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已经历一个学期,感觉很复杂,不亲身经历无法体会。我的大致经历为迷茫——探索——明朗。
一、迷茫
虽然从2006年暑假开始,先后参加各级各类不定期的研讨和培训若干次,但面对新课程、新课标仍感到无从人手。好像不会讲课了!毕业十几年了,高考的各类模式都经历过,无论“3+2”、“3+理综”还是“3+大综合”以及又回到“3+理综”,因为有高考说明和教学大纲,感觉有了方向和依据,怎么都不担心,只要把握大纲和考试说明,就可以埋头苦干了。而新课程只有课程标准,既没有教学大纲,又没有明确的高考模式。所以刚开始讲课很犹豫,讲少怕耽误学生的高考和命运;讲多就回到老教材模式,上级检查批评“穿新鞋走老路”,而且课时也不够。感觉很“闹心”。我甚至羡慕刚毕业的新教师,脑海里没有框框束缚,多轻松!我的这种感觉,相信大多数高一教师都经历过。
二、探索
无论怎样,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确确实实开始实施了,迷茫也好,抱怨也罢,都必须经历这一关,不如积极面对。正如培训时专家所言“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必须先改。如果教师思想不改变,不从根本上理解体会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只能是水中花……”因此在经历了开始的迷茫之后,我们全组老师齐心协力,几乎天天集备,反复认真琢磨新课标,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的理念和宗旨,深刻意识到: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学习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者、发现者、成功者。教师和学生都要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才有可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而最迫切的问题是课时不够内容多,我们进行以下尝试:
1.控制深广度,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层次关系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化学1、化学2必修模块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基础。所以教师把握教材、控制难度,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为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化学1中涉及的元素和化合物,其中很多既是化学学习的知识基础,又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习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适度控制难度,不能随意拓展。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尽量用好教材,多联系实际,少增加知识点。
2.淡化解题训练,不必也不能“一步到高考”
必修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不是化学专业人才。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学习化学专业,所以不必对所有高一年级学生提前进行高考题目的训练,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没有必要在高一年级就达到那样的高度。练习题是永远讲不完的,练习册的题目也有一些是超标准的,我们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否则,将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教材与练习脱节,不但会影响教学,也让学生陷入解题的困境之中,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教材中,编者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等栏目,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收获要比我们一讲到底的方式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收获是全方位的。
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行。当我们尝试以新的理念“简单的教”却发现要想“简单的教”更加不易!因为课时少,内容多,只能用最精练的、最准确的语言,把最基础的原理以感性或理性的方式诠释,这就要选好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引课精彩,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双边活动生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切才有可能。为此我们真是不遗余力,精心设计教法,精心选择范例,精心编选反馈检测题,终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明朗
第一模块考试顺利结束之后,我们对新教材的“轮廓”清晰了许多,深刻理解了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H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1)设课目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2)功能定位:中学化学新课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门(义务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阶段),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高中化学选修课程阶段)。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①它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②它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我们必须把握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新课程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也确实体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特点。模块考试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而且,因为不像以往不及格也无所谓,不影响毕业;现在模块考试不过关,直接的感觉是要“补考”,哪个环节不努力也不行。但是若认真听课,做作业,参加研究性学习,平时的分数也不容忽视,考试一旦有点失误也可过关。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学习品质和习惯也就养成了。
新课改路漫漫,我们只有“痛并快乐着”,努力探索,风雨兼程,唯愿新课改成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就教育改革,造福社会。
一、迷茫
虽然从2006年暑假开始,先后参加各级各类不定期的研讨和培训若干次,但面对新课程、新课标仍感到无从人手。好像不会讲课了!毕业十几年了,高考的各类模式都经历过,无论“3+2”、“3+理综”还是“3+大综合”以及又回到“3+理综”,因为有高考说明和教学大纲,感觉有了方向和依据,怎么都不担心,只要把握大纲和考试说明,就可以埋头苦干了。而新课程只有课程标准,既没有教学大纲,又没有明确的高考模式。所以刚开始讲课很犹豫,讲少怕耽误学生的高考和命运;讲多就回到老教材模式,上级检查批评“穿新鞋走老路”,而且课时也不够。感觉很“闹心”。我甚至羡慕刚毕业的新教师,脑海里没有框框束缚,多轻松!我的这种感觉,相信大多数高一教师都经历过。
二、探索
无论怎样,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确确实实开始实施了,迷茫也好,抱怨也罢,都必须经历这一关,不如积极面对。正如培训时专家所言“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必须先改。如果教师思想不改变,不从根本上理解体会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只能是水中花……”因此在经历了开始的迷茫之后,我们全组老师齐心协力,几乎天天集备,反复认真琢磨新课标,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的理念和宗旨,深刻意识到: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学习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者、发现者、成功者。教师和学生都要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才有可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而最迫切的问题是课时不够内容多,我们进行以下尝试:
1.控制深广度,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层次关系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化学1、化学2必修模块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基础。所以教师把握教材、控制难度,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为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化学1中涉及的元素和化合物,其中很多既是化学学习的知识基础,又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习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适度控制难度,不能随意拓展。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尽量用好教材,多联系实际,少增加知识点。
2.淡化解题训练,不必也不能“一步到高考”
必修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不是化学专业人才。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学习化学专业,所以不必对所有高一年级学生提前进行高考题目的训练,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没有必要在高一年级就达到那样的高度。练习题是永远讲不完的,练习册的题目也有一些是超标准的,我们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否则,将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教材与练习脱节,不但会影响教学,也让学生陷入解题的困境之中,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教材中,编者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等栏目,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收获要比我们一讲到底的方式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收获是全方位的。
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行。当我们尝试以新的理念“简单的教”却发现要想“简单的教”更加不易!因为课时少,内容多,只能用最精练的、最准确的语言,把最基础的原理以感性或理性的方式诠释,这就要选好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引课精彩,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双边活动生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切才有可能。为此我们真是不遗余力,精心设计教法,精心选择范例,精心编选反馈检测题,终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明朗
第一模块考试顺利结束之后,我们对新教材的“轮廓”清晰了许多,深刻理解了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H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1)设课目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2)功能定位:中学化学新课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门(义务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阶段),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高中化学选修课程阶段)。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①它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②它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我们必须把握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新课程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也确实体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特点。模块考试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而且,因为不像以往不及格也无所谓,不影响毕业;现在模块考试不过关,直接的感觉是要“补考”,哪个环节不努力也不行。但是若认真听课,做作业,参加研究性学习,平时的分数也不容忽视,考试一旦有点失误也可过关。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学习品质和习惯也就养成了。
新课改路漫漫,我们只有“痛并快乐着”,努力探索,风雨兼程,唯愿新课改成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就教育改革,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