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证型脏腑辨证发病率依次为肺阴虚、肺气虚、脾气虚、肾阴虚、肾气虚、瘀阻肺络等;也有报告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气虚、痰湿蕴肺。舌苔脱落细胞MI、MV改变、肿瘤标志物表达与中医证型有关,可作为证型判断、微观辨证重要指标。肺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客观依据。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互参,鳞癌多表现为气血瘀滞,大细胞肺癌多表现为阴虚痰热,未分化癌多表现为痰湿蕴肺,腺癌多表现为阴虚为本,兼有气虚或痰热。气虚、痰凝、血瘀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中医证候;TNM分期Ⅰ、Ⅱ期以实证居多,Ⅲ、Ⅳ期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Ⅳ期(M1b)期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热阻肺证肺癌较易出现耐药现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气血瘀滞高于气虚痰湿、阴虚热毒、气阴两虚;气虚痰湿免疫功能最好CD4+T细胞最高。化疗后1周内气虚痰湿出现最多,化疗后14~30d内气阴两虚最多。痰湿证候要素占多数,是肺癌发生发展证候基础,热毒要素出现在疾病晚期,有一定预后评价作用;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预后有一定影响。目前证型评判没有统一规范标准,缺乏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出现结果多样性和偏差性,结论不能相互得到认可。建立肺癌中医证型标准是当务之急,把舌象和脉象动态变化纳入研究范围,同时还可引入更多现代分子生物及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微观指标和研究方法,期望能够促进肺癌微观辨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