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富集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将5、10、20、50、100个4,6-二眯-2苯吲哚(DAPI)染色的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分别加入20 ml心力衰竭患者的胸腔积液中[约含(1~10)×106个细胞],通过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癌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体外加入癌细胞的回收率。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53例患者的胸腔积液,其中包括经活检病理证实的36例肿瘤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男25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3±9)岁;17例非肿瘤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男8例,女9例,年龄25~81岁,平均(53±18)岁。应用免疫磁珠阴性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53份胸腔积液标本并涂片,然后分别应用瑞姬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进行肿瘤细胞鉴定。

结果

分别加入5、10、20、50、100个经DAPI染色的肺腺癌A549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75%、78%、82%、85%和88%,平均回收率为81.6%。应用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瑞姬染色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81% (29/36),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检出表达细胞角蛋白18(CK18)和DAPI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阴性细胞的阳性率均为100%,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出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86%(31/36);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瑞姬染色检出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61% (22/36)。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瑞姬染色或FISH与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瑞姬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 P=0.039;χ2=5.818,P=0.012)。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瑞姬染色或FISH、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瑞姬染色均未检出肿瘤细胞,而应用免疫磁珠阴性法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检出CK18及DAPI阳性、CD45阴性细胞的阳性率为100%。

结论

应用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的方法可行,且该方法联合瑞姬染色或FISH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而联合CK18、DAPI、CD45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不能有效鉴别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和间皮细胞,还需寻找更特异的肿瘤细胞抗体标志物。

其他文献
在DTC 131Ⅰ治疗或其疾病自然病程中,约有2%~5%的DTC逐渐对131Ⅰ治疗不再敏感,发展成为碘难治性DTC (RAIR-DTC).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癌主要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靶点的改变,如BRAFV600E突变等,可导致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功能下降,使131Ⅰ全身显像阴性,降低131Ⅰ疗效.笔者主要对RAIR-DTC的新型诊断及治疗模式进行综述。
目的 研究188Re-锡硫胶体经皮瘤内注射后在VX2兔肝癌模型中的生物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用于内照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标记法将188Re标记锡硫胶体,测定188Re-锡硫胶体的标记率及放化纯.建立VX2兔肝癌模型,将12只荷瘤兔在CT定位下分别于瘤中心单点注射37 MBq188 Re-锡硫胶体(0.1ml),注射后1、24、48h行γ显像,检查后各处死4只荷瘤兔,计算各器官%ID/g、肿瘤
针对高速公路上立交匝道桥在平面上的较小半径特征,利用平面网格对高速公路上一2×35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的设计进行优化分析,以了解立交匝道弯桥与直桥的受力差别,
期刊
青蛤苗中间暂养,就是将工厂化繁育的青蛤幼苗移至土池,精心培育到1龄苗的过程。通过中间暂养不但能缩短青蛤的养成周期,而且能大大提高养成期的成活率。这项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
基于人类脑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 PET显像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尤以脑内最主要的nAChRs亚型,即α4β2亚型nAChRs(α4β2-nAChRs)显像为著.对于脑内另一种主要的nAChRs亚型,即α7亚型nAChRs(α7-nAChRs)的PET显像研究亦有报道.笔者就近年来神经型nAChRs PET显像放射性配体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目的 评价99Tcm-MDP全身骨显像时左侧股骨颈放射性摄取对诊断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脊柱关节病患者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51 ~ 85(66.15±8.45)岁.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骨密度(BMD),并按BMD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骨量正常组(T值>-1.0)和骨质疏松组(T值≤-2.5).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
体重与肝病关系密切,无论是体重下降过快(特别是原先肥胖者)和消瘦,还是肥胖和近期内体重增长过快均可导致脂肪性肝病.肥胖现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和酒精的重要损肝因素,而科学合理减肥则可减少肝病发生、阻止肝病进展和防止肝病复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