝。
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常出现一些没有扩展性的细微裂缝,这种裂缝长久地存在会影响二衬衬体的使用效果及耐久性。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可先清洗干裂缝的表面,然后涂上腻子几遍,最后用刮抹料、调色料处理混凝土表面,使其颜色与周围衬砌混凝土颜色一致。腻子采用环氧树脂浆液配比为环氧树脂∶501稀释剂=1∶
0.2。调色料采用白水泥浆液,配比为水泥∶白水泥∶107胶=5∶1∶1,施作中以试验结果进行确认。
2)贯通性裂缝。
贯通性裂缝对工程质量危害较大,必须采用有效的治理方法。沿裂缝方向凿成一条沟槽,在沟槽内每隔50 cm左右钻一孔,孔深为二衬厚度的1/2~2/3,一般不得小于15 cm。钻孔后再在孔内安装 10的压浆管道,利用环氧树脂砂浆固定,灰刀将砂浆压实抹光。环氧树脂砂浆配比为环氧树脂∶水泥∶细砂∶乙二胺∶二丁酯=1∶1.6∶3.2∶0.1∶0.12,其中乙二胺是固化剂,二丁酯是稀释剂,环氧树脂砂浆强度达到0.15 MPa~0.2 MPa时压入水泥—水泥玻璃浆液或环氧树脂浆液,压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裂缝表面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3)密集裂缝。
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空洞或衬砌厚度不足而引起的密集性裂缝,在裂缝范围内以间距1 m左右交错布点,凿成10 cm×10 cm大小,深5 cm的方槽,再用风钻打入中空注浆锚杆(勿接触衬背防水层),注入水泥砂浆,灰砂比为1∶3,水灰比为1∶1,施工时注浆压力保持在0.4 MPa~0.66 MPa为宜,注浆结束后,当达到规定压力而砂浆压不进时,即认为已经注满,注浆孔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再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4.2 气泡、泛砂的处理
模板拆移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气泡等小缺陷进行修饰。一般作不同配合比的灰白水泥对比试验(一般比例在1∶1~5∶8之间),砂选用特细砂(0.7 mm~1.5 mm)制作水泥砂浆,配比的效果应与二衬混凝土色泽统一,用抹子、泡沫块擦抹修饰,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5 结语
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作业,哪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表面质量通病,为此,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应逐次分析研究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完善施工措施,力求劳力组织和机械配置合理化、科学化,强调支撑和捣固密实,规范作业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措施。施工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座隧道第一模二衬混凝土施工拆模后,要及时组织总结,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制定对策,力争克服混凝土表面常见病害。
参考文献:
[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路桥工程施工新技术实用手册———隧道施工新技术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3] 黄成盖 叶佰建. 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施工及其裂缝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