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怎样合理选择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时机和患者乐意接受的方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方法:护士依据患者病情掌握恰当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迫切需求的内容后,随机抽取2009~2011年接受健康教育10~20天以上的住院患者140例,接受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对宣教内容和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结论:掌握时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病、因需求进行健康教育,会收到理想的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时机 方法
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1]。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它是一个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患者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患者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是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它是一个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进行健康教育时机、内容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才能使健康教育更有效的完成。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收治入院10~20天以上且已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140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8例,中学62例,大专以上40例。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龄30~76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67例,严重不适53例。
教育时机
入院时:根据患者病情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的有关规章制度,60%选择在当天治疗护理后。入院时严重不适的62例患者,多数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医护人员;而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病区环境和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选择第2天或病情稳定后。
在特殊检查和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顾虑,配合检查和治疗。
在患者或家属提问时做健康教育,也是他们最关心的,有针对性的、与病情结合密切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这时他们会细心倾听,牢记讲解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院前教育:100%患者选择出院前期,护士需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如康复知识、用药知识、复诊时间、适合饮食、注意事项等。需要家属进行的操作,如带有管道的患者,要手把手教会护理操作技巧,让患者或家属操作熟练,再出院。以免意外发生。
宣教方法
循序渐进:进行健康教育前,先跟患者拉拉家常或从简单的询问生活起居开始,等到患者已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护士身上时,即可开始进行拟定的健康教育,这样患者易于接收护士的建议和指导,容易记住内容。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做到:清楚、直言、诚实、有分寸。清楚:使用简洁、含义明确的语言,明确表达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还要正确的应用保护性医疗制度的保密原则。
口头入院宣教,内容简单,主要是洗手间及医护办公室所在地。随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入院体检,询问病史,决定初步诊治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对其心理状态、不适症状、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对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暂缓健康教育,待其逐渐熟悉病房环境、适应病房生活后,再按护理干预程序逐项进行。在此期间干预对象主要是家属。通过评价,了解患者及家属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或最缺乏的知识。由此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包括疾病基本知识、疾病性质、诱因、临床表现、预后和康复事项、特殊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采用面对面的个案教育方法。
示教法:对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采取讲授法和示教法制作幻灯片和健康教育处方[2]、宣传册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阅读,并进行适当的讲解等。护理人员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把具体的健康教育项目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对需要为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项目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使护理人员及患者形成了主动护理与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全过程,保证了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系统的连贯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与每天晨会后,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对接受教育后的患者行为的改变状态进行评价1次,及时发现不足,针对个体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补充及强化干预。评价时尤其强调患者不良行为的良性转换,其行为的改变即使是微小进步也给极大的赞扬,增强患者信心。通过评价,再次确定新的目标,内容,如此循环。并在交谈中,正确运用解释、鼓励、保证、安慰、指导,暗示等支持性教育方法,消除或缓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建议家属及家庭成员关心、体贴、理解、帮助患者,对患者不要流露出厭烦情绪,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
讨 论
掌握好时机,做好健康教育,提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2 傅江媛,李微,陈哲.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2种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6-57.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时机 方法
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1]。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它是一个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患者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患者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是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它是一个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进行健康教育时机、内容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才能使健康教育更有效的完成。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收治入院10~20天以上且已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140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8例,中学62例,大专以上40例。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龄30~76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67例,严重不适53例。
教育时机
入院时:根据患者病情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的有关规章制度,60%选择在当天治疗护理后。入院时严重不适的62例患者,多数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医护人员;而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病区环境和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选择第2天或病情稳定后。
在特殊检查和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顾虑,配合检查和治疗。
在患者或家属提问时做健康教育,也是他们最关心的,有针对性的、与病情结合密切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这时他们会细心倾听,牢记讲解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院前教育:100%患者选择出院前期,护士需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如康复知识、用药知识、复诊时间、适合饮食、注意事项等。需要家属进行的操作,如带有管道的患者,要手把手教会护理操作技巧,让患者或家属操作熟练,再出院。以免意外发生。
宣教方法
循序渐进:进行健康教育前,先跟患者拉拉家常或从简单的询问生活起居开始,等到患者已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护士身上时,即可开始进行拟定的健康教育,这样患者易于接收护士的建议和指导,容易记住内容。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做到:清楚、直言、诚实、有分寸。清楚:使用简洁、含义明确的语言,明确表达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还要正确的应用保护性医疗制度的保密原则。
口头入院宣教,内容简单,主要是洗手间及医护办公室所在地。随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入院体检,询问病史,决定初步诊治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对其心理状态、不适症状、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对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暂缓健康教育,待其逐渐熟悉病房环境、适应病房生活后,再按护理干预程序逐项进行。在此期间干预对象主要是家属。通过评价,了解患者及家属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或最缺乏的知识。由此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包括疾病基本知识、疾病性质、诱因、临床表现、预后和康复事项、特殊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采用面对面的个案教育方法。
示教法:对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采取讲授法和示教法制作幻灯片和健康教育处方[2]、宣传册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阅读,并进行适当的讲解等。护理人员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把具体的健康教育项目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对需要为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项目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使护理人员及患者形成了主动护理与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全过程,保证了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系统的连贯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与每天晨会后,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对接受教育后的患者行为的改变状态进行评价1次,及时发现不足,针对个体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补充及强化干预。评价时尤其强调患者不良行为的良性转换,其行为的改变即使是微小进步也给极大的赞扬,增强患者信心。通过评价,再次确定新的目标,内容,如此循环。并在交谈中,正确运用解释、鼓励、保证、安慰、指导,暗示等支持性教育方法,消除或缓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建议家属及家庭成员关心、体贴、理解、帮助患者,对患者不要流露出厭烦情绪,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
讨 论
掌握好时机,做好健康教育,提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2 傅江媛,李微,陈哲.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2种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6-57.