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就应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关键词】 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经常性地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去感受生活学习,体验生活,指导生活,从而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2、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远离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远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实践“生活化”
1、深入了解学情、生情。了解学情生情是思想品德教学顺利进行的依据。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意志和品格,这是教学的动力系统。生情是指学生原有的基础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这是教学的消化系统。以前在备课时,总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重点难点的处理上,使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现在每次上课前,先深入了解学情生情,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全面弄清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他们有浓厚的兴趣,进入“乐学”的境界。“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将知识之泉水装在趣味的瓶子里,学生才能自己端起杯子喝水,而不是由教师来硬性灌输。
2、关注、引导学生的生活。由于现在所教的班级是升初二才接的,师生之间不认识。给学生上第一节思想品德课时,一进教室,学生都愣了:惊讶、疑问、迷惑、兴奋的表情兼而有之。介绍完自己后,要求学生对初一所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默写,一时间,气愤、恐慌、失望、沮丧等情绪写满了学生的脑门。几分钟后,宣布默写结束,不检查默写结果,而是要求学生回忆、叙述从老师进教室后自己的情绪变化。应该说,这样的开场白学生感到比较新颖,而且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关注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加以改造利用,才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3、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提升其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本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关注国家大事,如将08奥运、四川地震、南方雪灾、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及时引入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的情感,使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4、组织生活化的政治教学。作为教师,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一个听众,而是要让他们多看多做,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走向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生活,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充其量就是把它记住,二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着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开拓创新,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经常性地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去感受生活学习,体验生活,指导生活,从而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2、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远离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远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实践“生活化”
1、深入了解学情、生情。了解学情生情是思想品德教学顺利进行的依据。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意志和品格,这是教学的动力系统。生情是指学生原有的基础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这是教学的消化系统。以前在备课时,总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重点难点的处理上,使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现在每次上课前,先深入了解学情生情,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全面弄清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他们有浓厚的兴趣,进入“乐学”的境界。“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将知识之泉水装在趣味的瓶子里,学生才能自己端起杯子喝水,而不是由教师来硬性灌输。
2、关注、引导学生的生活。由于现在所教的班级是升初二才接的,师生之间不认识。给学生上第一节思想品德课时,一进教室,学生都愣了:惊讶、疑问、迷惑、兴奋的表情兼而有之。介绍完自己后,要求学生对初一所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默写,一时间,气愤、恐慌、失望、沮丧等情绪写满了学生的脑门。几分钟后,宣布默写结束,不检查默写结果,而是要求学生回忆、叙述从老师进教室后自己的情绪变化。应该说,这样的开场白学生感到比较新颖,而且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关注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加以改造利用,才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3、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提升其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本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关注国家大事,如将08奥运、四川地震、南方雪灾、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及时引入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的情感,使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4、组织生活化的政治教学。作为教师,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一个听众,而是要让他们多看多做,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走向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生活,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充其量就是把它记住,二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着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开拓创新,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