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口语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不够、跨文化交际上的冲突、英语教师口语水平与教学水平、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与策略:语言输入,为说提供准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口语表达扫除文化障碍、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优秀能干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口语表达问题对策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九页描述语言技能上有这样一句话: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在第四十九页也有一句话: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现代语言的输出与输入理论认为,当输入达到一定量时,输出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可见口语表达是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语言能力输出方式,是检测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内容。
英语口头表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及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大部分学生或者说有时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保持沉默,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有究竟有哪些主要原因造成的呢?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课堂上口语表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到底有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与对策,让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呢?下面,笔者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小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不够、跨文化交际上的冲突、英语教师口语水平与教学水平、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这几个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既能单独的存在,也能交互存在,互相影响与制约。
一.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不够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很好了,母语表达能力已经很熟练了。大多数学生能口头讲故事、边戏剧小品了,甚至连难度比较大的辩论也能参与。
但是,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积累还是非常的有限。词汇方面,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少,且意义单一,许多单词都是这个词的上义次或基本的词汇。比如说花这个单词,小学生各个都会说会写,也知道其汉语意义,然而,像茉莉花、水仙花、牡丹花等等花名,小学生是没有学过的。语音方面,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发音训练,许多词只知形和义,不会读音,或发音不准。要是涉及到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读音规则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和把握。语法方面,小学生一般要掌握一些主要的语法项目,比如,陈述句、疑问句、肯定句、祈使句等结构和用法,时态方面,学生一般要掌握一般时态,包括现在和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即使学生掌握了这些语法,但是要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很难,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限制造成的。
二.跨文化交际上的冲突
英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英语口语表达不可避免地要对跨文化交际有充分的了解。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文化大纲。但是小学阶段的跨文化教学都是知识层面的,对学生的要求只是“知道”和“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知道”和“了解”的层面上,不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不充分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志趣爱好的话,跨文化交际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所听内容虽无新词句,却不能听懂,试问又何尝谈得上口语表达呢?
三. 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口头表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在别人面前说英语觉得胆怯或别扭,有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就对口语表达失去了信心,导致了根本就不想开口说。非要进行口头表达时会感到被动,无把握,过分紧张、焦虑等。久而久之,会加重这种焦虑、紧张的心理,因为怕说错了被人嘲笑什么的。
四. 英语教师口语水平与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是教好学生口语表达的最重要的条件。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知识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地应用英语授课。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教学生“能听得懂的英语”。再次,教师要善于组织口语教学,不要因为教室条件不方便口语活动而不组织活动,更不能因学生课外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为由,在课堂上不进行口语表达教学。
英语口语表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语言输入,为说提供准备
克拉申说过:教说话的最好方法,也许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给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信息。语言的输入为口语表达提供准备,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口语表达,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教师要扩大语言输入的来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基本材料。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模仿、背诵、复述练习,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提高流利程度。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读英语小诗、听英语磁带、看英语录像和电影、唱英语歌曲、编英语短剧等,来扩大词汇量。小学生英语学习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语法,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但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进行语法分析,而应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法的能力。语法知识的讲解应该有真实的语境要求,举例时,例句的语义、语境、语用都应该真实。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口语表达扫除文化障碍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25也有这样的描述: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逐步的扩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与粗略的了解,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文化的异同有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首先可以从称呼、打招呼、告别、谦虚、道歉、道歉、表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英语。试比较一下中西方人问候用语: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姓名、籍贯、年龄,甚至工资多少。有“哪里去”或者“吃过饭没有”等,这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则是很不习惯的。他们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的、多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的话题。教师在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首先,要上好教材上的专门设立的“文化”欄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做些相关的活动。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养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口语表达问题对策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九页描述语言技能上有这样一句话: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在第四十九页也有一句话: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现代语言的输出与输入理论认为,当输入达到一定量时,输出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可见口语表达是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语言能力输出方式,是检测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内容。
英语口头表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及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大部分学生或者说有时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保持沉默,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有究竟有哪些主要原因造成的呢?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课堂上口语表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到底有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与对策,让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呢?下面,笔者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小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不够、跨文化交际上的冲突、英语教师口语水平与教学水平、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这几个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既能单独的存在,也能交互存在,互相影响与制约。
一.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不够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很好了,母语表达能力已经很熟练了。大多数学生能口头讲故事、边戏剧小品了,甚至连难度比较大的辩论也能参与。
但是,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积累还是非常的有限。词汇方面,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少,且意义单一,许多单词都是这个词的上义次或基本的词汇。比如说花这个单词,小学生各个都会说会写,也知道其汉语意义,然而,像茉莉花、水仙花、牡丹花等等花名,小学生是没有学过的。语音方面,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发音训练,许多词只知形和义,不会读音,或发音不准。要是涉及到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读音规则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和把握。语法方面,小学生一般要掌握一些主要的语法项目,比如,陈述句、疑问句、肯定句、祈使句等结构和用法,时态方面,学生一般要掌握一般时态,包括现在和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即使学生掌握了这些语法,但是要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很难,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限制造成的。
二.跨文化交际上的冲突
英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英语口语表达不可避免地要对跨文化交际有充分的了解。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文化大纲。但是小学阶段的跨文化教学都是知识层面的,对学生的要求只是“知道”和“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知道”和“了解”的层面上,不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不充分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志趣爱好的话,跨文化交际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所听内容虽无新词句,却不能听懂,试问又何尝谈得上口语表达呢?
三. 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口头表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在别人面前说英语觉得胆怯或别扭,有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就对口语表达失去了信心,导致了根本就不想开口说。非要进行口头表达时会感到被动,无把握,过分紧张、焦虑等。久而久之,会加重这种焦虑、紧张的心理,因为怕说错了被人嘲笑什么的。
四. 英语教师口语水平与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是教好学生口语表达的最重要的条件。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知识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地应用英语授课。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教学生“能听得懂的英语”。再次,教师要善于组织口语教学,不要因为教室条件不方便口语活动而不组织活动,更不能因学生课外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为由,在课堂上不进行口语表达教学。
英语口语表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语言输入,为说提供准备
克拉申说过:教说话的最好方法,也许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给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信息。语言的输入为口语表达提供准备,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口语表达,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教师要扩大语言输入的来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基本材料。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模仿、背诵、复述练习,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提高流利程度。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读英语小诗、听英语磁带、看英语录像和电影、唱英语歌曲、编英语短剧等,来扩大词汇量。小学生英语学习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语法,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但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进行语法分析,而应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法的能力。语法知识的讲解应该有真实的语境要求,举例时,例句的语义、语境、语用都应该真实。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口语表达扫除文化障碍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25也有这样的描述: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逐步的扩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与粗略的了解,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文化的异同有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首先可以从称呼、打招呼、告别、谦虚、道歉、道歉、表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英语。试比较一下中西方人问候用语: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姓名、籍贯、年龄,甚至工资多少。有“哪里去”或者“吃过饭没有”等,这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则是很不习惯的。他们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的、多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的话题。教师在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首先,要上好教材上的专门设立的“文化”欄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做些相关的活动。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养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